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成顺专利>正文

桑叶采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14 阅读:464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桑叶采摘器,由主体部分、集叶系统、卸叶系统、刀片等组成。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沿桑树枝条长势从根部推到梢头,则桑叶即被刺在集叶针上,叶柄被刀片割断,推动卸叶杆时,卸叶系统即将桑叶卸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制造方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ulberry leaf pick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ulberry leaf picking device, which is composed of a main body part, a collecting blade system, a discharge system, a blade, etc.. The utility model along the branches of the mulberry growth from the root to tip, which is set in the assassination of mulberry needle leaf, petiole blade cut, push rod leaves unloading, unloading system will remove the mulberry lea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convenient manufacture,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农业器械。我国养蚕业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历史,时至今日,其养蚕技术虽有较大发展,但人/季单位饲养量却只有一张蚕种左右。这是因为蚕五龄期是食桑高峰期,尤其是五龄期的第四、五、六天,每天的张蚕食桑量高达100公斤左右,导致了桑叶采摘量的高度集中。目前,我国农村仍延习着传统的手工采摘法,劳动强度高,人/天采桑量非常有限。因此,制造一种简单的器械以减轻桑叶采摘高峰期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人/天桑叶采摘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大幅度提高人/天采桑量的桑叶采摘器。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部装图。附图2为本技术主体俯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主体部分A-A剖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N向视图。附图5为本技术卸叶板5的俯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标注序号分别表示如下1、小凸块,2、弹簧,3、卸叶杆,4、螺母,5、卸叶板,6、集叶针,7、刀片,8、壳体,9、耳柄,10、套管,11、底盘,12、13、17、21、23、孔,14、集叶盘,15、板,16、槽,18、连体活叶扣,19、销,20、活动轮,22、分叶杆。本技术主要由主体部分,集叶系统,卸叶系统,刀片7等组成。主体部份由壳体8、集叶盘14、耳柄9、套管10、活动轮20、底盘11组成。壳体8为一段圆柱形管,从中间分为左、右两对称部分,通过销19插入壳体8上的连体活页扣18中,连结成整体,壳体8可以销19为轴任意开、合。在两部分壳体8的顶部分别有对称的板15,板15上开相互垂直的二条与板15表面呈一定角度的槽16,当壳体8合上时,两板15中心有一孔17,四条槽16组成正方形。壳体8的外部从上到下为一对集叶板14、一对耳柄9、两对套管10、一对底盘11,分别固连在左、右两部分壳体8上。集叶盘14呈扇形,上开两组孔12和13,一组孔13用于插集叶系统,另一组孔12用于插卸叶系统,底盘11上孔21与集叶盘14上的孔12相对应,孔12与孔21之间固连有套管10,用于插卸叶系统。壳体8两侧中部设置耳柄9,为了便于抓握,可将与耳柄9相邻的壳体8削去一部分或将壳体8中部制细。活动轮20带有曲臂弹簧装置,共两组,装在壳体8内壁,上部一组,下部一组。集叶系统由一组集叶针6和一根分叶杆22组成,分叶杆22为“n”形状,比集叶针6略长。卸叶系统由卸叶板5、卸叶杆3和弹簧2组成,卸叶板5与卸叶杆3固连,卸叶杆3上有小凸块1,卸叶板5上有一组与集叶板14上孔13相对应的孔23。组装时,将集叶针6、分叶杆22插于集叶板14上的孔13中,用螺母4固定,其中分叶杆22插于正对壳体8开口的集叶板14边缘处,卸叶板5插于集叶针6上,卸叶杆3从集叶板14上的孔12和套管10及底板11上的孔21中穿过,弹簧2安装在套管10内卸叶杆3上的小凸块1以上,刀片7插于槽16中。使用时,可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左手或右手拇指与另外四指分开,插入耳柄9内,满手握住壳体8,在手的张力作用下,打开壳体8,使本技术以销19为轴心展开,将本技术卡在待采摘的桑树枝条根部,然后在手的作用下闭合本技术。此时,四周的活动轮20在曲臂弹簧装置的作用下,将枝条压向主体中心,加上上、下两组活动轮20同时作用,可将枝条稳定在主体的轴心位置。工作时,这些活动轮20可随枝条直径大小和形态变化而相应改变自己的张曲角度,保持枝条基本沿主体轴心运行。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护枝条和叶柄基部内侧的腋芽。在手臂力的作用下,顺着桑条长势迅速将本技术向上推进。此时,首先集叶针6戳穿第一张叶片,尔后,刀片7将叶柄割断,同时,第二张叶片又被戳穿,并压下第一张叶片,继而向上运行,刀片7又割断第二张叶柄,这样依次采摘下去,并集于集叶盘14和集叶针6上,在采摘过程中,由于分叶杆22设在主体开口前的集叶盘14上,其高度超过集叶针6,因此,阻止了同一叶片同时被主体开口两侧的集叶针6戳穿,使采叶后的主体能顺利展开,脱离枝条。将采满叶片的本技术对准事先备好的储叶工具,用另一只手推动卸叶杆3,使与之连接的卸叶板5沿集叶针6向上运动,以卸掉集叶针6上的全部叶片,卸完后,撤除手的推力,在弹簧2弹力作用下,卸叶杆3带动卸叶板5回到原位。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大大降低采桑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人/天桑叶采摘量,解决了导至蚕茧单位产量不高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操作方便,农民一看就会,且制造简单,成本低,便于大面积推广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桑叶采摘器,由主体部分、集叶系统、卸叶系统、刀片组成,其特征在于:集叶系统的集叶针(6)、分叶杆(22)插于主体部分的集叶板(14)上的孔(13)中,卸叶系统的卸叶板(5)插于集叶系统的集叶针(6)上,卸叶系统的卸叶杆(3)从主体部分的集叶板(14)上的孔(12)和套管(10)及底板(11)上的孔(21)中穿过,卸叶系统的弹簧(2)安装在套管(10)内卸叶杆(3)上的小凸块(1)以上,刀片(7)插于主体部分的槽(16)中。

【技术特征摘要】
1.桑叶采摘器,由主体部分、集叶系统、卸叶系统、刀片组成,其特征在于集叶系统的集叶针(6)、分叶杆(22)插于主体部分的集叶板(14)上的孔(13)中,卸叶系统的卸叶板(5)插于集叶系统的集叶针(6)上,卸叶系统的卸叶杆(3)从主体部分的集叶板(14)上的孔(12)和套管(10)及底板(11)上的孔(21)中穿过,卸叶系统的弹簧(2)安装在套管(10)内卸叶杆(3)上的小凸块(1)以上,刀片(7)插于主体部分的槽(16)中。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采摘器,其特征在于主体部分由壳体(8)、活动轮(20)、集叶板(14)、耳柄(9)、套管(10)、底盘(11)组成,壳体(8)为一段圆柱形管,从中间分为左、右两对称部分,通过销(19)插入壳体(8)上的连体活叶扣(18)中,连结成整体,壳体(8)可以销(19)为轴任意开合,在两部分壳体(8)的顶部分别有对称的板(15),板(15)上开相互垂直的两条与板(15)表面呈一定角度的槽(16),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顺
申请(专利权)人:李成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2年06月08日 20:38
    我希望购买这个专利产品,我的QQ是:491669049   先买两个试试  如确实好用又实惠  再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捎多一些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