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颂鸣专利>正文

密码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899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码锁,其包括一外壳、一复归座、多个卡掣座、一固定座、一移动座、一密码座、一壳座及多个密码件;于该固定座上依序往上设置卡掣座及复归座,而在固定座下方则往下依序设置移动座、密码件、密码座及壳座,且以外壳与壳座盖合固定组成该密码锁;该外壳上于对应每一卡掣座处均设有一按压键,各卡掣座设有卡钩在按压键被下压时推动该卡掣座对应钩设于复归座的卡齿上,而该卡掣座的底部设有挡块,密码件上则相对设有密码柱,且移动座上有供密码件容置的密码槽区及非密码槽区,另在该密码座上设有对应密码件个数的凹形孔;据此,即成一可自行设定密码、且设定方式容易、同时结构简单的密码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码锁,特别是一种可自行设定密码、且设定方式容易、同时结构简单的密码锁。
技术介绍
锁具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凡出入通道的闸门、专属个人空间的房门、个人置物柜、保险箱、车辆...均会设置锁具,藉以控管只有专属的人员或该空间、置物柜、车辆的拥有者才可开启与上锁。而锁具依其应用范围的不同型式也有所不同,若依其上锁及开锁的形式则可大略分为以钥匙上锁、开锁的锁具,以及利用输入密码的方式进行上锁、开锁的锁具。 以利用输入密码的方式进行上锁、开锁的锁具而言,即为所谓的密码锁,该种密码锁因可供使用者在每次使用时自行设定密码,并可随时更换密码,因此不容易被窃贼破解密码,而深受使用者青睐。 本设计人即是针对密码锁的结构再进行研发设计,以提供另一种结构更精简、操作更容易的密码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码锁,该密码锁具有能够自行随意更换密码,且更换密码的方式相当容易、简单的特色,同时该密码锁还具备结构较为精简,可降低成本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码锁,该密码锁包括一外壳、一复归座、多个卡掣座、一固定座、一移动座、一密码座、一壳座及多个密码件;于该固定座上依序往上设置卡掣座及复归座,而在固定座下方则往下依序设置移动座、密码件、密码座及壳座,且以外壳与壳座盖合固定组成该密码锁;又外壳于对应每一卡掣座处均设有一可弹性按压的按压键,各卡掣座设有卡钩,在按压键被下压时推动该卡掣座对应钩设于复归座的卡齿上,而该卡掣座的底部设有突出的挡块,该密码件则相对设有密码柱,且该移动座上设有长槽,该长槽由密码区及非密码区组成,并供密码件选择设置其中,另在该密码座上设有对应密码件个数的凹形孔,当卡掣座被按压件推动位移时将改变该卡掣座的挡块位置;该外壳上另设有一开启键及一清除键;据此,使用者便可选择密码件容置在移动座长槽中的密码区或非密码区的密码设定动作,在各按压键未被按压时,只有容置在非密码区中的密码件的密码柱才会与卡掣座上的挡块错位,而容置在密码区中的密码件的密码柱将会与卡掣座上的挡块对应;因此若正确下压所设定的密码时,卡掣座将会在按压键的连动下移位,且使其挡块不再对应密码件的密码柱,并呈相互错位状态,令该移动座可朝Y轴方向,即该旋钮可被转动开锁;当输入错误密码时,将造成相对于该输入错误的密码件的卡掣座的挡块对应密码件的密码柱,使容置密码件的移动座无法位移,即无法转动该旋钮将锁具解除上锁状态;若要清除输入错误的密码时,仅需按压复归键以连动复归座的卡齿脱离卡掣座的卡钩,便可令卡掣座退回原位,以回到要输入密码开启锁具的状态。 具体的说,本技术的密码锁包括 —外壳,与壳座对应盖合固设,其具有多个组装孔,供对应装设多个按压键、一清除键及一旋钮; —复归座,装设在外壳下方,其底面设置多个卡齿,并在复归座的一端设抵贴部,且在邻近该抵贴部处设贴靠部,又在复归座的另一端与外壳间设第一弹性元件; —卡掣座,其上端面设有斜推面及卡钩,该卡钩对应着复归座的卡齿,并在该卡掣座远离卡钩的一端设挡块,另在该卡掣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 —固定座,其上设置该卡掣座,并具有多个并列的长穿孔,于该长穿孔的旁侧设有第三弹性元件,以顶撑各按压键及该清除键, 一旋转座以其中间与该固定座枢设,其二端分别形成对应该清除键的抵推端及贴置该复归座的贴靠部的推动端; —移动座,其一端设有与复归座的抵贴部贴靠的抵推部,并以该端与外壳的旋钮相抵连动;而在该移动座的另一端与固定座之间设第四弹性元件,又该移动座上设有多个长槽,该长槽包括密码区及非密码区,并与固定座的长穿孔及卡掣件对应; —密码座,装设在移动座下方,其具有多个对应固定座的长穿孔及卡掣件的凹形孔,该凹形孔具有二纵向的凸出孔位部,且二纵向的凸出孔位部间有一相互连接的部份; 多个密码件,具有一板体,于该板体朝向移动座的一面凸设有密码柱,该密码柱对应穿过移动座的长槽。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固定座的长穿孔的旁侧向上凸设有凸柱,供各第三弹性元件套设定位。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复归座的另一端凸设定位柱,供该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设,该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则抵在该外壳的内壁面处。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卡掣座的上端面延伸连设一弹性片,该弹性片的末端设该卡钩。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移动座凸设有定位部,供该第四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设,该第四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则抵在该固定座的壁面处。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按压件采用圆珠体。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卡掣座采两两成对的方式对应设置,并于彼此之间设置该第二弹性元件。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二成对的卡掣座在彼此相对应的端面上分别凸设柱体及套筒,该套筒穿套该柱体,且供该第二弹性元件套设固定。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在该外壳的组装孔的旁侧处各设有一代表符号。 上述的密码锁,其中,该密码锁进一步包括一壳座,与外壳盖合固接,其上具有开槽,并与密码座的凹形孔对应。 上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该密码件的板体朝向密码座的一面设有扳动柱。 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的密码锁在设定密码或输入密码时,其密码键均是呈横向移位元的状态,与现有技术采用纵向的连动方式不同,因此本技术只要提供密码键能够顺利作横向移位元即可,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般在该密码键与其他构件间必需提供相当精密的尺寸方可达成连动效能,故可大幅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及不合格率。 另外,其在操作设定密码时,并不需使用任何工具,而可直接进行密码的设定,因此,操作上不仅相当方便,也相当容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密码锁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密码锁的另一方向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密码锁的卡掣座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技术密码锁的Y-Z轴剖面图; 图5为本技术密码锁的X-Y轴剖面图; 图6为本技术密码锁显示密码设定为代号4的X-Y轴剖面图; 图7为本技术密码锁显示密码设定为代号4的立体图; 图8为本技术密码锁显示密码设定为代号4的X-Y轴剖面图; 图9为本技术密码锁显示密码设定后的X-Z轴剖面图; 图10为本技术密码锁显示密码设定后的另一 X-Z轴剖面图; 图11为本技术密码锁于按压按压键的X-Z轴剖面图; 图12为本技术密码锁于按压代号4的按压键的X-Y轴剖面图; 图13为本技术密码锁于按压代号4的按压键的另一 X-Y轴剖面图; 图14为本技术密码锁于按压代号4的按压键且转旋旋钮时的X-Y轴剖面图; 图15为本技术密码锁于按压代号4的按压键且转旋旋钮时的X-Z轴剖面图; 图16为本技术密码锁显示密码按压错误的X-Z轴剖面图; 图17为本技术密码锁显示密码按压错误的X-Y轴剖面图; 图18为本技术密码锁于按压该清除键的Y-Z轴剖面图; 图19为本技术密码锁于按压该清除键的X-Y轴剖面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外壳11组装孔12按压键13清除键14旋钮15推动件16连动杆17代表符号2复归座21卡齿22抵贴部23贴靠部24定位柱25第一弹性元件3卡掣座31斜推面32弹性片321卡钩 33挡块34第二弹性元件35柱体36套筒4固定座41长穿孔42凸柱43第三弹性元件44旋转座441轴部442抵推端443 推动端45定位柱5移动座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锁包括:一外壳,与壳座对应盖合固设,其具有对应装设多个按压键、一清除键及一旋钮的多个组装孔;一复归座,装设在外壳下方,其底面设置多个卡齿,并在复归座的一端设抵贴部,且在邻近该抵贴部处设贴靠部,又在复归座的另一端与外壳间设第一弹性元件;一卡掣座,装设在一固定座上,其上端面设有斜推面及卡钩,该卡钩对应着复归座的卡齿,并在该卡掣座远离卡钩的一端设挡块,另在该卡掣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该固定座,其具有多个并列的长穿孔,于该长穿孔的旁侧设有顶撑各按压键及该清除键的第三弹性元件,一旋转座其中间与该固定座枢设,其二端分别形成对应该清除键的抵推端及贴置该复归座的贴靠部的推动端;一移动座,其一端设有与复归座的抵贴部贴靠的抵推部,该端与外壳的旋钮相抵连动;而在该移动座的另一端与固定座之间设第四弹性元件,又该移动座上设有多个长槽,该长槽包括密码区及非密码区,并与固定座的长穿孔及卡掣件对应;一密码座,装设在移动座下方,其具有多个对应固定座的长穿孔及卡掣件的凹形孔,该凹形孔具有二纵向的凸出孔位部,且二纵向的凸出孔位部间有一相互连接的部份;多个密码件,具有一板体,于该板体朝向移动座的一面凸设有密码柱,该密码柱对应穿过移动座的长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颂鸣
申请(专利权)人:王颂鸣王美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