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5542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照明装置,照明装置是由一反射结构设置于一壳体内,并且反射结构具有一曲面,一高压气体放电灯设置于反射结构内,用以产生一光源。如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反射结构而提高照明装置的发光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射结构是由一第二反射体镀于一第一反射体,并无一介质于第一反射体与第二反射体之间。如此,可强化反射结构的硬度,以避免反射结构在光源长期照射下,使第二反射体剥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照明装置,其系尤指一种提高发光效率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人类自从专利技术电灯已来,迄今不过一百多年,但电灯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使人类在夜间活动变为可行,满足不同人员的夜间活动需求。而夜间活动包括有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室内照明是由住户自行提供,但室外照明,就得依靠公用设施,即常见的路灯装置。采用路灯作为夜间照明工具已广为人们所熟 知,在各个城镇公路、街道两旁均设有路灯,以方便行人和车辆等在夜间行走和驾驶。现今路灯会了提供足够的亮度,现有技术中的路灯大多采用碘钨灯、高压钠灯等, 但在资源不足的情形下,也有些小的城市或乡镇采用白炽灯或日光灯。然而,无论是碘钨 灯、高压钠灯,还是白炽灯、日光灯,都存在其固有的缺点,即在其发光的时候,会将一部分 电能转换成热能白白浪费,光电转换效率较低,耗费电能能量较大。且传统路灯的故障率较 高,维修成本亦较高,在维修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很多路灯经常坏了很久也不见工人前来更 换,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再者,随着环保意识的高涨,科技先进国家均有发电替代方案的研究。不管是太阳 能、燃料电池或是风力发电,在应用上都不同于以往“能源集中生产”的发电方式,“分布式 发电”俨然成为能源界新宠,各自独立发电,独立供电给所需要的电器。又鉴于石油价格持 续高涨,将重心转移到绿色能源的经营上,便成为全球替代能源的发展目标。又,传统路灯 的电力来源是透过电力公司的供电网络供给一般民众使用,或是供电给道路、桥梁等照明 设备使用,一旦一组发电机故障,便会造成区域性的停电,导致照明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又、 一般路灯除硬设备昂贵外,还需动用许多人力配管配线,就为了将电力引至路灯处供照明 使用,在大都会区、城市间仍需耗费巨资引电照明,更遑论山间田野。许多地方的夜间照明 成为一种奢求,更有许多社会事件发生在没有照明设备的暗巷或小路,产生的社会成本相 当地高,在事事讲求节约环保的未来,无疑也是一项挑战。因此,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新颖照明装置,其通过一反射结构,而提高照 明装置的发光效率。并且本技术更可利用一史特林引擎或一太阳能芯片转换能量为一 电力,以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通过一反射结构与一高压气 体放电灯而产生一光源,而提高照明装置的发光效率。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利用一第一反射体镀于一上 第二反射体,以强化反射结构的接和强度。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利用一史特林引擎依据高压 气体放电灯的热量而产生并提供一电力至照明装置,以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利用一太阳能芯片依据高压气体放电灯的亮度而产生电力并提供至照明装置,以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照明装置,其应用于一路灯,该照明装置包含一壳体;一反射结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反射结构具有一曲面;以及一高压气体放电灯,设置于该反射结构内,用以产生一光源;其中,该反射结构包含一第一反射体,容置于该照明装置内;以及一第二反射体,镀于该第一反射体,并无一介质于该第一反射体与该第二反射体 之间,该第二反射体位于该第一反射体的下方。本技术中,更包含一史特林引擎,设置于该反射结构,而接收该光源的一热量,以驱使该史特林引擎 的一驱动轴转动;一发电结构,接设于该驱动轴,该史特林引擎驱使该驱动轴而带动该发电结构;以 及一储能装置,连接该发电结构,用以储存该电力,并提供该电力至该高压气体放电 灯。本技术中,其中该史特林引擎接收的该热量是来自于该高压气体放电灯。本技术中,其中该史特林引擎是设置于该反射结构的上方。本技术中,更包含一风力发电结构,设置于该壳体的上方,而接收风力,以产生并提供该电力至该储 能装置。本技术中,更包含一太阳能芯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上方,而接收太阳光的亮度,以产生并提供该电力 至该储能装置。本技术中,其中该太阳能芯片为一砷化镓/锗单一接面的太阳能芯片、一磷 化铟镓/砷化镓/锗多重接面的太阳能芯片或一单晶硅的太阳能芯片或一多晶硅的太阳能心片。本技术中,更包含一太阳能芯片,设置于该反射结构的一孔洞,该太阳能芯片接收该光源的亮度,而 产生并提供电力至该高压气体放电灯。本技术中,更包含一储能装置,连接该太阳能芯片,用以储存该电力,并提供该电力至该高压气体放 电灯。本技术中,其中该太阳能芯片为一砷化镓/锗单一接面的太阳能芯片、磷化 铟镓/砷化镓/锗多重接面的太阳能芯片或一单晶硅的太阳能芯片或一多晶硅的太阳能芯 片。本技术中,其中该储能装置为一充电电池。本技术中,其中该高压气体放电灯为一水银灯、一金属卤化灯、一高压钠灯、 一低压钠灯或一氙气灯。本技术中,其中该第一反射体的材质为玻璃、陶瓷、银、铝或铬。本技术中,其中该第二反射体的材质为银、铝或铬。本技术的照明装置包含一壳体、一反射结构与一高压气体放电灯。反射结构 设置于壳体内,反射结构具有一曲面,高压气体放电灯设置于反射结构内,用以产生一光 源。如此,通过高压气体放电灯而提高照明装置的效率。其中,反射结构包括一第一反射体 与一第二反射体。第一反射体容置于照明装置内,第二反射体镀于第一反射体,并无一介质 于第一反射体与第二反射体之间,第二反射体位于第一反射体的下方。如此,本技术的 第二反射体不会因为反射结构长期高压气体放电灯的高温照射而剥落。再者,本技术的照明装置更包含一史特林引擎与一发电结构。史特林引擎设 置于反射结构,而接收光源的一热量,以驱使史特林引擎的一驱动轴转动,发电结构接设于 驱动轴,史特林引擎驱使驱动轴而带动发电结构,产生并提供一电力至高压气体放电灯。如 此,本技术利用史特林引擎依据热量而产生并提供电力至照明装置,以达到节约环保 的目的。又,本技术的照明装置另包含一太阳能芯片。太阳能芯片设置于反射结构的 一孔洞,太阳能芯片接收高压气体放电灯的一亮度,而产生并提供电力至高压气体放电灯。 此外,本技术另可设置太阳能芯片或风力发电于壳体的上方,而接收一太阳光的亮度 或外界的风力,以提供电力至高压气体放电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的图2A的史特林引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6B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7A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7B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反射结构的剖面图。[图号简单说明]10 壳体20 反射结构21 孔洞200 第一反射体202 第二反射体30 高压气体放电灯40 史特林引擎400 驱动轴402 活塞结构40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一路灯,该照明装置包含:一壳体;一反射结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反射结构具有一曲面;以及一高压气体放电灯,设置于该反射结构内,用以产生一光源;其中,该反射结构包含:一第一反射体,容置于该照明装置内;以及一第二反射体,镀于该第一反射体,并无一介质于该第一反射体与该第二反射体之间,该第二反射体位于该第一反射体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一路灯,该照明装置包含一壳体;一反射结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反射结构具有一曲面;以及一高压气体放电灯,设置于该反射结构内,用以产生一光源;其中,该反射结构包含一第一反射体,容置于该照明装置内;以及一第二反射体,镀于该第一反射体,并无一介质于该第一反射体与该第二反射体之间,该第二反射体位于该第一反射体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史特林引擎,设置于该反射结构,而接收该光源的一热量,以驱使该史特林引擎的一 驱动轴转动;一发电结构,接设于该驱动轴,该史特林引擎驱使该驱动轴而带动该发电结构;以及 一储能装置,连接该发电结构,用以储存该电力,并提供该电力至该高压气体放电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史特林引擎接收的该热量是 来自于该高压气体放电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史特林引擎是设置于该反射 结构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风力发电结构,设置于该壳体的上方,而接收风力,以产生并提供该电力至该储能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太阳能芯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上方,而接收太阳光的亮度,以产生并提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国章
申请(专利权)人:美商智阳光电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