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机接口的二维光标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18374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机接口的二维光标控制方法及装置,其方法是使用者根据显示装置中的工作界面指令产生头皮脑电信号,电极帽采集头皮脑电信号,经模数转换模块转化和信号放大器放大后传给计算机,计算机中的信号处理模块对传递来的信号分别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然后计算机内的控制模块将分类信息转换为控制命令控制光标在显示装置上移动。其装置包括电极帽、信号放大器、计算机和显示装置,计算机内部针对P300信息和运动想象ERD/ERS信息分别设置了预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和分类算法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控制精度高、效果好、工作稳定、可实现光标连续二维运动的优点,可应用于计算机鼠标、轮椅及机械臂等的运动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脑机接口领域,尤其是一种脑机接口的二维光标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BCI)是指在人脑和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 备之间建立的直接的交流和控制通道,它不依赖于脑的正常神经输出通路(外周神经系统 及肌肉组织),是一种全新的人机接口方式,是近年来脑功能研究的热点课题。脑机接口有 植入式与非植入式两大类。植入式脑机接口所获得的信号精度相对较高,信噪比高,易于分 析处理,但需要对使用者进行开颅手术,危险性比较大,目前主要用于动物实验研究。非植 入式脑机接口获取的脑信号噪声大,信号特征的可区分性差,但由于它的信号获取相对容 易,并且随着信号处理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头皮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 的处理目前已经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非植入式脑机接口使脑机接口进入实际生活应 用成为可能。EEG信号是脑内众多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同步振荡产生的生理电活 动。当大脑受到感官刺激、动作指令和想象运动等电信号刺激时,皮层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结构发生改变,使它们的同步性被抑制或增强,从而产生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脑机接口的二维光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者根据显示装置中的工作界面指令产生头皮脑电信号,电极帽采集头皮脑电信号,经模数转换模块转化和信号放大器放大后将信号通过计算机的I/O接口模块传给计算机内部的信号处理模块,根据头皮脑电信号中包含的P300信息和运动想象ERD/ERS信息特征不同,信号处理模块对头皮脑电信号分别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然后将分类结果传至计算机内部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计算机的I/O接口模块将控制命令传至显示装置,控制光标在工作界面上二维连续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清余天佑龙锦益潘家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