电动侧开风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67169 阅读:3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侧开风门,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框架与外框架,两者周边内分别开有相互连接的门槽,其内部装有可移动的门板,门板关闭时进入内框架的门槽里,门板开启时进入外框架的门槽里;门槽内设有底部轨道,电动机的主轴通过减速机构连接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通过行走方钢连接门板,行走方钢下的滚轮紧贴在底部轨道上;门槽内设有上部轨道,门板上部连接有承重轮,承重轮架设在上部轨道上;门板上部通过调整螺栓连接有导向轮,导向轮紧贴于门槽的槽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通风面积大,流体阻力小,运行时启闭灵活,位置正确,机械强度大,密封性能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井下通风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风门。
技术介绍
为了排除井下有害气体和粉尘,各类矿井都设计有通风系统,井下各作业场所均 必须有连续不断的风流通过,而且风流必须达到一定要求。煤矿一般在风井口的风机前 后的风道上设置风门,作截流空气之用,有全开和全关的功能,能使风道介质全部流通或关 断,但该风门不可调节风量。 现有技术中的矿井普遍采用百叶窗式风门,其风门板活动装配在框架上,门板绕 水平转轴转动时打开或闭合,风门的启闭角度为90度。这样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 是开启时由于门板的存在减小了通风面积,流体阻力较大;二是在风压较大时,流体对门板 的压力会使门板产生抖动而产生位置偏移,稳定性差;此外,风门的密闭性得不到保证。 技术的内容 本技术针对现有百叶窗式风门的上述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电动 侧开风门,其通风面积大,流体阻力小,运行时启闭灵活,位置正确,机械强度高,密封性能好。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电动侧开风门,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框架与外框架,所述内框架与外框架周边 内分别开有门槽,两个门槽相互连接,内框架与外框架内装有可移动的门板,该门板关闭时 进入内框架的门槽里,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侧开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框架(2)与外框架(1),所述内框架(2)与外框架(1)的周边内分别开有门槽(17)和门槽(16),门槽(17)和门槽(16)相互连接,内框架(2)与外框架(1)内装有可移动的门板(3);该门板(3)关闭时进入内框架(2)的门槽(17)里,门板(3)开启时进入外框架(1)的门槽(16)里;所述门槽(17)和门槽(16)内设有底部轨道(8),电动机(18)的主轴通过减速机构连接齿轮(19),该齿轮(19)与齿条(20)啮合,齿条(20)通过行走方钢(21)连接门板(3),行走方钢(21)连接的滚轮(9)紧贴在底部轨道(8)上;所述门槽(17)和门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动侧开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框架(2)与外框架(1),所述内框架(2)与外框架(1)的周边内分别开有门槽(17)和门槽(16),门槽(17)和门槽(16)相互连接,内框架(2)与外框架(1)内装有可移动的门板(3);该门板(3)关闭时进入内框架(2)的门槽(17)里,门板(3)开启时进入外框架(1)的门槽(16)里;所述门槽(17)和门槽(16)内设有底部轨道(8),电动机(18)的主轴通过减速机构连接齿轮(19),该齿轮(19)与齿条(20)啮合,齿条(20)通过行走方钢(21)连接门板(3),行走方钢(21)连接的滚轮(9)紧贴在底部轨道(8)上;所述门槽(17)和门槽(16)内设有上部轨道(4),门板(3)上部连接有承重轮(5),该承重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飞逸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