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随形柔性加热装置的混配气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5382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随形柔性加热装置的混配气机构,包括压缩空气罐和混气罐,在压缩空气罐的顶部设置有压缩空气输入阀和压缩空气减压阀,压缩空气罐的罐周设置有压缩空气输出阀;在混气罐的顶部设置有轻质燃气输入阀和重质燃气输入阀,在混气罐的罐周上部设有混合轻质燃气输出阀,混气罐的罐周下部设置有混合重质燃气输出阀;压缩空气罐和混气罐之间经减压空气连接管连接,所述减压空气连接管的一端与压缩空气减压阀连接,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混气罐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混配的燃气热值高,结构简单,工作运行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构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随形柔性加热装置相关设备
,确切地说涉及随形柔性加热装置的混配气机构。随形柔性加热装置主要用于形状复杂 的多幅板、多筋板、大厚度、特种钢、变截面等大、中型金属结构件的环形或直线形焊缝的加 热和部分机加工行业所需的热装配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加热方式,主要是用火把、火焰喷枪或远红外履带式、绳式电 加热装置等来对形状复杂的大、中型金属结构件实施整体的或局部的点、面加热,始终存在 能耗高、工件加热温度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导致因工件焊缝内应力过大而经常产生工间宏 观裂纹或微观裂纹。 一些工件焊缝内应力产生的宏观裂纹反修率高达30% 50%,而部分 微观裂纹又是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动态宏观裂纹的根源所在。 现有加热装置的混配气机构不能使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也就不利于燃气的充分 燃烧,热值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能使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使燃气燃烧 充分的混配气机构,本技术混配的燃气热值高,结构简单,工作运行安全可靠。 本技术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种适用于随形柔性加热装置的混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縮空气罐和混 气罐,在压縮空气罐的顶部设置有压縮空气输入阀和压縮空气减压阀,压縮空气罐的罐周 设置有压縮空气输出阀;在混气罐的顶部设置有轻质燃气输入阀和重质燃气输入阀,在混 气罐的罐周上部设有混合轻质燃气输出阀,混气罐的罐周下部设置有混合重质燃气输出 阀;压縮空气罐和混气罐之间经减压空气连接管连接,所述减压空气连接管的一端与压縮 空气减压阀连接,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混气罐中。 所述减压空气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压縮空气插入管,压縮空气插入管的末端距 离所述混气罐罐底10-15毫米。 所述轻质燃气输入阀经轻质燃气单向阀连接有轻质燃气插入管,轻质燃气插入管 的末端距离所述混气罐罐底10-15毫米。 所述重质燃气输入阀经重质燃气单向阀连接有重质燃气插入管,重质燃气插入管的末端距离所述混气罐罐顶30-50毫米。 所述混气罐的顶部安装有混合气限压阀。 在所述压縮空气罐的罐底安装有压縮空气罐放空阀。 在所述混气罐的罐底安装有混合燃气放空阀和支承脚。 压縮空气罐与混气罐之间采用两块连接块固定连接。 所述压縮空气输出阀的个数为15个,在压縮空气罐罐周均匀分布呈3列,每列5 所述混合轻质燃气输出阀的个数为16个,在混气罐灌周上部均匀分布呈8列,每 列2个。 所述混合重质燃气输出阀的个数为16个,在混气罐罐周下部均匀分布呈8列,每 列2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表现在 1、由于本技术采用压縮空气罐和混气罐之间经减压空气连接管连接,混气罐 中设置有轻质燃气输入阀和重质燃气输入阀,和压縮空气罐中输入的空气混合的技术方 案,形成了多气源一体式混配气机构,能使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燃烧充分,燃气热值高。 2、压縮空气插入管的末端距离所述混气罐罐底10-15毫米,这样可使经减压后的 压縮空气在充入混气罐时快速翻滚扩散,与经过轻质燃气输入阀或重质燃气输入阀进入到 混气罐的可燃气体迅速均匀混合,形成可基本完全燃烧的混合气;轻质燃气插入管的末端 距离所述混气罐罐底10-15毫米,这样可使同时处在混气罐罐底并带有一定压力的压縮空 气和轻质燃气,在混气罐罐内底面的冲击反力的作用下,更好地向上快速翻滚混合;重质燃 气是经重质燃气输入阀、重质燃气插入管的末端距离所述混气罐罐顶30-50毫米,这样可 利用重质燃气比重较大的特性,由上向下喷撒进如混气罐的罐内,与从罐底反冲向上的压 縮空气迅速翻滚混合。 3、混气罐的顶部安装有混合气限压阀,设置混合气限压阀的工作压力,一般不高 于供给燃气压力示值的2/3,确保了混气罐的工作安全。 4、混气罐的罐底圆周向安装有互成120度角、轴向与水平面成60度角的混气罐支 承脚,以确保混配气装置处于立式摆放状态;混气罐的罐底还安装有混合燃气放空阀,用于 排放混气罐中因压縮燃气冷、热变换或状态变换而产生的积留水;压縮空气罐的罐底,安装 有压縮空气罐放空阀,用于排放压縮空气罐中因压縮空气冷、热变换或状态变换而产生的 积留水。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 中 图1为本技术混气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la为图1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配气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2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应用于加热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3中混配气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2、混气系统,3、配气系统,4、风动工具,5、压縮空气输入阀,6、轻质燃气输入阀,7、 重质燃气输入阀,8、压縮空气输出阀,9、混合轻质燃气输出阀,10、混合重质燃气输出阀, 11、减压空气连接管,12、压縮空气减压阀,13、压縮空气罐,14、混气罐,15、混合气限压阀, 16、压縮空气输出软管,17、混合燃气输出软管,18、压縮空气插入管,19、轻质燃气插入管,20、轻质燃气单向阀,22、重质燃气单向阀,23、重质燃气插入管,24、连接块,25、压縮空气罐 放空阀,26、混合燃气罐放空阀,27、支承脚。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随形柔性加热装置的混配 气机构,包括压縮空气罐13和混气罐14,在压縮空气罐13的顶部设置有压縮空气输入阀 5和压縮空气减压阀12,压縮空气罐13的罐周设置有压縮空气输出阀8 ;在混气罐14的顶 部设置有轻质燃气输入阀6和重质燃气输入阀7,在混气罐14的罐周上部设有混合轻质燃 气输出阀9,混气罐14的罐周下部设置有混合重质燃气输出阀10 ;压縮空气罐13和混气罐 14之间经减压空气连接管11连接,所述减压空气连接管11的一端与压縮空气减压阀12连 接,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混气罐14中。所述减压空气连接管11的另一端连接有压縮空气插 入管18,压縮空气插入管18的末端距离所述混气罐14罐底10-15毫米。所述轻质燃气输 入阀6经轻质燃气单向阀20连接有轻质燃气插入管19,轻质燃气插入管19的末端距离所 述混气罐14罐底10-15毫米。所述重质燃气输入阀7经重质燃气单向阀22连接有重质燃 气插入管23,重质燃气插入管23的末端距离所述混气罐14罐顶30-50毫米。所述混气罐 14的顶部安装有混合气限压阀15。在所述压縮空气罐13的罐底安装有压縮空气罐放空阀 25。在所述混气罐14的罐底安装有混合燃气放空阀26和支承脚27。压縮空气罐13与混 气罐14之间采用两块连接块24固定连接。所述压縮空气输出阀8的个数为15个,在压縮 空气罐13罐周均匀分布呈3列,每列5个。所述混合轻质燃气输出阀9的个数为16个,在 混气罐14灌周上部均匀分布呈8列,每列2个。所述混合重质燃气输出阀10的个数为16 个,在混气罐14罐周下部均匀分布呈8列,每列2个。 实施例2 本技术使用的燃气+压縮空气(燃气可以是轻质天燃气或其它重质液化气), 其中压縮空气在使用时被分成两路供气,一路压縮空气通过混气系统2与混气罐14中的燃 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由配气系统3的燃气输出阀输送给细长柔性加热管实现燃气的完全 燃烧加热功能,在此,轻质燃气和重质燃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随形柔性加热装置的混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空气罐(13)和混气罐(14),在压缩空气罐(13)的顶部设置有压缩空气输入阀(5)和压缩空气减压阀(12),压缩空气罐(13)的罐周设置有压缩空气输出阀(8);在混气罐(14)的顶部设置有轻质燃气输入阀(6)和重质燃气输入阀(7),在混气罐(14)的罐周上部设有混合轻质燃气输出阀(9),混气罐(14)的罐周下部设置有混合重质燃气输出阀(10);压缩空气罐(13)和混气罐(14)之间经减压空气连接管(11)连接,所述减压空气连接管(11)的一端与压缩空气减压阀(12)连接,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混气罐(14)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适用于随形柔性加热装置的混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空气罐(13)和混气罐(14),在压缩空气罐(13)的顶部设置有压缩空气输入阀(5)和压缩空气减压阀(12),压缩空气罐(13)的罐周设置有压缩空气输出阀(8);在混气罐(14)的顶部设置有轻质燃气输入阀(6)和重质燃气输入阀(7),在混气罐(14)的罐周上部设有混合轻质燃气输出阀(9),混气罐(14)的罐周下部设置有混合重质燃气输出阀(10);压缩空气罐(13)和混气罐(14)之间经减压空气连接管(11)连接,所述减压空气连接管(11)的一端与压缩空气减压阀(12)连接,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混气罐(14)中。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随形柔性加热装置的混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减压空气连接管(11)的另一端连接有压縮空气插入管(18),压縮空气插入管(18)的末端 距离所述混气罐(14)罐底10-15毫米。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随形柔性加热装置的混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轻质燃气输入阀(6)经轻质燃气单向阀(20)连接有轻质燃气插入管(19),轻质燃气插 入管(19)的末端距离所述混气罐(14)罐底10-15毫米。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随形柔性加热装置的混配气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富永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