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套管气定压自动排收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54897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井套管气定压自动排收气装置,主要由下阀体、上阀体、内阀体、阀球、下活塞、上活塞、弹簧、调压杆和压帽组成,下阀体、上阀体和内阀体设为圆柱形,下阀体与上阀体螺纹连接,上阀体与内阀体中下部螺纹连接,内阀体套在上阀体内,内阀体下端与下阀体上端相扣密封连接,在下阀体上端内周设有45°倒角的球座,球座上坐有阀球,阀球上压有带活塞杆的下活塞,下活塞在内阀体中部所设的活塞腔内,下活塞上部活塞腔内设有液压油,在液压油的上部设有上活塞,在上活塞的上部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上部设有调压杆,调压杆与内阀体上端和上端所设的压帽螺纹连接,内阀体中下部周侧设有压力表,下部周侧设有连通孔,上阀体周侧设有出气口,下阀体中心设有进气口。(*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放套管气生产的抽油机井用的油井套管气定压自动排收气装置。二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油田抽油机生生产过程中,油套管环形空间的动液面是随着采油时间的 延长是不断波动的,动液面高在抽油泵工作正常的情况下,泵效就高,对于含气量高的抽 油机井,套管压力高,动液面就低泵效就低,为了提高动液面必须定时对套管气进行向外排 放,直接向外排放既浪费能源又造成环境污染,不仅如此,由于放套管气是人为开关套管闸 进行,很难控制放气量大小,易对油层产生冲击,失去注水能量与地层能量的平衡,易造成 出砂严重或地层堵塞,使放套管气提高泵效的正面效益反而产生负面效益。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井套管气定压自动排收气装置,解决上述已有技 术存在的向大气排放套管气浪费能源、污染环境和人为控制放气易造成对地伤害的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技术主要由下阀体、上阀体、内阀体、阀球、下活塞、上活塞、弹簧、调压杆和 压帽组成,其特征在于下阀体、上阀体和内阀体设为圆柱形,下阀体与上阀体螺纹连接,上 阀体与内阀体中下部螺纹连接,内阀体套在上阀体内,内阀体下端与下阀体上端相扣密封 连接,在下阀体上端内周设有45°倒角的球座,球座上坐有阀球,阀球上压有带活塞杆的下 活塞,下活塞在内阀体中部所设的活塞腔内,下活塞上部活塞腔内设有液压油,在液压油的 上部设有上活塞,在上活塞的上部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上部设有调压杆,调压杆与内阀体上 端和上端所设的压帽螺纹连接,内阀体中下部周侧设有压力表,下部周侧设有连通孔,上阀 体周侧设有出气口 ,下阀体中心设有进气口 。 内阀体上部比中部内径小,中部比下部内径小,上部外径比下部外径小,上部设有 母螺纹,中下部设公螺纹,中下部周侧设有压力表接口 。 上阀体上部和下部内径相同,设有母螺纹,中部内径大于内阀体直径,中下部周侧 设带法兰的出气口。 下活塞下底中心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下端设有凹式弧形面,下活塞外周设有密封 圈。 调压杆上端部设有横向杠杆孔,下部设有略小于内阀体内径的扶正环,下端部设 有小于弹簧内径的扶正柱。 上活塞上顶中心设有小于弹簧内径的扶正柱,外周设有密封圈。 进气口通过管路与套管闸门相连,出气口通过管路与回压闸门以后的输油管线或与收气罐相连。 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3 1、结构合理,能自如设定放套管气的压力,能在设定的压力值的情况下,自动放气 自动收气,避免了能源损失和环境污染; 2、在弹簧的作用下,排气压力均匀,不会产生忽大忽小不会造成对油层压力的冲击,不会造成出砂严重,也不会堵塞油层;3、设计了压力表,设定放套管气压力比较直观准确。四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下阀体2-进气口 3-阀球4-出气口 5-下活塞6-上阀体7_内 阀体8-活塞腔9-上活塞 10-密封圈11-弹簧 12-扶正环 13-压帽14-调压杆 15-压力表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实施例作详细说 明 本技术由下阀体1、上阀体6、内阀体7、阀球、下活塞5、上活塞9、弹簧11、调 压杆14、和压帽13和压力表15组成,其特征在于下阀体、上阀体和内阀体设为圆柱形,下阀 体与上阀体螺纹连接,上阀体与内阀体中下部螺纹连接,内阀体套在上阀体内,内阀体下端 与下阀体上端相扣密封连接,在下阀体上端内周设有45°倒角的球座,球座上坐有阀球,阀 球上压有带活塞杆的下活塞,下活塞在内阀体中部所设的活塞腔8内,下活塞上部活塞腔 内设有液压油,在液压油的上部设有上活塞,在上活塞的上部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上部设有 调压杆,调压杆与内阀体上端和上端所设的压帽螺纹连接,内阀体中下部周侧设有压力表, 下部周侧设有连通孔,上阀体周侧设有出气口 4,下阀体中心设有进气口 2。 在应用本技术时,首先将进气口通过管路与套管闸门连接,出气口通过管路 与回压闸门以后的输油管线连接或与收气罐连接。稍打开一点套管闸门,气从进气口 2进 入,顶开阀球3,气从出气口 4排出进入收气罐,此时旋转调压杆14逐序压弹簧11、上活塞 9、液压油、下活塞5和阀球3,压力表15起压,此时把套管闸门开大,再继续旋转调压杆,待 压力表上显示到设定的放气压力时,设定压力工作完毕,当套管气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停 止放气,高于设定压力时又开始放气,当收气罐压力快接近设定压力时,再换一个收气罐, 把换下来的收气罐拉到天然气处理站回收。如果往输油管线里回收气,一定要把设定放气 压力高于油井回压200Pa以上才能正常排气,只有套管压力高于井口回压才能采用往输油 管线内回收气的方法,一般都是采用往收气罐内放气的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井套管气定压自动排收气装置,主要由下阀体、上阀体、内阀体、阀球、下活塞、上活塞、弹簧、调压杆和压帽组成,其特征在于下阀体、上阀体和内阀体设为圆柱形,下阀体与上阀体螺纹连接,上阀体与内阀体中下部螺纹连接,内阀体套在上阀体内,内阀体下端与下阀体上端相扣密封连接,在下阀体上端内周设有45°倒角的球座,球座上坐有阀球,阀球上压有带活塞杆的下活塞,下活塞在内阀体中部所设的活塞腔内,下活塞上部活塞腔内设有液压油,在液压油的上部设有上活塞,在上活塞的上部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上部设有调压杆,调压杆与内阀体上端和上端所设的压帽螺纹连接,内阀体中下部周侧设有压力表,下部周侧设有连通孔,上阀体周侧设有出气口,下阀体中心设有进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油井套管气定压自动排收气装置,主要由下阀体、上阀体、内阀体、阀球、下活塞、上活塞、弹簧、调压杆和压帽组成,其特征在于下阀体、上阀体和内阀体设为圆柱形,下阀体与上阀体螺纹连接,上阀体与内阀体中下部螺纹连接,内阀体套在上阀体内,内阀体下端与下阀体上端相扣密封连接,在下阀体上端内周设有45°倒角的球座,球座上坐有阀球,阀球上压有带活塞杆的下活塞,下活塞在内阀体中部所设的活塞腔内,下活塞上部活塞腔内设有液压油,在液压油的上部设有上活塞,在上活塞的上部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上部设有调压杆,调压杆与内阀体上端和上端所设的压帽螺纹连接,内阀体中下部周侧设有压力表,下部周侧设有连通孔,上阀体周侧设有出气口,下阀体中心设有进气口。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套管气定压自动排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阀体上部比 中部内径小,中部比下部内径小,上部外径比下部外径小,上部设有母螺纹,中下部设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子刚高小忠孙宝国彭涛张树东朱新华邢君李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开发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