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差分图修正的像素级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111027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差分图修正的像素级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技术特征在于:首先对待融合图像进行下采样,并计算待融合下采样图像的空间频率,然后通过比较空间频率的大小得到初始融合图像;接着对初始融合图像与待融合下采样图像的差分图像进行两次修正,第一次修正使用中值滤波,用于消除选择错误的孤立像素,第二次修正则通过计算各区域的面积进行区域的合并,最后对两次修正后得到的修正图进行插值放大,得到最终的标记图,依据该标记图即可得到融合图像。仿真实验表明融合图像的清晰度较传统的平均法及其一些改进算法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熵、标准差和互信息等客观评价指标值得到了提高,是一种有效的像素级图像融合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像素级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属于图像处理
,具体涉及 ,在军事和民用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技术介绍
图像融合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图像处理新技术,是信息融合技术的 一个重要分支。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克服单一图像在几何、光谱和空间分辨率等方面存 在的局限性和差异性,增加置信度,改善分类性能等,获得对目标场景的更精确、更全面和 更可靠的描述,因此更有利于后续的目标识别等工作。由于成像系统的聚焦范围有限,所以,在一幅图像中,除聚焦良好的物体外,该物 体前后一定距离外的所有目标都将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模糊。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某 一场景的信息,希望获得场景内所有物体都清晰的图像。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就是对 场景中的不同物体分别聚焦,得到多幅该场景的多聚焦图像,然后对这些多聚焦图像进行 融合处理,提取各自的清晰区域,从而得到该场景中所有物体都清晰的融合图像,即多聚焦 图像融合。像素级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主要分为两类空间域和变换域图像融合。空间域像 素级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不需要对源图像进行任何变换,仅根据源图像中像素点的灰度值 进行融合,算法简单,其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基于差分图修正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对原始待融合图像image1和image2进行下采样对待融合图像image1和image2分别进行隔行隔列的像素抽取,得到像素数减半的待融合下采样图像A和B;步骤2计算下采样图像A和B的空间频率下采样图像A的空间频率其中RFA为图像A在OA区域的行频率CFA为图像A在Q区域的列频率所述OA为在下采样图像A中选择大小为WA1×WA2的区域图像,i和j为像素的行坐标和列坐标,WA1和WA2为区域OA的行高和列宽,所述行高WA1和列宽WA2为等值;下采样图像B的空间频率其中RFB为图像B在OB区域的行频率CFB为图像B在OB区域的列频率所述OB为在下采样图像B中选择大小为WB1×WB2的区域图像;B(i,j)为B在位置(i,j)处的灰度值,i和j为像素的行坐标和列坐标,WB1和WB2为区域OB的行高和列宽,所述行高WB1和列宽WB2为等值;步骤3计算图像A以像素(i,j)为中心的一个区域的空间频率值的和SFA_sum和图像B以像素(i,j)为中心的一个区域的空间频率值的和SFB_sum <mrow><mi>SFA</mi><mo>_</mo><mi>sum</mi><mrow> <mo>(</mo> <mi>i</mi> <mo>,</mo> <mi>j</mi> <mo>)</mo></mrow><mo>=</mo><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mi>x</mi><mo>=</mo><mo>-</mo><mi>p</mi> </mrow> <mi>p</mi></munderover><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mi>y</mi><mo>=</mo><mo>-</mo><mi>q</mi> </mrow> <mi>q</mi></munderover><msub> <mi>SF</mi> <mi>A</mi></msub><mrow> <mo>(</mo> <mi>i</mi> <mo>-</mo> <mi>x</mi> <mo>:</mo> <mi>i</mi> <mo>+</mo> <mi>x</mi> <mo>,</mo> <mi>j</mi> <mo>-</mo> <mi>y</mi> <mo>:</mo> <mi>j</mi> <mo>+</mo> <mi>y</mi> <mo>)</mo></mrow> </mrow> <mrow><mi>SFB</mi><mo>_</mo><mi>sum</mi><mrow> <mo>(</mo> <mi>i</mi> <mo>,</mo> <mi>j</mi> <mo>)</mo></mrow><mo>=</mo><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梅邢超张科李言俊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