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及安装有该支架的红外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835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包括底座、旋转杆以及接头座,所述旋转杆一端设有球头,所述接头座设置于旋转杆的另一端,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套设一固定盖,所述连接套具有球形的第一凹陷部,所述固定盖具有球形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球头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围合形成的球形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旋转杆的球头置放于连接套及固定盖围合的球形空腔内中旋转,实现了支架的摆动,将其安装于红外探测器时,也实现了红外探测器的多角度探测,与现有支架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连接套与固定盖配合来限位球头,结构简单,安装时只需将球头置于连接套内,并将固定盖固定于连接套上即可,操作方便、快捷、效率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调整角度的支架及安装有 该支架的红外探测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支架较多,也出现了应用于红外探测器的可调整角度的支架 结构。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红外线探测器支架,是通过将一可转动的球头固定于一 底板上实现转动。所述底板具有组合结构,包括设有沉孔的基板、锁紧固定于基板上的两块 月眉以及扣设于基板上的盖板,所述基板与所述两块月眉共同界定出可供所述球头转动的 球孔。这种支架安装结构虽然具有调节角度的功能,但是结构复杂、零件多,需生产基板、盖 板、月眉,增加了生产加工成本;且安装时需将球头置于沉孔中,再将两块月眉通过螺钉固 定于沉孔内且保持其顶面与基板面平齐,最后将盖板扣合于基板上以遮盖所述螺钉。这种 安装方式步骤多,效率低,给以后的检查和维修也带来不便。另外,现有技术中应用于红外探测器上的支架上与探测器连接的插接头与导线是 分离式,也需现场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可调整角度 的支架及安装有这种支架的红外探测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架,包括底座、旋转 杆以及接头座,所述旋转杆一端设有球头,所述接头座设置于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所述底 座上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套设一固定盖,所述连接套具有球形的第一凹陷部,所述 固定盖具有球形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球头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围合形成 的球形空腔内。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具有中空的内孔,所述内孔贯通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凹陷部 位于所述内孔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内孔于所述底座的贯通的一端具有向内凹陷的圆弧面,所述连接 套内还设有一中空的球内塞,所述球内塞一端抵顶所述圆弧面,另一端抵顶置于所述球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具有外螺纹,所述固定盖具有与之螺合的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盖的盖体上轴向分布均勻的筋条。具体地,所述接头座包括与所述旋转杆连接的接线盒及由接线盒内伸出的接线 头,所述接线头具有与其固定连接且由所述底座及旋转杆中穿过的导线。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盒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盒盖及下盒盖,所述上盒盖及下盒盖内 分别设有连接柱,所述旋转杆远离球头的一端设有一中空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端及 下端分别具有一连接片,各连接片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柱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座与 各所述连接柱连接后容纳于所述上盒盖与下盒盖围合的空腔内。更进一步地,所述下盒盖内还设有螺柱,所述上盒盖对应位置处设有螺孔,所述上 盒盖及下盒盖通过旋合于所述螺孔与螺柱内的螺钉固定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上安装有上述的支架。具体地,所述红外探测器上设有一插头座,所述插头座与所述支架的接头座对插 连接。本技术中,将旋转杆的球头置放于连接套及固定盖围合的球形空腔内中旋 转,实现了支架的摆动,将其安装于红外探测器时,也实现了红外探测器的多角度探测,与 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通过连接套与固定盖配合来限位球头,结构简单,安装时只需 将球头置于连接套内,并将固定盖固定于连接套上即可,操作方便、快捷、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俯视图,并示出了其旋转后的位置示意 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探测器的俯视示意图,并示出了其与支架的 安装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支架,包括底座1、 旋转杆2以及接头座3,所述旋转杆2 —端设有球头21,所述接头座3设置于所述旋转杆2 的另一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连接套11,所述连接套11上套设一固定盖4,所述连接套11 向内凹陷形成球形第一凹陷部111,所述固定盖4向外凸出形成球形第二凹陷部41,所述球 头21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11与所述第二凹陷部41围合形成的球形空腔5内。本技术中,将旋转杆2的球头21置放于连接套11及固定盖4围合的球形空 腔5内中旋转,实现了支架的摆动,与现有支架相比,本技术中通过连接套11与固定盖 4配合来限位球头21,结构简单,安装时只需将球头21置于连接套11内,并将固定盖4固 定于连接套11上即可,操作方便、快捷、效率高。具体地,所述底座1为一采用防火ABS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所述连接套11 一体 成型于所述底座1的中部,所述底座1上且位于连接套11的两侧设有安装孔12,通过旋合 于安装孔12内的螺钉7可将底座1固定于支承面(图中未示出)如墙壁上。所述连接套11的内孔112贯通所述底座1,所述第一凹陷部111成型于所述内孔 112远离底座1的一端,所述内孔112于所述底座1的贯通端设有向内凹陷的圆弧面113, 所述连接套11的内孔112内还设有一中空的球内塞6,所述球内塞6—端抵顶所述圆弧面 113,另一端抵顶置于内孔112内的球头21。通过设置此球内塞6,使得球头21置于连接套 11内时安装更牢固,且旋转更灵活。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11上设有外螺纹114,所述固定盖4内设有与所述连接套 11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凹陷部41成型于所述固定盖4远离 连接套11的外侧。这样,当固定盖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连接套11后,球头即置于由连接 套11内的第一凹陷部111及固定盖4内第二凹陷部41围合形成的球形空腔5内。拨动旋 转杆2,球头即可于球形内腔5内旋转。这种旋转结构简单,操作人员只需拧紧或旋松固定 盖4即可快速地将固定盖4安装或拆卸,从而实现对带球头21的旋转杆2的安装或拆卸。 这样,也大大方便了对底座1的清洁、检查及维修。此处,由于固定座4与连接套1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的螺纹连接,其也可采用 其它可拆卸连接方式,如所述固定盖4可通过螺钉直接固定于底座1上,原则上只要保证固 定盖4与连接套11连接后对球头21起到容纳限位作用,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拧紧或旋松所述固定盖4,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盖4的盖体 上轴向分布均勻的筋条42。这样,在拧紧或旋松所述固定盖4时,筋条42能防止固定盖4 与手之间的相对滑动,使拧紧或旋松固定盖更容易。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座3包括与所述旋转杆2连接的接线盒31及由接线盒31 内伸出的接线头32。所述接线头32具有与其固定连接且由所述底座1及旋转杆2中伸出 的导线321。这种接线头32为市售的一种带导线的接线头,安装时采用这种接线头32,省 去了现场连接导线的步骤,更方便快捷。所述接线盒3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盒盖311及下盒盖312,所述上盒盖311内设有 连接柱(图中未示出),所述下盒盖312内也设有连接柱3121,所述旋转杆2远离球头21 的一端设有一中空的连接座22,所述连接座22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具有一连接片221,所述 各连接片221上分别设有一连接孔2211,其中位于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包括底座、旋转杆以及接头座,所述旋转杆一端设有球头,所述接头座设置于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套设一固定盖,所述连接套具有球形的第一凹陷部,所述固定盖具有球形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球头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围合形成的球形空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包括底座、旋转杆以及接头座,所述旋转杆一端设有球头,所述接头座设 置于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套设一固 定盖,所述连接套具有球形的第一凹陷部,所述固定盖具有球形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球头置 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围合形成的球形空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具有中空的内孔,所述内孔 贯通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凹陷部位于所述内孔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于所述底座的贯通的一端具 有向内凹陷的圆弧面,所述连接套内还设有一中空的球内塞,所述球内塞一端抵顶所述圆 弧面,另一端抵顶置于所述球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具有外螺纹,所述固定盖具 有与之螺合的内螺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的盖体上轴向分布均勻的 筋条。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楚邹应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豪恩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