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切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4979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延时切换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其中,控制回路包括延时继电器J7,其包括二极管D1、D2、D3、D4、三极管T1、电阻R1、R2、电容C1以及稳压电源V1,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电阻R1连接,稳压电源V1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T1的基极和电阻R1、R2、电容C1连接,电阻R2和电容C1并联,且并联后的一端与电阻R1和稳压电源V1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3、D4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输入端连接后外接电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延时切换电路的延时继电器J7电路的各元件之间的配合可以达到延时0.1秒的效果,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延时过短导致主回路的器件出现短路以及因延时过长而使得与电路连接的负载不断闪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器产品的延时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延时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21世纪是一个能源严重紧缺的时代,特别是人们日常生活所离不开的电能显得 更为紧缺。因此,在现有的电子电器设备中,一般都设置有节电电路。同时为了更好地 实现节能,还设有延时切换电路,在所述节电电路出现故障时,所述延时切换电路开始 工作使得与所述节能电路和延时切换电路的负载正常工作。但是,现有的延时切换电路所达到的延时效果不佳。有的延时切换电路延时过 长,会造成所述负载不断地出现闪烁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整个电子电器设备的使用;有 的延时切换电路延时过短,则会造成所述节电电路出现短路的情况,从而造成构成所述 节电电路的元器件的损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延时切换电路来达到较佳的延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延时切换电路,所述延时切换电路能达到较好的延时 效果,从而防止了现有技术中的延时切换电路因延时过长或过短造成负载闪烁或电路短 路损坏元器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延时切换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回路和 控制回路。其中,所述控制回路包括延时继电器J7,所述延时继电器J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延时切换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回路包括延时继电器J7,所述延时继电器J7的电路包括二极管D1、D2、D3、D4、三极管T1、电阻R1、R2、电容C1以及稳压电源V1,所述二极管D1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稳压电源V1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电源V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R2以及电容C1连接,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容C1并联,且并联后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和所述稳压电源V1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所述二极管D3、D4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延时切换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 回路包括延时继电器J7,所述延时继电器J7的电路包括二极管Dl、D2、D3、D4、三极 管Tl、电阻Rl、R2、电容Cl以及稳压电源VI,所述二极管Dl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4 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输出端与三极管Tl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Rl连接,所述 稳压电源Vl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Tl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电源Vl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 RU R2以及电容Cl连接,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容Cl并联,且并联后的一端与所述电 阻Rl和所述稳压电源Vl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Tl的发射极和所述二极管 D3、D4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输 出端与二极管D2的输入端连接后外接电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时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路包括依次相互串联 的总断路器L0、总接触器J1、节能线圈保护断路器Li、节能线圈L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运生薛俊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华胜展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