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东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小儿滞颐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2267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滞颐的药物,其配伍中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黄连(捣烂)2.5-3g;法半夏(捣烂)5-6g;陈皮6-8g;白茯苓8-10g;黄芩6-8g;竹茹8-10g;生姜2—2.5g,大枣5-6g。本药物治疗效果好、快速且不复发,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两天后症状减轻,夜间睡眠好转,50%的患者一个疗程就可治愈,40%的患者两个疗程就可治愈,需要三个疗程才能治愈的非常少,基本没有无效的,且治愈后没有复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滞颐(即流口水)的药物,属于药品

技术介绍
滞颐(俗称流口水)是小儿常见的现象,尤其以五岁以前的小儿居多。滞颐属中医 儿科疾病之一,为小儿脾胃痰浊内蕴,日久化热,随胃气上逆而成,以小儿流口水日久不愈, 呕恶,或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个别还有呃逆,夜眠不安,大便不调,口臭、目眵哆哆(流眼 屎),舌质红或淡红,苔黄腻或薄白,脉滑数或缓(指纹呈弓反外形或呈针形、枪形)等症状。 对于滞颐,目前有很多治疗方法或药物,尤以民间居多。西医学认为是小儿唾液分泌过旺, 根据不同年龄选用治疗剂量的阿托品口服抑制唾液分泌,每天服三次,五天为一疗程,服用 阿托品治疗期间具有不同的副作用,如口干,颜面潮红,视物模糊,心率增快等,在阿托品 治疗一个疗程停药后,大多数患儿会出现病情复发而再次流口水;民间部分中医误认为是 摄食酸、甜食物所致,并嘱忌食酸、甜食物,在年龄偏大的患儿,误认为是虫证,并给予祛虫 药物治疗,往往不奏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滞颐效果 好、快速且不复发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小儿滞颐的药物,其配伍中包括如下 质量份的各组分黄连(捣烂)2. 5-3g ;法半夏(捣烂)5-6g ;陈皮6-8g ;白茯苓8_10g ;黄芩 6-8g ;竹茹 8-10g ;生姜 2—2. 5g,大枣 5_6g。如有目眵哆哆症状,则加黄菊花6_8g ;夏枯草8-10g。如呕吐甚,或有呃逆症状,则加沉香(后下)5_6g。如有热胜大便秘结症状,则加芦荟5_6g,所述黄芩为子黄芩。如有腹胀、嗳腐、大便臭秽症状,则加花槟榔6_8g ;谷芽6_8g。如有咳痰色黄症状,则加全瓜蒌8-lOg ;竹浙6_8ml ;黄芩为枯黄芩。本药物治疗效果好、快速且不复发,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两天后症状减轻,夜间睡眠 好转,50%的患者一个疗程就可治愈,40%的患者两个疗程就可治愈,需要三个疗程才能治 愈的非常少,基本没有无效的,且治愈后没有复发。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治疗小儿滞颐的药物,其基本配伍为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黄连(捣烂) 2. 5-3g ;法半夏(捣烂)5-6g ;陈皮6-8g ;白茯苓8_10g ;黄芩6_8g ;竹茹8_10g ;生姜 2-2. 5g ;大枣 5-6g。在上述基本配伍基础上,根据小儿流口水外其它不同的症状,针对性地增加不同3的组分。如有目眵哆哆症状,则加黄菊花6_8g ;夏枯草8-10g。如呕吐甚,或有呃逆症状,则加沉香(后下,即待其它药物煎沸后加入)5_6g。如有热胜大便秘结症状,则加芦荟5_6g,所述黄芩为子黄芩。如有腹胀、嗳腐、大便臭秽症状,则加花槟榔6_8g ;谷芽6_8g。如有咳痰色黄症状,则加全瓜蒌8-lOg ;竹浙6_8ml ;黄芩为枯黄芩。上述配伍为一剂,其具体煎制和服用方法为将配伍所有组分倒入熬药的药罐中, 加水高出药物平面一寸,先武火(大火)煎沸后,后文火(小火)煎熬,直到罐中的药汁为35— 45ml,倒出药汁,保留药渣。再向药罐中加水高出药物平面一寸,先武火煎沸后,后文火煎 熬,直到罐中的药汁为35—45ml,再倒出药汁,保留药渣。第三次向药罐中加水高出药物平 面一寸,先武火煎沸后,后文火煎熬,直到罐中的药汁为35— 45ml,再倒出药汁即可。将三 次所得药汁均勻混合在一起,分三次服用(即每次服用的量为35—45ml),每天服三次,即每 天服用一剂,五天为一疗程。上述35— 45ml的次服用量是针对1岁一3岁的小儿的,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其服 用量是不同的,具体为1个月内小儿每次10 — 20mml,1一3个月小儿每次20— 25mml,3个 月一6个月每次25mml— 30mml,6个月一 1岁每次30mml — 35mml,1岁一3岁每次35mml— 45mml,3岁一 10岁每次45mml—60mml,10岁一 16岁每次60mml—80mml。虽然不同年龄段 服用量不同,但服用药汁浓度一样,因此可以根据服用量对每剂药物各组分的质量按比例 进行调整。具体剂量可参照下述进行。黄连1个月内每次为lg,l一3个月1 一 1.5g,3个月一6个月1.5—28,6个月一 1 岁 2 — 2. 5g, 1 岁一3 岁 2. 5 — 3g,3 岁一 10 岁 3 — 4g,10 岁一 16 岁 4一6g ;法半夏1个月内每次为1 一 1.5g,1一3个月1. 5 — 2g,3个月一6个月2 — 4g,6个月一 1 岁 4一5g,1 岁一3 岁 5 — 6g,3 岁一 10 岁 6 — 7g,10 岁一 16 岁 7 — IOg ;陈皮1个月内每次为1一3g,l一3个月3 — 4g,3个月一6个月4一5g,6个月一 1岁 5—6g, 1 岁一3 岁 6 — 8g,3 岁一 10 岁 8 — 10g,10 岁一 16 岁 10 — 15g 白茯苓1个月内每次为1.5—38,1一3个月3 — 4. 5g,3个月一6个月4. 5 — 6g,6个 月一 1 岁 6 — 8g,1 岁一3 岁 8 — 10g,3 岁一 10 岁 10 — 12g,10 岁一 16 岁 12 — 18g ; 黄芩剂量与陈皮剂量等同; 竹茹剂量与白茯苓剂量等同; 大枣剂量与法半夏剂量等同;生姜1个月内每次为0. 5g,l一3个月0. 5 — lg,3个月一6个月1 一 1.5g,6个月一 1 岁 1. 5—2g, 1 岁一3 岁 2 — 2. 5 g,3 岁一 10 岁 2. 5—3. 5g, 10 岁一 16 岁 3. 5 — 4g ;黄菊花、花槟榔、谷芽剂量与陈皮剂量等同; 夏枯草和全瓜蒌;剂量与白茯苓剂量等同; 沉香和芦荟剂量与法半夏剂量等同;竹浙1个月内每次为1—1.5 mml, 1 一3个月为1.5—2. 5mml,,3个月一6个月为2. 5— 4mml,6 个月一 1 岁为 4一6mml,1 岁一3 岁为 6 — 8mml,3 岁一 10 岁为 8 — lOmml,10 岁一 16 岁为 10— 15mml。病例说明本药物治疗了 38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3个月,4最大6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6个月。29例伴呃逆,呕吐,夜眠不安,口臭,9例伴目眵哆 哆,便秘。X光均排除幽门狭窄。疗效标准治愈流口水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好转流口水及其他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流口水 及其他症状无减轻。治疗结果一个疗程治愈18例,两个疗程治愈15例,三个疗程治愈5例,无无效病 例,所有病例无复发。典型病例张X X,男,4岁,2003年3月26日初诊。主诉流浊口水4个月,呃逆, 呕吐,夜眠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滞颐。症型痰浊上壅。治法燥湿化浊,降逆 止呕(呃)。处方黄连(捣烂)3. 5g,法半夏(捣烂)6g,陈皮8g,白茯苓10g,(子)黄芩8g,竹 茹10g,生姜2. 5g,大枣6g,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3次,服2天。2003年3月28日 二诊。流口水减轻,夜间睡眠好转,未见有呃逆,呕吐,舌红,苔薄黄,脉数。再进2剂,流口 水明显减轻,无呃逆、呕吐,夜间睡眠佳,舌淡红,苔薄黄,脉数。再以上方加炒薏苡仁10g,以 上诸症皆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小儿滞颐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配伍中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黄连2.5-3g;法半夏5-6g;陈皮6-8g;白茯苓8-10g;黄芩6-8g;竹茹8-10g;生姜2-2.5g;大枣5-6g。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治疗小儿滞颐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配伍中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黄连2.5 3g;法半夏5 6g;陈皮6 8g;白茯苓8 10g;黄芩6 8g;竹茹8 10g;生姜2 2.5g;大枣5 6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滞颐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伍中还包括如下 质量份的各组分黄菊花6-8g ;夏枯草8-10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滞颐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伍中还包括如下 质量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
申请(专利权)人:刘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