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山专利>正文

一种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50864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包括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检测罐体接缝位置传感器、接收来自传感器的罐体接缝位置信号并向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发出转动控制指令的检缝控制系统,所述检缝控制系统与所述传感器相连控制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该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在承托柱状罐体时夹紧于所述柱状罐体的首尾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根据传感器的罐体接缝位置信号,检缝控制系统向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发出转动控制指令,使罐体的接缝在朝向同一方向的情况下停止转动,统一检漏操作时罐体的接缝的朝向,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罐体在充气后的密封情况,提高检漏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罐体的制造和质量控制,尤其涉及一种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罐体作为一种运用广泛的容器,其在工业领域和人们的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 由于罐体的质量关系到罐体本身使用的方便程度和安全性,以及使用者对罐体内装盛产品 的使用感觉,因此受到极大关注。在制罐
中,技术人员也开发出来一系列自动化冲 压生产线和相应的罐体质量控制方法,以保证罐体外观特性、气密性等方面的良好质量。其中,对于罐体气密性方面的控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对罐体进 行检漏处理,以剔除存在气密性问题的故障罐体。由于在此过程中需用将罐体放入水中进 行检漏,而在检漏过程中大都是操作人员通过观察冲入压缩气体的罐体是否会产生连续的 气泡做出判断,其中重点是判断罐体的接缝处的泄露情况,在现有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由于 罐体在处于检漏工位时,罐体的接缝处摆放杂乱无章,不会同时处于操作人员便于观察的 一面,因此给罐体的检漏过程增加了技术难度,耗时费力,效率底下,而且容易出现漏检和 错检等情况。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开发出一种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使罐体的接缝在 检漏操作时统一朝向,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罐体在充气后的密封情况,提高检漏操作的效率 和准确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 置,使罐体的接缝在检漏操作时统一朝向,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罐体在充气后的密封情况,提 高检漏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包 括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检测罐体接缝位置传感器、接收来自传感器的罐体接缝位置信号 并向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发出转动控制指令的检缝控制系统,所述检缝控制系统与所 述传感器相连控制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该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在承托柱状罐体时夹 紧于所述柱状罐体的首尾两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 置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的部分或全部优选地,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包括承托柱状罐体时与柱状罐体头端接触的头 端旋转结构和承托柱状罐体时与柱状罐体尾端接触的尾端旋转结构,所述头端旋转结构与 尾端旋转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柱状罐体的长度,该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在承托柱状罐 体时夹紧于所述柱状罐体的首尾两端,所述头端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尾端旋转结构 的旋转轴线在承托柱状罐体时与所述柱状罐体的轴线中心线重合。优选地,该柱状罐体的头端设置有瓶口,所述头端旋转结构与柱状罐体头端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瓶口套模,所述尾端旋转结构与柱状罐体尾端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瓶底套 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柱状罐体为圆柱形罐体,其底端设置为一弧形瓶 底,所述瓶底套模与所述弧形瓶底相匹配,所述瓶口套模与圆柱形罐体的瓶口相匹配。优选地,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中设置有为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提供旋转动力 的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与所述尾端旋转结构和/或头端旋转结构相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力装置与尾端旋转结构相连,所述动力装置脉 冲电机。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为光电色标传感器,所述光电色标传感器与所述柱状罐体对应一侧设置有感应信号发生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感器位于柱状罐体处于被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 夹紧状态时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检缝控制系统接收来自传感器的罐体接缝 位置信号并向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发出转动控制指令,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在转动控 制指令作用下,在罐体的接缝朝向同一方向的情况下停止转动,使罐体的接缝在检漏操作 时统一朝向,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罐体在充气后的密封情况,提高检漏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 明本技术的原理,本技术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 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且 附图表示的只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保 护范围产生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包括轴向旋转式 承托结构310、检测罐体接缝位置传感器320、接收来自传感器的罐体接缝位置信号并向轴 向旋转式承托结构310发出转动控制指令的检缝控制系统330,检缝控制系统330与传感器 320相连控制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310,该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310在承托柱状罐体时夹紧 于柱状罐体10的首尾两端。其中,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310包括一轴向 旋转式承托结构310,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310包括承托柱状罐体时与柱状罐体10头端接 触的头端旋转结构312和承托柱状罐体时与柱状罐体10尾端接触的尾端旋转结构311,头端旋转结构312与尾端旋转结构311之间的距离大于柱状罐体10的长度,该轴向旋转式承 托结构310在承托柱状罐体时夹紧于柱状罐体10的首尾两端,头端旋转结构312的旋转轴 线与尾端旋转结构311的旋转轴线在承托柱状罐体10时与柱状罐体10的轴线中心线重合。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该柱状罐体10的头端设置有瓶口,头端旋转结构与柱 状罐体头端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瓶口套模315,尾端旋转结构与柱状罐体尾端相接触的部 位设置有瓶底套模314。在具体实现时,柱状罐体10大都为圆柱形罐体,其底端设置为一弧 形瓶底,瓶底套模314与弧形瓶底相匹配,瓶口套模315与圆柱形罐体的瓶口相匹配。当然 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柱状罐体10并不仅限于是圆柱形罐体,其底部也未必存在如图 1中所示的弧形瓶底,因此,瓶底套模314的形状也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揭示的形状。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中设置有为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 310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装置313,该动力装置313与尾端旋转结构311相连为轴向旋转 式承托结构310提供旋转动力。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动力装置313的 类型,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动力装置313采用脉冲电机。另外对于动力装置的设置位 置,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动力装置头端旋转结构相连,或者同时在头端 旋转结构和尾端旋转结构上同时设置动力装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传感器320为光电色标传感器,光电色标传感器与柱 状罐体对应一侧设置有感应信号发生器321。其中,为了实现结构上的优化设置,并使罐体 的接缝11在检漏操作时统一朝向检测易于观察到的一面,传感器位于柱状罐体处于被轴 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夹紧状态时的上方。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揭示的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检测罐体接缝位置传感器、接收来自传感器的罐体接缝位置信号并向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发出转动控制指令的检缝控制系统,所述检缝控制系统与所述传感器相连控制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该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在承托柱状罐体时夹紧于所述柱状罐体的首尾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检测罐体接 缝位置传感器、接收来自传感器的罐体接缝位置信号并向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发出转 动控制指令的检缝控制系统,所述检缝控制系统与所述传感器相连控制所述轴向旋转式承 托结构,该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在承托柱状罐体时夹紧于所述柱状罐体的首尾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包括承托柱状罐体时与柱状罐体头端接触的头端旋转结构 和承托柱状罐体时与柱状罐体尾端接触的尾端旋转结构,所述头端旋转结构与尾端旋转结 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柱状罐体的长度,该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在承托柱状罐体时夹紧于 所述柱状罐体的首尾两端,所述头端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尾端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 在承托柱状罐体时与所述柱状罐体的轴线中心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状罐体接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柱状罐体的头端设置有瓶口,所述头端旋转结构与柱状罐体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山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