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抢险、防洪用铰链式大土工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4234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的河流抢险、防洪用铰链式大土工包,可有效解决河流抢险防洪设备造价高、效果差、使用困难、局限性大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土工包和填充料,土工包至少有四个组成上下两排,每两个之间由铰链连接在一起构成双排的并联结构,下排两边的土工包上有固定绳索,所说的土工包其结构是由土工包体是由加筋带及其与加筋带结合为一体的土工织物折叠构成的空心体,空心体内有装有填充料,空心体口部由折叠线处折成的四边折叠封装体,经封合处封合在一起,构成大土工包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生产、造价低、易使用,便于机械化抢险作业,抗冲击能力强,抢险、防洪效果好,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计河流防护设备,特别是一种河流抢险、防洪用铰链式大土工包。二
技术介绍
河流抢险、防洪是常有之事,而河流崩岸主要受河势及堤基地质条件的影响,在凹 岸迎流顶冲堤段,水流冲刷抗冲能力差的地层,如粉细砂层、细砂层、粉土层等,最终使堤岸 失稳而崩塌。汛期更有高水位浸泡、水位骤降和风浪的影响,崩岸更易发生。治理崩岸的主 要措施有丁坝导流、退堤还滩、抛石护脚和其它(模袋混凝土、软体排等)防护措施。丁坝 是一种间断性的有重点的防护形式,具有调整水流的作用,但也会增加坝头附近河床冲刷 的危险,甚至给对岸造成危害,应用时应充分论证并慎重采用。当堤外无滩或滩地狭窄、堤 身受到崩岸威胁而保护堤岸又有困难时,可采用退堤还滩的办法,但不可避免地要丧失大 片土地,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全面论证后采用。崩岸防护抢险主要有 (1)抛石护脚 抛石(也可用石笼)护脚是崩岸治理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效果明显。但抛石造价 较高,且往往抛石时不设反滤垫层,致使抛石下部的地层仍然被水流冲刷,抛石下沉, 一段 时间后仍要再进行抛石防护。用天然砂石料做抛石的反滤垫层,难度大、造价高且易被水流 带走,不大可能采用; (2)铰链混凝土块防护技术 用钢铰链将混凝土预制块相互连接,形成柔性排体,既可抗冲,又可适应变形,从 而达到防护的目的。但在使用中如果在铰链混凝土块下部没有设置土工布反滤垫层,则混 凝土块之间的地层可能继续受到水流冲刷,从而降低其防护效果; (3) 土工模袋防护 土工模袋是由上下两层土工织物制成的大面积连续袋状材料,模袋内充填混凝土 或水泥砂浆,充填料凝固后即形成防护体模袋混凝土护坡。根据有无过滤排水点,模袋分为 有过滤点模袋和无过滤点模袋。根据模袋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成型后的形状,模袋又分为铰 链型模袋和框格式模袋等。由于结构上的问题,其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4) 土工织物软体排防护 土工织物软体排是以土工织物为基本材料做成大片排体形式的防冲防护结构,所 用土工织物多为织造土工织物。比较适用于冰上或浅水沉排,水深流急情况下沉排施工困 难。特别是由于结构上存在的问题,若模袋内为砂土,一旦模袋破损则砂土就会流出,影响 排体的稳定,其使用并不尽人意,总之,上述各种防护设备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样或者那 样的问题,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河流抢险、防洪用铰链式大土工包,可有效解决河流抢险防洪设备造价高、效果差、使用困难、局限性大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土工包和填充料,土工包至少有四个组成上下 两排,每两个之间由铰链连接在一起构成双排的并联结构,下排两边的土工包上有固定绳 索,所说的土工包其结构是由土工包体是由加筋带及其与加筋带结合为一体的土工织物折 叠构成的空心体,空心体内有装有填充料,空心体口部由折叠线处折成的四边折叠封装体, 经封合处封合在一起,构成大土工包结构。 本技术结构简单、易生产、造价低、易使用,便于机械化抢险作业,抗冲击能力 强,抢险、防洪效果好,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结构连接图。 图2为本技术的每个大土工包结构图(敞开口 )。 图3为本技术的每个大土包展开图(去掉土工织物)。 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大土工包结构图(敞开口 ),充物料结构图。 图5为本技术的大土工包装料组成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土工包和填充料,土工包至少有四个组成上下 两排,每两个之间由铰链连接在一起构成双排的并联结构,下排两边的土工包上有固定绳 索,所说的土工包其结构是由土工包体1是由加筋带7及其与加筋带结合为一体的土工织 物4折叠构成的空心体,空心体内装有填充料6,空心体口部由折叠线处8折成的四边折叠 封装体2,四边折叠封装体2外边上有加筋短带3经缝合处10缝合在一起,构成大土工包结 构。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说的大土工包为长方形,长为4. 5m,高为1. 3m,宽为2. 4m ;所说的加筋带7为一体的长加筋带,与加筋短带3均置在大土工包上,每三个加筋短带3间 置有一根长加筋带7,加筋短带3每三个一组,均置在四边折叠封装体2外边上;所说的土 工织物为无纺织物或有纺织物等化纤织物制成的方包体;所说的填充料6为散土,淤土,或 砂石料,包括粗细砂,碎石,或砖块,包括建筑垃圾,或土石料混合物等。 本技术图4所示的结构与图2、图3所示的结构区别仅在于土工包体口部四 边折叠封装体2外边部上的加筋带的形状不同,图2、图3所示外边部上的加筋带均为直条 状,图4所示的四边折叠封装体2外边部上的加筋带一边为直条加筋带5,对应的另一边为 环状加筋带9。 本技术的使用情况是,大土工包的核心是将大土工包制作与抛投过程所需场 面分离,打破传统抢险技术作业场面小的限制,成功实现了抢险的流水作业和机械化作业, 大大提高了抢险效率。将费时较多的大土工包制作过程放在距离出险位置有一定距离的开 阔场地,有限的抢险场地只承担抛投到位过程,彻底克服了传统抢险中人机多、场面小,造 成人机资源浪费,贻误抢险时机的不利局面。 在抛投前用2根8#铅丝和直径2cm的粗麻绳将大土工包链接起来,每4个大土工 包组成一排,上下两排,为1个单元结构成一个整体,这样的铰链结构可大大提高水流的抗冲能力,以便抗击大流速作用,使大土工包在大流速情况下抛投不被冲走稳定于河床上,起 到防护抗冲刷的作用。 在缺乏石料地区或雨季抢险石料跟不上情况下,采用大土工包配合装载机、挖掘 机、自卸汽车等大型机械在土工包内装散土或其它料物,进行防洪工程机械化抢险有较大 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大土工包可工厂化生产,便于储备、运输,且抢险操作简单、方便,机械 化程度高、速度快,效果好,劳动强度低;大土工包柔软、变形能力强,适合于填充冲刷坑,代 替柳石搂厢、柳石枕及抛散石抢险。大土工包的材料本身就是土工织物,土工织物本身就可 起到反滤垫层作用,抛投大土工包可解决动水下铺设土工布反滤垫层的难度,铰链式大土 工包结构,可解决土工包本身稳定问题。 铰链式大土包结构可操作性极强,机械化作业程度很高,为石料缺乏地区如何有 效组织抢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主要用于滩岸崩塌抢险以及防洪工程险情抢护(包括堤 防坍塌险情的抢护,坝岸基础淘刷险情的抢护,根石走失险情的抢护),水中进占筑坝、堵 串、堵口中也可以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流抢险、防洪用铰链式大土工包,包括土工包和填充料,其特征在于,土工包至少有四个组成上下两排,每两个之间由铰链连接在一起构成双排的并联结构,下排两边的土工包上有固定绳索,所说的土工包其结构是由土工包体(1)是由加筋带(7)及其与加筋带结合为一体的土工织物(4)折叠构成的空心体,空心体内装有填充料(6),空心体口部由折叠线处(8)折成的四边折叠封装体(2),四边折叠封装体(2)外边上有加筋短带(3)经缝合处(10)缝合在一起,构成大土工包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河流抢险、防洪用铰链式大土工包,包括土工包和填充料,其特征在于,土工包至少有四个组成上下两排,每两个之间由铰链连接在一起构成双排的并联结构,下排两边的土工包上有固定绳索,所说的土工包其结构是由土工包体(1)是由加筋带(7)及其与加筋带结合为一体的土工织物(4)折叠构成的空心体,空心体内装有填充料(6),空心体口部由折叠线处(8)折成的四边折叠封装体(2),四边折叠封装体(2)外边上有加筋短带(3)经缝合处(10)缝合在一起,构成大土工包结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抢险、防洪用铰链式大土工包,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大土 工包为长方形,长为4. 5m,高为1. 3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森郜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宝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