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丝笼抓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1528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丝笼抓抛器,包括至少两个倒L形抓钩和偏重钩,倒L形抓钩的横壁铰连,倒L形抓钩外侧和内侧分别由柔性连接件B和柔性连接件C连接,与柔性连接件B相连的柔性连接件A下端连接偏重钩,偏重钩与柔性连接件C挂接。通过柔性连接件控制倒L形抓钩前端的开、合,并配合使用偏重钩,可有效解决水下人工无法脱钩的难题,避免对坝坦和根石台的损坏,实现铅丝笼的准确抓抛,减少了因抛投不到位造成的料物损耗,为防汛抢险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该装置还适用于抛柳石枕、四角锥体和松散物料(如柳树枝、杨树枝等),具有一具多用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防洪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铅丝笼抓抛器
技术介绍
防洪工程基础受大溜顶冲或回溜淘刷时,易造成根石走失,形成险情,需要及时进 行根石加固。目前,处理这类险情有两种方法抛铅丝笼和抛散石,以此来增强坝体稳定性, 提高工程抗洪能力,增大工程防洪安全系数。抛散石法是利用抛石架直接抛投散石,由于单块石头体积小、重量轻,石头抛下后 容易产生位移,既浪费石料,又不能很好地加固根石、迅速遏制险情。所以,水下抛投块石法 有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所抛的石头为单体结构,在水下易形成松散结合,只靠石头本身的 自重形成护坝结构,在大水流的冲击作用下,所抛的石头会被水流带走;另一方面由于抛石 互相为点接触,石与石之间仍然存在有较大空间,水流对坝体依然侵蚀和冲击,使块石移动 离开坝体。所以,抛铅丝笼法成为遏制大流冲刷、根石走失类险情最常用的抢护方法。而直 接抛铅丝笼的方法,一是受出险部位场地限制,无法布设铅丝笼抛投;二是容易砸坏坝坦, 对坝面造成损坏;三是不易将石料一次性抛至出险部位,劳动强度大,既费时,又费工、效率 低,延误抢护最佳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准确、节约石料、工作效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铅丝笼抓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倒L形抓钩和偏重钩,倒L形抓钩的横壁铰连,倒L形抓钩外侧和内侧分别由柔性连接件B和柔性连接件C连接,与柔性连接件B相连的柔性连接件A下端连接偏重钩,偏重钩与柔性连接件C挂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仵海英孙国勋刘德龙杨帆刘遂林尚向阳张玥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黄河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