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7211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排,包含:一个导入柱,具有一个容置空间;一个导出柱,具有一个容置空间;至少两个导热管,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导入柱及导出柱接合,使导热管连通导入柱的容置空间及导出柱的容置空间,且两个导热管相对形成一个间隙;以及至少一个散热块,在一侧外壁另设有一个第一接触面,散热块设有多个与第一接触面连接的散热片,散热块设于导热管间的间隙,使散热块的第一接触面抵置于一个导热管外壁上,且散热块的散热片端部抵置于另一个导热管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排能提升散热块与导热管的热交换效率,从而提升散热排的热交换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增加接触面积提升热交换效率的散热排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散热系以导热佳、质轻、易加工的散热鳍片贴附于导热管表面,以热交 换来进行散热,更有导热管利用液体于其内部流动进行热交换。 如附图说明图1、2、3、4所示分别揭露两种散热排10、20,散热排10、20具有至少两个导热管 11、21及至少一个散热鳍片12、22,二导热管11、21彼此相距形成一个间隙,散热鳍片12、22 由一个金属板经过连续弯折而成,散热鳍片12、22装设于前述间隙,使散热鳍片12上、下侧 分别与散热排的10、20 —个导热管11、21接触,散热排10、20进一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散热鳍片12、22上、下侧与导热管11、21采用取间断接触,以单一侧来说与散热鳍 片12、22因为弯折结构,进而减少与导热管11、21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减少将会影响彼此 热交换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排,能提升热交换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散热排的技术方案是,包含 —个导入柱,具有一个容置空间; —个导出柱,具有一个容置空间; 至少两个导热管,导热管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排,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导入柱,具有一个容置空间;    一个导出柱,具有一个容置空间;    至少两个导热管,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导入柱及导出柱接合,使导热管连通导入柱的容置空间及导出柱的容置空间,且两个导热管相对形成一个间隙;以及    至少一个散热块,在一侧外壁另设有一个第一接触面,散热块设有多个与第一接触面连接的散热片,散热块设于导热管间的间隙,使散热块的第一接触面抵置于一个导热管外壁上,且散热块的散热片端部抵置于另一个导热管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散热排,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导入柱,具有一个容置空间;一个导出柱,具有一个容置空间;至少两个导热管,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导入柱及导出柱接合,使导热管连通导入柱的容置空间及导出柱的容置空间,且两个导热管相对形成一个间隙;以及至少一个散热块,在一侧外壁另设有一个第一接触面,散热块设有多个与第一接触面连接的散热片,散热块设于导热管间的间隙,使散热块的第一接触面抵置于一个导热管外壁上,且散热块的散热片端部抵置于另一个导热管外壁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排,其特征在于,散热块在相对第一接触面的另一侧设 有一个连接散热块的第二接触面,经由第一接触面、散热片及第二接触面形成散热孔,使散 热块的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分别抵置于任一个导热管外壁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排,其特征在于,导入柱在端面纵向开设一个与容置空 间连通的入口 ,导入柱在侧面横向开设至少两个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开口 ;导出柱在端面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冠英
申请(专利权)人:光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