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百孝专利>正文

一种针灸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433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针灸针,包括有针体、针尖和针柄,针体的前端为针尖,针体为金属针管,针体针管内置有发热丝,针管与发热丝有绝缘结构,发热丝在针尖与针体处连接形成回路,其中针体处发热丝20℃时的电阻率小于9.78×10-8(Ωm)、针尖处发热丝的电阻率为大于1×10-7(Ωm)。具有针刺、温针、火针的共同作用。当输入电流后,温热感可透入机体深部并可传导扩散,随着电流增大,温度增高,同于火针,且温度恒定可调,可以将热辐射引入机体深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医针灸针,具体说,涉及一种中医针灸针中的温针、火针。
技术介绍
针灸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用内服药物,而只需刺激人体肌表的腧穴或特定部位,通过经络系统的感传与作用,便能治疗人体表里内外的各种疾病。针灸医学融会于不同的科学文化领域,源远流长,历千年而不衰。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其治疗范围广,无毒副作用,深受患者欢迎。 针灸针是针灸医学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针灸医生的工具,针灸针的发展就是针灸医学发展的缩影。研制高质量、高性能、操作简便、成本低价格合理、疗效显著的针灸针是针灸器材的发展方向。 祖国医学中的“淬刺”即为火针,是针灸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火针一般在刺入机体后,针体自然冷却,温度随之降低,因而很难维持在体内恒定的温度。传统温针和火针的最大的缺点是,操作繁琐,不易掌握。无法量化,不易深入研究其治疗机理,因而,有碍了其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针尖发热的针灸针。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针尖发热且温度可以控制并且量化的针灸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灸针,包括有针体、针尖和针柄,针体的前端为针尖,其特征在于针体为金属针管,针体针管内置有发热丝,针管与发热丝之间有绝缘结构,发热丝在针尖与针体处连接形成回路,其中针体处发热丝的电阻率为20℃时的电阻率小于9.78×10-8(Ωm);针尖处发热丝的电阻率为大于1×10-7(Ωm)。 所述针体处发热丝的电阻率优选为20℃时的电阻率小于2.83×10-8(Ωm) 所述发热丝优选电阻丝;除针尖处的发热丝镀上导电率较高的金属层。 所述针体处电阻丝镀上导电率较高的金属层为铜、银、金。 所述针体为金属针管为铜、银、金等。 为实现针尖发热且温度可以控制并且量化的目的,本技术针灸针,包括有针体、针尖和针柄,针体的前端为针尖,其特征在于针体为金属针管,针体针管内置有发热丝,针管与发热丝有绝缘结构,发热丝在针尖与针体处连接形成回路,其中针体处发热丝的电阻率为20℃时的电阻率小于9.78×10-8(Ωm);针尖处发热丝的电阻率为大于1×10-7(Ωm);发热丝两端与电流输出装置的两极相连;所述电流输出装置由电源、变压装置、整流装置、功率调节装置。 所述发热丝两端与电流输出装置的两极相连为发热丝所连针柄处为一极,发热丝所连针体处为另一极。 所述电流输出装置中有功率指示装置,能够显示温度。 本技术中在一根空芯不锈钢针管内,装置一根电阻丝,该电阻丝除针尖处经过电镀的方法镀上一层导电率较高的金属层,这样就实现了改变同一根电热丝的电阻率,用这样经过特殊处理的电热丝安置在不锈钢针管内也就实现了针尖可发热的针灸针具。由于针管是导电体,针管与电阻丝有绝缘结构实现了电热丝与不锈钢针管较好的绝缘。 上述针灸针体,针体的表面有若干微槽,微槽的走向为与针体的轴线平行纵向。微槽的截面可以是弧形也可以是V形。相同外径的针体,以圆形截面的截面积为最大,所以截面为圆形的针体进针时的阻力最大,疼痛感最强烈,在针体的表面开设了许多纵向微槽,不仅减小了针体的截面积、减小了进针阻力,而且在进针时具有导向作用,大大减轻了进针时的疼痛感。另外针体表面的纵向微槽在捻针时增加了周向磨擦力,增加了针感。 目前有高温治癌的产品,的关键是使瘤体最大限度地吸收热能效应,不伤及正常组织,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应用较多的局部热疗技术大致有体外热传导(水浴、蜡敷)、体内热传导(热灌注)、电磁场能量加热(射频、微波)和机械震动加热(超声波)等方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①加温范围难以精确控制②加温深度不够③不能从肿瘤中心发热④损伤正常组织范围较大⑤由于电磁干扰,难于在“开机”时测温⑥易从骨组织和其它组织界面反射回来,总之,上述方法都是使热辐射从外向内,靠近加热器部位受热较大(如皮肤肌肉、肿瘤浅表部位)。肿瘤深部吸收的热能较少。且往往不够集中,热能损失过多。为了避免表皮过热,不得不采用表面吹风或置冷水循环降低皮肤温度,藉以减轻皮肤损伤。尽管超声波可以聚焦,但易受组织吸收和界面反射的影响,理想的方法还是把热能直接引入肿瘤中心。电热针可直接刺入肿瘤中部。当热量为165卡,时间40分钟时,中心温度可高达560℃,而周围温度变化于44℃与47℃之间。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温治癌的逆热途径。通常在47℃下不发生健康皮肤的损伤,电热针温度可调,如果改变电流,肿瘤各处的温度可随之升降。加之,电热针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本技术是利用电能转换为热能,针温范围可以控制在30℃-700℃,温度集中在针尖部位,不会发生皮肤损伤,避免了传统火针对皮肤的烫灼及损害。可以将针温350℃以上,体外针温与体内相差3倍,因此当温度升高至350℃以上,不会产生皮肤处的疼痛及损伤,随温度升高,可以引起针尖处接触的组织炎症反应,700℃可以引起针尖周围的组织坏死甚至碳化。本技术具有针刺、温针、火针的共同作用。当输入电流后,温热感可透入机体深部并可传导扩散,随着电流增大,温度增高,同于火针,且温度恒定可调,可以将热辐射引入机体深部。 下述实验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效果,其中所述电热针即为本技术实施例2。 实验例1电热针对小鼠可移植性癌抑制作用的实验观察 材料与方法 一、电热针为实施例2。 二、肿瘤治疗方法 (一)实验动物与肿瘤来源小鼠前胃鳞癌(GS-742)取自天津医学院肿瘤室(第75代和81代)。采用该室培育的TAI,纯系小鼠(♀)。鼠龄8~12周,体重16~22克。平均体重为19克。 小鼠乳腺癌(MC-615)取自山西省肿瘤研究所药理室。采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动物室所培育的纯系615小鼠。鼠龄为8~12周,体重为16~22克,平均重19克。雌雄各半。 小鼠肝癌取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肿瘤室。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培养的纯种昆明种小鼠,均为雌性。鼠龄为8~12周。体重平均为24克。 (二)肿瘤移植移植小鼠前胃鳞癌用小块接种法.将荷瘤小鼠处死,剥离肿瘤。选取外围生长良好的瘤组织.置于无菌培养皿内,去除血管、结缔组织及坏死组织.将保留的新鲜瘤组织用灭菌生理盐水中洗2~3次,剪成直径约为2毫米的瘤块,接种于鼠右臀皮下。 移植小鼠乳腺癌及小鼠肝癌用悬液接种法。处死荷瘤小鼠后,在无菌操作下,选择癌体外围的半透明鱼肉样瘤组织,剪成小块,放入研磨器中。将乳腺癌和肝癌分别配成1∶10和1∶2悬液,用注射器吸取0.1毫升。注入小鼠右臀皮下。 (三)分组对所选用的,小鼠按照随机配对分组法分成两组。治疗组用电热针做一次治疗。对照组俟肿瘤长到与治疗组相同大小,麻醉后用普通针刺八肿瘤40分钟后起针。 (四)电热针治疗俟肿瘤长至长径为0.7~1.0厘米时,用戊巴比妥钠行腹腔注射将小鼠麻醉,然后用热针扎入肿瘤当中。实验选用治疗时间为40分钟,治疗剂量为135卡~136卡。 (五)观察记录治疗后小鼠每周两次称量体重及肿瘤体积(用游标卡尺测量出肿瘤长、宽、厚三径,以 长×宽×厚的公式算出肿瘤体税),发现动物死亡。随时解割记录。称取肿瘤重量。 除初次实验荷肝癌小鼠于治疗45日后解剖外。其余各次实验鼠均于治疗60日后剖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灸针,包括针体、针尖和针柄,针体的前端为针尖,其特征在于针体为金属针管,针管内置有发热丝,针管与发热丝之间有绝缘结构,发热丝在针尖与针体处连接形成回路,其中针体处发热丝20℃时的电阻率小于9.78×10↑[-8]Ωm、针尖处发热丝的电阻率为大于1×10↑[-7]Ω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针,包括针体、针尖和针柄,针体的前端为针尖,其特征在于针体为金属针管,针管内置有发热丝,针管与发热丝之间有绝缘结构,发热丝在针尖与针体处连接形成回路,其中针体处发热丝20℃时的电阻率小于9.78×10-8Ωm、针尖处发热丝的电阻率为大于1×10-7Ω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针体处发热丝20℃时的电阻率小于2.83×10-8Ω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发热丝为电阻丝。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除针尖处的发热丝镀上导电率较高的金属层。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处电阻丝镀上金属层为铜、银或金。6.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大鸣赵百孝
申请(专利权)人:赵百孝唐大鸣王海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