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4164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用以将适配卡固定于计算机装置的壳体内。适配卡固定装置包括有一本体及一压制件,本体固定于壳体上,且本体具有一容置槽与横穿过容置槽的一导引槽,适配卡于导引槽内滑移至结合位置。压制件的枢设端枢接于本体上,使得压制件的压制端可相对枢转至一压抵位置,并固设于容置槽内,且压制端与枢设端之间具有一夹角,以压抵适配卡保持于结合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今科技与信息不断地蓬勃发展,计算机设备已是相当普及的电子装置,目前 市面上所见的计算机设备,例如台式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或是服务器,所使用的计算机 周边硬件系统,例如控制器适配卡(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Card, PCI card) 或是视频图形矩阵显示卡(Video Graphics Array Card,VGA card)等外接式硬件装置,必 须与主机板相互电性连接,以使计算机主机与计算机周边硬件系统互相通讯及传递信号, 以执行周边硬件的预设功能。为了防止适配卡因外力而松动或脱落,须通过一固定手段将 适配卡固定于计算机主机板的插槽内。目前用于服务器计算机的适配卡固定方式,是于服务器计算机壳体设置一适配卡 支架,以将包含多个适配卡插槽的转接板固定于支架中。其中,适配卡固定于适配卡支架 中,并电性连接于各适配卡插槽。接着以螺丝将适配卡支架锁合固定于壳体内部的预定位 置,并使转接板电性连接于主机板,以使适配卡与主机板电性连接。然而,在安装或拆卸适配卡作业时,必须借助手工具锁固或松脱螺丝,且需要耗费 时间锁固或松脱螺丝,使更换适配卡的过程因锁固或拆卸螺丝而花费过久时间。同时,螺丝 容易掉落于主机板上,而造成主机板的电路短路烧毁的问题。且由于不同机种的服务器计 算机的壳体尺寸与线路配置不尽相同,导致前述的适配卡支架并无法适用于各类机种的服 务器计算机中,因而产生了另一个使用上的不便,以及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另外,美国专利第7,161,798号专利案(以下称第798号专利案)揭露一种扩充 卡固定装置,其包括有一第一固定架、一第二固定架、及一后板。后板上设有多个扩充卡槽, 而第一固定架是以可转动的关系固定于后板上。第二固定架是固定于第一固定架,且第二 固定架设有多个抵接部,以将扩充卡固定于扩充卡槽内。第798号专利案虽解决适配卡以螺丝锁合固定所产生的问题,但第798号专利案 仅利用压制组件以面接触的方式直接压抵多个适配卡而予以固定,若是计算机装置受到严 重的摇晃或外力撞击,压制组件将极易自适配卡上松脱,而失去其压抵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借以改进现有适配卡固定装 置并无法适用于不同机种的服务器计算机,以及现有适配卡固定装置以单一压制组件直接 压抵多个适配卡,导致压制组件容易受外力影响而松脱,进而丧失压抵作用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适配卡固定装置,是用以将适配卡固定于计算机装置的壳体内,其包括 有一本体及一压制件。本体固定于壳体上,本体具有至少一滑轨及一容置槽,且本体具有横 穿过容置槽的一导引槽,适配卡是于导引槽内滑移至结合位置。压制件的一端为枢设端,另 一端为压制端,其中枢设端枢设于滑轨内,使压制件沿着滑轨位移,并令压制端于一释放位置与一压抵位置之间枢转。当压制端枢转至压抵位置时,压制端固设于本体的容置槽内,并压抵适配卡保持 于结合位置,且压制端与枢设端之间具有一夹角。本专利技术另揭露一适配卡固定装置,用以将适配卡固定于计算机装置的壳体内,其 包括有一本体及一压制件。本体固定于壳体上,本体的一端为第一枢设端,且第一枢设端具 有一容置槽,本体具有横穿过容置槽的一导引槽,适配卡是于导引槽内滑移至结合位置。压 制件的一端为第二枢设端,另一端为压制端,其中第二枢设端与本体的第一枢设端相枢接, 压制端可于一释放位置与一压抵位置之间枢转。当压制端枢转至压抵位置时,压制端是固设于本体的容置槽内,并压抵适配卡保 持于结合位置,且压制端与第二枢设端之间具有一夹角。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适配卡固定装置可适用于不同机种的计算机装置及适配卡的 组配,且压制件的压制端是固设于本体的容置槽内,以与适配卡呈干涉关系,并且压制件的 压制端与枢设端之间具有一夹角,以稳固压抵适配卡保持于结合位置而不致松脱。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适配卡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I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适配卡固定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的平面侧视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适配卡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适配卡固定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以及图10为图9的平面侧视图。其中,附图标记第一实施例100适配卡固定装置110 本体111 滑轨112容置槽113导引槽114 卡钩120压制件121枢设端1211 枢轴122压制端1221限位部123操作部200适配卡300计算机装置310壳体311扣孔θ夹角第二实施例100适配卡固定装置110本体112容置槽113导引槽114卡钩115第一枢设端1151第一枢轴1152定位孔1153止挡肋130压制件131第二枢设端1311第一枢孔132压制端1321限位凸点1322操作部133凸块200适配卡300计算机装置310壳体311扣孔θ夹角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图1A、图1B、及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适 配卡固定装置100是将一适配卡200固定于计算机装置300的壳体310内,其中计算机装 置300内可电性装设多个适配卡200,而适配卡固定装置100的设置数量是根据适配卡200 数量所决定,因此适配卡固定装置100与适配卡200为一对一的结合关系。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适配卡固定装置100包括有一本体110及一压制件120。本 体110设计为一长条型结构,于本体110的一侧面上具有至少二组的卡钩114,并勾扣于壳体310的扣孔311内,使本体110固定于壳体310上。值得注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 改变本体110与壳体310之间的结合手段,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请继续参阅图IA及图1B,本体110的二相对侧边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滑轨111, 本体110的一端还具有向内凹设的容置槽112,且本体110还具有横穿过容置槽112的导引 槽113 (导引槽113即沿着本体110的长轴方向设置),因此容置槽112与导引槽113是呈 相互垂直的设置关系。压制件120的一端为枢设端121,另一端为压制端122。其中,枢设端121的内壁 面凸设有二相对的枢轴1211,分别插设于二滑轨111内,使压制件120与本体110相枢接, 并且压制件120可沿着滑轨111而相对于本体110往复位移,而压制端122亦随着压制件 120于本体110上进行滑移。另外,压制件120还具有二操作部123,以便于使用者可握持 操作部123而对压制件120执行滑移或是枢转的作动,且压制件120的压制端122上还具 有一限位部1221。如图3至图5所示的作动状态示意图,当适配卡200欲装设至壳体310内时,适配 卡固定装置100的压制件120先沿着滑轨111滑移至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用以固定一适配卡于一计算机装置的一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该适配卡固定装置包括有:一本体,固定于该壳体上,该本体具有至少一滑轨及一容置槽,且该本体具有横穿过该容置槽的一导引槽,该适配卡于该导引槽内滑移至一结合位置;以及一压制件,其一端为枢设端,另一端为压制端,该枢设端枢设于该滑轨内,该压制件沿着该滑轨位移,并令该压制端于一释放位置与一压抵位置之间枢转,当该压制端枢转至该压抵位置,该压制端固设于该容置槽内,且该压制端与该枢设端之间具有一夹角,以压抵该适配卡保持于该结合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用以固定一适配卡于一计算机装置的一壳体内,其特征在于, 该适配卡固定装置包括有一本体,固定于该壳体上,该本体具有至少一滑轨及一容置槽,且该本体具有横穿过该 容置槽的一导引槽,该适配卡于该导引槽内滑移至一结合位置;以及一压制件,其一端为枢设端,另一端为压制端,该枢设端枢设于该滑轨内,该压制件沿 着该滑轨位移,并令该压制端于一释放位置与一压抵位置之间枢转,当该压制端枢转至该 压抵位置,该压制端固设于该容置槽内,且该压制端与该枢设端之间具有一夹角,以压抵该 适配卡保持于该结合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设端具有二相对的枢轴, 该本体具有二相对的该滑轨,该二枢轴分别插设于该二滑轨内,以使该压制件与该本体相 枢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具有至少一卡钩,该 壳体具有至少一扣孔,该卡钩勾扣于该扣孔,使该本体固定于该壳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制端还具有一限位部,当 该压制端枢转至该释放位置,该限位部抵靠于该本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制件还具有至少一操作部。6.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用以固定一适配卡于一计算机装置的一壳体内,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英彭盈超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