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780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端子,供组设于一连接器座体中,其包括:一端成型有一个第一电性搭接部,成型于该连接器端子的一端;以及一个第二电性搭接部,其一端斜向成型连接于该第一电性搭接部的一端,该第二电性搭接部的末端另一端与该第一电性搭接部之间形成一个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改良连接器端子的结构,使其于制造过程中,较易于成型,并降低其制造时的折损率,且组装于连接器座体时,可达到快速及简易的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供以组设于一连接器座体中,尤指一种易于加工成型的连接器端子。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l,图中所示为一种现有的端子侧视图,如图所示,端子IO在预成型时, 端子10部分连接于片体101,端子10前端成型有一第一电性搭接部102,末端折起成型为 一第二电性搭接部103,此种类型的端子在制造时,主要经由冲压的加工方式,使端子10的 各部位成型,而其中需要折起的部分也同样,如图中所示的第二电性搭接部103,其第一弯 折处1031折起后,与第一电性搭接部102之间呈九十度夹角,在加工时,第一弯折处1031 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力,故第一弯折处1031常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断裂的情况,进而造成成品 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创作者依据多年来从事相关产品设计的经验,针对端子制造的过程进行研究及分析,期能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因此,本技术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容易且可降低折损率的连接器端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种连接器端子,供组设于一连接器座体的一端子槽中,包括 —个第一电性搭接部,成型于该连接器端子的一端;以及 —个第二电性搭接部,其一端斜向成型连接于该第一电性搭接部的一端,该第二 电性搭接部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电性搭接部之间形成一个间隙。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于端子制造的过程中,预成形有一斜向 的第二电性搭接部,再以二次加工的方式,使其成型为端子的成品,以降低其折损率。为使 贵审查委员得以清楚了解本技术的结构及其功效,兹以下列说明搭配附图,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的端子侧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三)。 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四)。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端子 101片体 102第一电性搭接部 103第二电性搭接部 201第一电性搭接部 2022间隙 301端子槽1031第一弯折处 202第二电性搭接部 203废料 a夹角20连接器端子 2021末端 30连接器座体 b折弯处 c箭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如图所示的连接器端子20,其主要 成型有一第一电性搭接部201,又,如图示,处于预成形的阶段,于第一电性搭接部201的一 端,预成型有一第二电性搭接部202,又,第二电性搭接部202预成形为斜向,S卩,在预成型 阶段,第一电性搭接部201及第二电性搭接部202之间的夹角a,大于九十度角,此一预成形 的加工程序,可使折弯处b不会因一次承受过大的冲击力而折断,可确保连接器端子在制 造的过程中保持有效的成品率;又,于第二电性搭接部202的末端2021,与第一电性搭接部 201之间形成一间隙2022,以便于二次加工时使用。 请参阅图3,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如图所示,完成预成形后的连 接器端子20,再进一步经过二次加工,其借助一治具(本图中未示),经由间隙2022,对第二 电性搭接部202施力(图中箭头c),使第二电性搭接部202被推动,并产生变形,使其与第 一电性搭接部201形成垂直状;如本图所示,所述的二次加工的施力方式为推动,借助金属 的延展性,让第二电性搭接部202在和缓的受力情况下产生变形,以防止其断裂。 请参阅图4,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 一 ),如图所示,本技术所 述的连接器端子20制成后,可进一步组设于一连接器座体30中,如图,连接器端子20以其 第一电性搭接部201,由连接器座体30的后方插入,使各连接器端子20的第一电性搭接部 201,依序分布于连接器座体30的各端子槽301中;请搭配参阅图5,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示意图(二),如图中所示,连接器座体30中,已有一组连接器端子20'组设完成, 另一组连接器端子20则为组设中的状态,如图,连接器端子20的第一电性搭接部201由 连接器座体30后方进入后,即可沿相对应的端子槽301滑向连接器座体30的前方,此时, 片状的连接器端子20的一端,尚存在有废料203 ;请搭配参阅图6,图中所示为本技术 的实施示意图(三),如图所示,当连接器端子20组设完成后,再将其尾端的废料203去除 (折断),即完成连接器端子20与连接器座体30的组设;请搭配参阅图7,图中所示为本实 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四),如图中所示,为连接器端子20与连接器座体30组合完成后的 形态。 承上,本技术连接器端子主要于预成形时,先形成一个呈斜向的第二电接搭 接部,再经二次加工后,使第二电性搭接部与第一电性搭接部之间呈直角,可有效防止第二 电性搭接部在冲压时折损;据此,本技术其据以实施后,确实可以达到提供一种制造容 易且可降低折损率的连接器端子的目的。 但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 型实施的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 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端子,供组设于一连接器座体的一端子槽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电性搭接部,成型于该连接器端子的一端;以及  一个第二电性搭接部,其一端斜向成型连接于该第一电性搭接部的一端,该第二电性搭接部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电性搭接部之间形成一个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连接器端子,供组设于一连接器座体的一端子槽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电性搭接部,成型于该连接器端子的一端;以及一个第二电性搭接部,其一端斜向成型连接于该第一电性搭接部的一端,该第二电性搭接部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电性搭接部之间形成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有禧
申请(专利权)人:频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