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出一种薄膜式的多频天线模块,包括一基座、一贴附薄膜以及多个辐射模块。此基座包括至少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三表面,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依序相邻。贴附薄膜具有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其中之一具有相对应于基座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的第一区、第二区与第三区。多个辐射模块形成于贴附薄膜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其中之一,每个辐射模块包括一馈入部、一接地部以及一辐射部,该馈入部、该接地部以及该辐射部彼此互相连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多频天线模块,特别是薄膜式的天线模块。
技术介绍
无线通讯技术是使用电磁波为传递信号的媒介,此技术在使用上不需线材连接传送端以及接收端。因此无线通讯技术被广泛的使用在可携式行动装置上,因此用以传送及 发送电磁波信号的天线成为可携式行动装置必要的元件。目前天线的种类,依据其装置的 位置,主要分为外露于装置外的天线与内建于装置内的天线。由于外露于装置外的天线,除 了影响产品体积大小与美观外,也有着容易受到外力撞击而损毁的缺点。因此,大部分的可 携式行动装置会使用内建式的天线。为了增加使用的方便性,当今的可携式行动装置普遍整合多种功能。可携式行动 装置除了基本的GSM或3G的通讯模块外,可携式行动装置更会整合蓝牙(Bluetooth)、无线 网络(Wifi)、卫星定位系统(GPS)或是数字电视(DTV)等各种不同的功能模块。因为各功能 模块皆于不同的频段上进行操作,各种不同的模块皆需要单独的接收或传送天线。然而,在 可携式行动装置的设计上,除了要考虑功能的多样性之外,也需要考虑到外观大小。因此, 这些使用不同频段的天线需要被整合成一多频天线模块,可携式行动装置才可兼顾功能以 及外观。然而,现有技术天线整合模块方法是使用铁来作为天线的材料,此方法需要对于 不同的天线开发单独的模具。现有技术的制造方法不仅需要花费许多开发模块的时间,更 会需要耗费许多制造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技术是提出一种薄膜式的天线模块,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是提出一种薄膜式的多频天线模块,包括一基座、一贴附薄膜以及多 个辐射模块。此基座包括至少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三表面,第一表面、第二表 面与第三表面依序相邻。贴附薄膜具有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其 中之一具有相对应于基座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的第一区、第二区与第三区。多 个辐射模块分别形成于贴附薄膜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其中之一的第一区、第二区与第三 区,每个辐射模块包括一馈入部、一接地部以及一辐射部,该馈入部、该接地部以及该辐射 部彼此互相连接。每个辐射模块分别形成于该贴附薄膜的至少一依序的区上。其中,贴附薄膜黏贴于基座之上的方法为使用一黏胶黏贴,贴附薄膜的第一区贴 附于基座的第一表面,贴附薄膜的第二区黏贴于基座的第二表面,贴附薄膜的第三区黏贴 于基座的第三表面。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基座的材料为绝缘体,其较佳的使用材料为塑化材 料。贴附薄膜为软性材质,其较佳的使用材料为聚酯薄膜(Mylar)。多个辐射模块的材料为导体,其较佳的使用材料为铜。综合以上所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薄膜式的多频天线模块以及其制造方法, 多个辐射模块可形成于贴附薄膜上,再将贴附薄膜黏贴于基座上。这些辐射模块可用来传 送或接收不同频率的辐射波。此外,使用将多个辐射模块形成于贴附薄膜上的方法,可以节 省对于不同辐射模块分别开发模具的费用与时间。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薄膜式多频天线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的薄膜式多频天线模块折叠黏贴之后第 一表面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的薄膜式多频天线模块折叠黏贴之后第 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基座102第一表面104第二表面106第三表面12贴附薄膜121第一侧面123第二侧面122第一区124第二区126第三区14a第一辐射模块14b第二辐射模块14c第三辐射模块142a、142b、142c 馈入部144a、144b、144c 接地部146a、146b、146c 辐射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 熟悉相关技艺者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 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悉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技术的范畴。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薄膜式的多频天线模块,该多频天线模块包括一基座10、一贴附薄膜12、第一辐射模块14a、第二辐射模块14b以及第三辐射模块14c。基座10包括至少一第一表面102、一第二表面104以及一第三表面106,第一表面102、第二表 面104与第三表面106依序相邻。基座10较佳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一表面102与第三表面 106为相对的两表面。贴附薄膜12具有一第一侧面121与一第二侧面123,第一侧面121 具有相对应于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104与第三表面106的第一区122、第二区 124与第三区126。图2以及图3为黏贴此贴附薄膜12于基座10上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第一 辐射模块14a、第二辐射模块14b以及第三辐射模块14c分别形成于贴附薄膜12的第一侧 面121与第二侧面123 (如图1所示)其中之一的第一区122、第二区124与第三区126。第 一辐射模块14a包括一馈入部142a、一接地部144a以及一辐射部146a,第二辐射模块14b 包括一馈入部142b、一接地部144b以及一辐射部146b,第三辐射模块14c包括一馈入部 142c、一接地部144c以及一辐射部146c。第一辐射模块14a形成于贴附薄膜12的第一区 122以及第二区124。第一辐射模块14a形成于贴附薄膜12的第一区122以及第二区124。 第二辐射模块14b以及第三辐射模块14c形成于贴附薄膜12的第三区126。第一辐射模块 14a的馈入部142a设置于贴附薄膜12的一侧边,第二辐射模块14b的馈入部142b以及第 三辐射模块14c的馈入部142c设置于贴附薄膜12的另一侧边。贴附薄膜12的第一区122对应贴附于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2,第二区124对应贴 附于基座10的第二表面104,第三区126对应贴附于基座10的第三表面106。贴附薄膜12 于该基座10之上的方法为使用一黏胶黏贴。就外观而言,此天线模块为一长方体。此长方 体的三个面均装置有辐射模块。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基座10的材料为绝缘体,其较佳的使用材料为塑化 材料。贴附薄膜12为软性材质,其较佳的使用材料为聚酯薄膜(Mylar)。第一辐射模块 14a、第二辐射模块14b以及第三辐射模块14c的材料为导体,其较佳的使用材料为铜。第 一辐射模块14a、第二辐射模块14b以及第三辐射模块14c的操作频率范围可为824MHZ至 960MHZ、1710MHZ 至 2170MHZ、2300MHZ 至 2700MHZ 或 5150MHZ 至 5875MHZ 的频段。本领域具 有通常知识者可以本技术的精神,选用任何操作频段的辐射模块,是以上述频段并不 为本技术的限制。综合以上所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薄膜式的多频天线模块以及其制造方法, 多个辐射模块可形成于贴附薄膜上,再将贴附薄膜黏贴于基座上。因此在设计新的多频天 线模块时,只需要借由将不同操作频率的辐射模块形成于贴附薄膜之上,就可以设计出一 新的多频天线模块。此外,使用将多个辐射模块形成于贴附薄膜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式的多频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该基座包括至少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三表面,该第一表面、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三表面依序相邻; 一贴附薄膜,具有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表面其中之一具有相对应于该基座的该第一表面、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三表面的一第一区、一第二区与一第三区; 多个辐射模块,分别形成于该贴附薄膜的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其中之一的该第一区、该第二区与该第三区,该每个辐射模块包括一馈入部、一接地部以及一辐射部,该馈入部、该接地部、该辐射部彼此连接; 其中,该贴附薄膜黏贴于该基座之上时,该贴附薄膜的该第一区对应贴附于该基座的该第一表面,该贴附薄膜的该第二区对应贴附于该基座的该第二表面,该贴附薄膜的该第三区对应贴附于该基座的该第三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薄膜式的多频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该基座包括至少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三表面,该第一表面、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三表面依序相邻;一贴附薄膜,具有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表面其中之一具有相对应于该基座的该第一表面、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三表面的一第一区、一第二区与一第三区;多个辐射模块,分别形成于该贴附薄膜的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其中之一的该第一区、该第二区与该第三区,该每个辐射模块包括一馈入部、一接地部以及一辐射部,该馈入部、该接地部、该辐射部彼此连接;其中,该贴附薄膜黏贴于该基座之上时,该贴附薄膜的该第一区对应贴附于该基座的该第一表面,该贴附薄膜的该第二区对应贴附于该基座的该第二表面,该贴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龙,路燿诚,尤云于,
申请(专利权)人:速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