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8529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杆结构,系于推杆结构的壳体内分别设有相互连动的连动组件、马达的蜗杆、减速模块、微调装置及极限开关组,以此极限开关组设置在靠近连动组件的快拆罩体内部的结构型态方式使用,可使连动组件一侧延伸出另一壳体外的螺杆供螺母套接呈外露形式位移动作,具有位移行程距离长、适用范围增加的功能,并在快拆罩体内统一设置减速模块及微调装置来对应极限开关组连动,可供整个推杆结构体积大幅缩小、缩短安装尺寸、组装简单与节省成本的效果,同时利用旋转运动用以碰触极限开关组的可调整式微调装置结构,有方便调整螺母在螺杆上位移距离及微调功能,具有增加便利性及适用不同行程距离运用的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推杆结构,属于机械产品的控制装置结构的
,具体说属于机械产品控制装置中主要利用线性传动行程控制往复位移的控制装置结构的技术 领域。
技术介绍
利用线性传动行程的机构使用在按摩椅、电动椅、电动病床、跑步机、折迭床、家具 及上升机构等领域方面上作位置调整,已是相当常见及普及,其线性传动行程的起点位置 与终点位置,必须利用极限开关作为线性行程的去程、回程的控制,并使极限开关分别装设 在线性路径的起始点位置与最终点位置,当机构以线性传动的去程行进位移,并触碰终点 位置的极限开关时,即可限制传动杆不再向去程位移;同理若机构于回程位移时触碰起点 的极限开关时,即可限制传动杆不再向回程方向位移,如此可形成两点间线性的往复位移 动作。 请图IO所示,系为习用的侧视图,此习用的线性致动器为包含有马达(图中未示 出)、位移组件A及行程控制组件B,位移组件A具有供马达驱动旋转的蜗轮A 1及转轴A 2,蜗轮A 1二侧分别套设轴承A 3,而转轴A 2—端具有四呈等角排列的凸部A 21,且转轴 A 2系穿设于各轴承A 3及同步蜗轮A 1跟着旋转,而行程控制组件B具有传动件B 1、齿 轮组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杆结构,包括有连动组件、马达、减速模块、微调装置及极限开关组,其特征在于:  该连动组件为设有壳体,且壳体旁连接有快拆罩体,并于壳体内设置有蜗轮,且蜗轮一侧设有相互连动并延伸出壳体外部的螺杆,又于蜗轮另侧结合有同轴且相互连动的传动齿轮;  该马达为设置于壳体外部,且马达一侧设有定位在壳体内与蜗轮啮合并驱动其作旋转的蜗杆;  该减速模块为设置于快拆罩体内部并位于蜗轮侧边,且减速模块设有与传动齿轮相啮合连动的连动齿轮,并于连动齿轮一侧设有相互同步旋转的减速齿轮组,再于减速齿轮组一侧连接设有转动轴;  该微调装置为设置于快拆罩体内部并位于减速模块一侧,且微调装置分别设有与转动轴结合并受其带动而...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推杆结构,包括有连动组件、马达、减速模块、微调装置及极限开关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组件为设有壳体,且壳体旁连接有快拆罩体,并于壳体内设置有蜗轮,且蜗轮一侧设有相互连动并延伸出壳体外部的螺杆,又于蜗轮另侧结合有同轴且相互连动的传动齿轮;该马达为设置于壳体外部,且马达一侧设有定位在壳体内与蜗轮啮合并驱动其作旋转的蜗杆;该减速模块为设置于快拆罩体内部并位于蜗轮侧边,且减速模块设有与传动齿轮相啮合连动的连动齿轮,并于连动齿轮一侧设有相互同步旋转的减速齿轮组,再于减速齿轮组一侧连接设有转动轴;该微调装置为设置于快拆罩体内部并位于减速模块一侧,且微调装置分别设有与转动轴结合并受其带动而作相对向旋转运动的第一转体及第二转体,且第一、第二转体皆于外圆径外设有凸块;及该极限开关组为设置于快拆罩体内部并位于微调装置一侧,且极限开关组分别具有对应第一、第二转体位置上定位的第一、第二极限开关,并于第一、第二极限开关靠近旋转的凸块的路径上设有供其抵触的触发块。2. 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贤德
申请(专利权)人:模帝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