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还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4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式还田装置,包括还田装置本体、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前拉杆、后拉杆和上拉杆,所述前拉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还田装置本体的前部,所述后拉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还田装置本体的后部,所述上拉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还田装置本体的上部;所述提升装置由液压缸构成,所述液压缸铰接于所述前拉杆的第二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悬挂式还田装置具有可以自由浮动且地面不平情况下提升液压缸不受冲击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茎秆还田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挂式还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还田装置的悬挂方式多为单铰接点悬挂架,并通过直接连接于还田装置壳体上的液压缸控制其升降动作,在还田装置工作时,还田装置无法实现浮动,且地面不平坦时液压缸受冲击力较大,容易造成液压系统和机械零部件的损坏,同时还田效果较差,无法满足大地块高效率、高作业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浮动的悬挂式还田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悬挂式还田装置,包括还田装置本体、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前拉杆和后拉杆,所述前拉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还田装置本体的前部,所述后拉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还田装置本体的后部;所述提升装置铰接于所述前拉杆的第二端。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悬挂机构还包括铰接于还田装置本体上部的上连杆。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提升装置由液压缸构成。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包括还田装置本体、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前拉杆和后拉杆,所述前拉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还田装置本体的前部,所述后拉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还田装置本体的后部;所述提升装置铰接于所述前拉杆的第二端,所以该还田装置在工作时,还田装置本体能够根据地面情况通过前拉杆、后拉杆和提升装置的相对回转实现自由浮动。由于所述悬挂机构还包括铰接于还田装置本体上部的上连杆,所以该还田装置的悬挂机构更加可靠。-->由于构成所述提升装置的液压缸不与还田装置本体直接相连,并能通过与前拉杆的相对回转,达到柔性连接效果,因此也消除了该液压缸所受的冲击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一种悬挂式还田装置,它由还田装置本体1、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构成。还田机本体1包括壳体、动刀、定刀、刀轴、地辊11及传动系统。悬挂机构包括前拉杆21、后拉杆22和上拉杆23。其中,前拉杆21的第一端铰接于还田装置本体1的前部,后拉杆22的第一端铰接于还田装置本体1的后部,上拉杆23的第一端铰接于还田装置本体1的上部。提升装置由液压缸3构成,该液压缸3的活塞端铰接于上述前拉杆21的第二端。而上述液压缸3的缸体端和后拉杆22的第二端以及上拉杆23的第二端在工作状态下则铰接在为该还田装置提供悬挂接口及工作动力的机器的相应部位。例如,若本实施例悬挂安装在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前部时,则该液压缸3的缸体端可以铰接在摘穗台机架上,后拉杆22和上拉杆23的第二端可以铰接在玉米收获机的底盘机架上。当然,液压缸3还起到升降还田装置本体1的作用,可根据实际工作或转移需要调整还田装置本体1的离地高度。另外,在工作中遇到地面不平还田装置本体1随地辊11被顶高或降低时,前拉杆21和液压缸3绕铰接点相对回转,液压缸3长度保持不变,并处于松动状态,所以不受直接冲击力,从而起到对液压缸3的保护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悬挂式还田装置,包括还田装置本体(1)、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前拉杆(21)和后拉杆(22),所述前拉杆(21)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还田装置本体(1)的前部,所述后拉杆(22)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还田装置本体(1)的后部;所述提升装置铰接于所述前拉杆(21)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悬挂式还田装置,包括还田装置本体(1)、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前拉杆(21)和后拉杆(22),所述前拉杆(21)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还田装置本体(1)的前部,所述后拉杆(22)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还田装置本体(1)的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风强汪文斌吴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