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廷振专利>正文

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14853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其由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炉体和多根输送辊道组成,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设于所述炉体的内部,其中多根输送辊道水平转动安装在炉体内,并贯穿于炉体两侧,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中设有能喷射到输送辊道上玻璃的上下表面的多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静压发生器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依靠吹向玻璃表面的热气流实现对玻璃对流的加热,这样使其具有加热均匀,加热时间短,并大大减小了加热过程对玻璃表面的损伤,控温容易和炉内装置结构简单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材行业玻璃深加工领域,其具体涉及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高压空气对流循环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玻璃钢化炉是能耗大户,以2440mmX 3600mm常用规格钢化炉为例,总装机 容量要600KVA,每天工作12个小时,要消耗2000多度电。而钢化玻璃广泛应用于工业、建 筑、家用、产业等各个领域需要的产量巨大。 更主要的是随着新型节能玻璃(Low-e)的问世和广泛应用,现有的钢化炉不能对 新型节能玻璃进行钢化加工,而必须用对流钢化炉进行钢化。现在的对流加热炉主要有以 下两种形式 1、高温风机对流加热炉风道在炉膛内均匀排布于玻璃的上下表面附近( 一般与 玻璃运动方向垂直),热循环风机所吸入炉膛内的热气流先流经炉丝或直接进入炉内风道, 再从吹风管上的风眼上吹出,吹到玻璃表面上,只能起到热空气循环的作用。 2、另一种是高压空气对流加热炉,它是在辐射加热炉的基础上增加一排沿横向均 匀排布的风管道(高压空气对流加热炉与玻璃运动方向垂直),高压空气不经过加热元件 而直接吹向玻璃表面。加热元件与风管相互独立地均匀排布于玻璃的上下表面附近。 上述两种加热炉可以简单描述为均匀排布的加热元件对玻璃板进行辐射加热的 同时,从吹风管吹出的热风或高压冷空气对玻璃板进行对流加热,因而可以称其为辐射对 流加热炉。这两种加热炉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1)、高温风机对流系统缺点每台这样的钢化炉需要几台或十几台热循环高温风 机安装在炉体上,庞大的风机、复杂的管网系统和安装吊挂,制造成本太高(这样一台高温 风机,国产要3万左右人民币,进口要IO万左右人民币);高温风机长时间在700多度的恶 劣高温环境下不停运转,一旦停下来高温风机轴就会弯曲,风机的叶轮、轴、轴承、电机等工 作寿命大为縮短;同时多台电机的运转易产生共振,噪音大;大量的金属材料易产生氧化、 掉渣和变形,大量的运动气流对炉内腔冲刷严重,后期维护费用大;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玻璃 的表面光学质量。几十千瓦高温风机始终在不停运转,无用功能耗大,浪费电力资源。 (2)、高压空气对流系统缺点大量的高压空气阶段性吹入炉膛,为了维持炉膛内 压力平衡,必须要排除部分热量来维持平衡,这样就导致能耗大、成本高,而且每平方玻璃 平均能耗增加。 以上问题目前都没有得到很好办法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可靠、免于后期维护和节约能耗的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其由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炉体和多根输送辊道组成,所述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设于所述炉体的内部,其中所述多根输送辊道水平转动安装在所述炉体内,并贯穿于所述炉体两侧,所述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中设有能喷射到输送辊道上玻璃的上下表面的多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静压发生器喷嘴。 所述多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静压发生器喷嘴设于输送辊道的上下方,并且多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静压发生器喷嘴覆盖于整个输送辊道的水平面。 所述的输送辊道配备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能够带动输送辊道转动,其中玻璃 放置于输送辊道的上面,输送辊道带动玻璃单向或往复运动。 所述炉体由外壳、加热元件、炉内吊挂件、保温材料层和保护陶瓷板构成,所述外 壳是整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的骨架;所述保温材料层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保护陶 瓷板之间;所述加热元件设于保护陶瓷板的下部;所述炉内吊挂件把加热元件、保温材料 层和保护陶瓷板固定在外壳上。 所述保护陶瓷板是一层在高温气流冲刷下抗氧化、不脱落的陶瓷材料护板;所述 加热元件选用U型炉丝或其它等效的加热元件。 所述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还包括有空气压縮机、空气冷干器、高压空气储气罐、 空气输送管网、多个气体分配中心、对流预热喷管和安装吊挂件;其中所述空气压縮机一 侧通过管路与空气冷干器连接,所述的空气冷干器的另一侧通过管路与高压空气储气罐连 接,所述的高压空气储气罐的另一侧与空气输送管网连接,所述的空气输送管网通过分管 路的多个端口连接多个气体分配中心,气体分配中心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对流预热喷管连 接,在对流预热喷管上设有所述的多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静压发生器喷嘴,所述的安装吊 挂件把整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固定在所述炉体内部。 所述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还包括有空气压縮机、空气冷干器、高压空气储气罐、空气输送管网、多个气体分配中心、对流预热喷管和安装吊挂件;其中所述空气压縮机一侧通过管路与空气冷干器连接,所述的空气冷干器的另一侧通过管路与高压空气储气罐连接,所述的高压空气储气罐的另一侧与空气输送管网连接,所述的空气输送管网通过分管路的多个端口连接多个气体分配中心,气体分配中心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对流预热喷管连接,在对流预热喷管上设有所述的多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静压发生器喷嘴,所述的安装吊挂件把整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固定在所述炉体内部。 所述的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受外部的PLC软件系统控制。 所述的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受外部的PLC软件系统控制。 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采用依靠吹向玻璃表面的热气流实现对玻璃对流的加热,使其具有加 热均匀,加热时间短,并大大减小了加热过程对玻璃表面的损伤,控温容易和炉内装置结构 简单的优点,同时和现在的高压空气对流不循环系统相比,可节约70%左右的外加能源消 耗;和现在的高温风机相比,成本低、耗材少、安装方便、稳定可靠,同时可节约60%左右的 外加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的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的系统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由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 统1、炉体2和多根输送辊道3组成。 其中所述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1设于炉体2的内部,其中所述多根输送辊道3 水平转动安装在炉体2内,并贯穿于炉体2两侧。 如图2所示,所述炉体2由外壳21、加热元件22、炉内吊挂件23、保温材料层24和 保护陶瓷板25构成,其中外壳21是整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的骨架,起到支撑整个 装置的作用。所述保温材料层24设于外壳21与保护陶瓷板25之间,所述加热元件22设 于保护陶瓷板25的下部,其中所述保护陶瓷板25是一层在高温气流冲刷下抗氧化、不脱落 的陶瓷材料护板。所述炉内吊挂件23把加热元件22、保温材料层24和保护陶瓷板25固定 在外壳21上。其中所述加热元件22选用U型炉丝或其它等效的加热元件,这些加热元件 在市面都可以购得。 如图3所示,其中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1由空气压縮机11、空气冷干器12、高压 空气储气罐13、空气输送管网14、多个气体分配中心15、对流预热喷管16、多个高压空气对 流循环静压发生器喷嘴17和安装吊挂件18等元件组成。其中所述空气压縮机11 一侧通 过管路与空气冷干器12,所述的空气冷干器12的另一侧通过管路与高压空气储气罐13连 接,所述的高压空气储气罐13的另一侧与空气输送管网14连接,所述的空气输送管网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其由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炉体和多根输送辊道组成,所述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设于所述炉体的内部,其中所述多根输送辊道水平转动安装在所述炉体内,并贯穿于所述炉体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中设有能喷射到输送辊道上玻璃的上下表面的多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静压发生器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其由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炉体和多根输送辊道组成,所述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设于所述炉体的内部,其中所述多根输送辊道水平转动安装在所述炉体内,并贯穿于所述炉体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空气对流循环系统中设有能喷射到输送辊道上玻璃的上下表面的多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静压发生器喷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高压 空气对流循环静压发生器喷嘴设于输送辊道的上下方,并且多个高压空气对流循环静压发 生器喷嘴覆盖于整个输送辊道的水平面。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辊 道配备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能够带动输送辊道转动,其中玻璃放置于输送辊道的上面, 输送辊道带动玻璃单向或往复运动。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外 壳、加热元件、炉内吊挂件、保温材料层和保护陶瓷板构成,所述外壳是整个高压空气对流 循环加热装置的骨架;所述保温材料层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保护陶瓷板之间;所述加热元 件设于保护陶瓷板的下部;所述炉内吊挂件把加热元件、保温材料层和保护陶瓷板固定在 外壳上。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陶瓷 板是一层在高温气流冲刷下抗氧化、不脱落的陶瓷材料护板;所述加热元件选用U型炉丝。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廷振
申请(专利权)人:刘廷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