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152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键盘,包含:一薄膜电路板,具有多个开关;至少一键帽,设有多个触动部,每一触动部对应一薄膜电路板的开关;以及一底板,设有多个孔洞,每一孔洞的设置位置处为对应薄膜电路板的开关及键帽的触动部,且沿着该孔洞至该底板的转折处形成一缓冲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键盘结构,特别是一种提升按键操作灵敏度的键盘。
技术介绍
一般键盘上通常具有数种不同的功能的按键,例如用来输入各种文字的字母键、 数字键或是代表特殊功能的热键如Tab键、Shift键或Space键等,且各个不同功能的按键 通常具有不同大小或是不同的形状,然而现有这些不同大小或不同形状的按键于使用时, 均必须按压键帽的中心点才能触压开关,否则可能因为按压的位置靠近键帽的边缘而使按 键的弹性触动体没有正确地向下压触开关,而导致按键作动失效,尤其按键略长的特殊键, 较常发生此种状况。且因近年来,电子产业趋向小型化,所以使用的输入装置也趋向较小面 积,其厚度也相对的要求变薄,而厚度变薄也使得键盘上的按键的按压行程缩短,但按压的 行程缩短也容易因使用者于操作时按压键帽的速度太快而造成按压失败,而没有对应输出 按压的信号,造成使用者诸多不便。为解决上述按键灵敏度的问题,习知一种键盘200,包含一薄膜电路板40、键帽 50及底板60,如图8A及图8B所示,现有的薄膜电路板40设置于该底板60上,并且有多 个开关41,而键帽50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40之上,且于键帽50底面垂直设有多个柱状体 51,而该底板60对应该柱状体51的位置设有一孔洞61,其中当使用者按压键帽50的边缘 时,位于键帽50底面的柱状体51即向下触压该薄膜电路板40,使该薄膜电路板40的开关 41导通,以对应输出一信号,但因该键帽50底面的柱状体51是呈垂直设置于键帽50底面 (结合参考图8C),所以该柱状体51与该薄膜电路板40的接触面积很小,使得长期按压时 造成该薄膜电路板40因受力集中而容易损坏;另现有的底板60与孔洞61的转折处呈一直 角设计,所以当该薄膜电路板40受到柱状体51的触压时,该薄膜电路板40则顺着转折处 的直角下沉至该底板60的孔洞61,使得薄膜电路板40容易产生折痕,也容易造成薄膜电路 板40的损坏。因此,如何改进现有薄膜电路板因长期受触压而容易损坏,为产业目前亟待解决 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能增加按键的灵敏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能增加触压薄膜电路板的触动部与薄膜电 路板间的接触面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键盘,包含一薄膜电路板,具有多个开关; 至少一键帽,设有多个触动部,每一触动部对应一薄膜电路板的开关;以及一底板,设有多 个孔洞,每一孔洞的设置位置处为对应薄膜电路板的开关及键帽的触动部,且沿着该孔洞 至该底板的转折处形成一缓冲部。前述薄膜电路板包含一上层电路板、中层电路板及下层电路板。前述中层电路板设有一贯穿孔,而对应该贯穿孔处,该上层电路板的底面及下层 电路板的顶面各设有一接点,该二接点相互对应设置,以形成该薄膜电路板的开关。前述薄膜电路板的下层电路板设有一气孔,且该气孔设置的位置对应中层电路板 的贯穿孔处,该气孔用以排气及进气。前述触动部呈一柱状体,且水平地设于该键帽四周的帽缘或键帽底面。前述触动部呈一半圆柱状体,且水平地设于该键帽四周的帽缘或键帽底面。前述触动部呈一梯形柱状体,且水平地设于该键帽四周的帽缘或键帽底面。前述触动部呈一圆弧体,且水平地设于键帽四周的帽缘或键帽底面。前述缓冲部为一圆弧面设计。前述缓冲部为一斜切面设计。前述缓冲部为一内凹圆弧面的设计。由上所可知,本专利技术的键盘借由水平设置呈柱状体的触动部,增加与薄膜电路板 的接触面积,使该薄膜电路板受到触动部的触压时,因受力面积较大,使薄膜电路板不会因 长期受到触动部的触压而容易损坏,且配合该底板孔洞的缓冲部,使当该薄膜电路板受到 触动部的触压时,该薄膜电路板顺着缓冲部下沉至该底板的孔洞,使该缓冲部形成缓冲作 用,从而使该薄膜电路板不会产生折痕,以改善该薄膜电路板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的剖视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的键帽仰视立体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的作动剖视图。图4A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的触动部的部份立体放大图。图4B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的触动部另一实施例的部份立体放大图。图5A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放大图。图5B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放大图。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的键帽的另一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再一实施例的剖视放大图。图8A显示现有键盘的剖视图。图8B显示现有键盘的作动剖视图。图8C显示现有键盘的键帽部份立体放大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100键盘10薄膜电路板11上层电路板12中层电路板13下层电路板14贯穿孔15开关16气孔20键帽21触动部30底板31孔洞32缓冲部(圆弧面的)33缓冲部(斜切面的)34缓冲部(内凹圆弧面的)现有技术200键盘40薄膜电路板41开关50键帽51柱状体60底板61孔洞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 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的剖视图。在此图例中,简化图式以便于说明本案的 特征,仅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结构部份元件,其余构件,例如剪刀支架、导光板、遮光板及支撑板 等等结构均省略。本专利技术的键盘100,包含一薄膜电路板10,具有多个开关15 ;至少一键 帽20,设于该薄膜电路板10之上,且设有多个触动部21,每一触动部21对应一薄膜电路板 10的开关15 ;—底板30,设于该薄膜电路板10之下,且设有多个孔洞31,每一孔洞31的设 置位置为对应薄膜电路板10的开关15及键帽20的触动部21,且沿着该孔洞31至该底板 30的转折处形成一缓冲部32。前述薄膜电路板10由上层11、中层12及下层电路板13所组成,且中层电路板12 设有一贯穿孔14,而对应该贯穿孔14处,该上层电路板11的底面及下层电路板13的顶面 各设有一接点,该二接点为相互对应设置,以形成该薄膜电路板10的开关15,当使用者按 压键帽20时,借由该触动部21触压该上层电路板11,使该上层电路板11的接点碰触到下 层电路板13的接点,而使二接点电气连接,使该开关15导通,并输出一对应的信号。请继续参考图1并配合参考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的键帽仰视立体图。前述触动部 21呈一柱状体,且水平地设于该键帽20四周的帽缘,借由水平设置呈柱状体的触动部21, 增加与薄膜电路板10的接触面积,而使该薄膜电路10板受到触动部21的触压时,因受力 面积较大,使薄膜电路板10不会因长期受到触动部21的触压而容易损坏。于本实施例中, 该触动部21呈一半圆柱状体。前述底板30的孔洞31是借由冲切面,使该缓冲部32呈一圆弧面的设计,当该薄膜电路板10受到触动部21的触压时,该薄膜电路板10顺着圆弧面下沉至该底板30的孔 洞31,使该圆弧面形成缓冲作用,并使该薄膜电路板10不会产生折痕,以改善该薄膜电路 板10损坏的问题。请参考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键盘的作动剖视图。当使用者按压键帽20的边缘时,位于 帽缘的呈柱状体的触动部21即向下触压该薄膜电路板10,且借由水平设置呈柱状体的触 动部21,增加与薄膜电路板10的接触面积,使该上层电路板11的接点碰触到下层电路板 13的接点,而使二接点电气连接,使该开关15导通,并输出一对应的信号,同时该薄膜电路 板10顺着圆弧面的缓冲部32而向下沉至该底板30的孔洞31,使该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包含:一薄膜电路板,具有多个开关;至少一键帽,设有多个触动部,每一触动部对应一薄膜电路板的开关;以及一底板,设有多个孔洞,每一孔洞的设置位置处为对应薄膜电路板的开关及键帽的触动部,且沿着该孔洞至该底板的转折处形成一缓冲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包含一薄膜电路板,具有多个开关;至少一键帽,设有多个触动部,每一触动部对应一薄膜电路板的开关;以及一底板,设有多个孔洞,每一孔洞的设置位置处为对应薄膜电路板的开关及键帽的触 动部,且沿着该孔洞至该底板的转折处形成一缓冲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前述薄膜电路板包含一上层电路板、中层 电路板及下层电路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前述中层电路板设有一贯穿孔,而对应该 贯穿孔处,该上层电路板的底面及下层电路板的顶面各设有一接点,该二接点相互对应设 置,以形成该薄膜电路板的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前述薄膜电路板的下层电路板设有一气 孔,且该气孔设置的位置对应中层电路板的贯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锦成
申请(专利权)人: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