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对拉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端头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06203 阅读:4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用安全的薄煤层对拉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端头支架,包括并排的两组固定架、中间架和尾架,固定架和中间架均为反四连杆支撑式结构,本支架还包括支架底座和底座顶梁,中间架与尾架之间铰接有连接千斤顶;支架底座上连接有调溜千斤顶,调溜千斤顶为双向安装方式,底座顶梁上连接有调架千斤顶,底座顶梁的左右两侧面连接有顶梁防煤板;所述尾架包括有左架和右架,左架与右架为非对称结构、支护形式为支撑掩护式,左架与右架均包括有尾架顶梁、尾架底座和掩护梁,尾架顶梁与尾架底座均为分段铰接结构,掩护梁两侧连接有掩护梁防煤板,掩护梁尾部连接有护尾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巷道支护支架,尤其涉及一种薄煤层对拉工作面巷道超前支 护端头支架。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我国陆续研制了不同类型的综采、综放工作面用端头巷道支护支架,在 条件适宜的工作面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部分工作面的端头支护问题,大幅度 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但是,目前我国研制的端头巷道支护支架多是应用 在中厚煤层的综采、综放工作面,对薄煤层涉及较少,尤其是对拉薄煤层工作面还没有相应 类型的支架。对拉工作面的布置一般都是采用工作面等长、相同设备及采准的作业方式,使两 个采面的推进速度相同,且要求两个工作面的错距不能太大。在对拉工作面的端头部分,设 备布置要比普通综采工作端头密集的多,整个端头的维护相对繁琐。因此,对拉工作面端头 及巷道的维护,是整个工作面能否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在以往的对拉薄煤层工作面的开采中,端头的支护大多采用人工的方式使用单体 支护对顶板进行维护。为了避免因为前后两工作面开采速度不同造成的中间顺槽巷道压力 变化大,顶板易破碎的问题,前工作面前方20m到后工作面煤臂的范围内要使用更多的单 体进行超前支护。一般在巷道煤壁两侧各打一排,柱间距离一般为lm。这样,整个工作面端 头及巷道的空间被单体占用大部分空间,导致工作面推进时,拆卸单体的工人暴露在顶板 下,非常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薄煤层对拉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端头 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薄煤层对拉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端头支架,包括并排的两组固定架、中间架 和尾架,固定架和中间架均为反四连杆支撑式结构,本支架还包括支架底座和底座顶梁,其 特征是中间架与尾架之间铰接有连接千斤顶;支架底座上连接有调溜千斤顶,调溜千斤 顶为双向安装方式,底座顶梁上连接有调架千斤顶,底座顶梁的左右两侧面连接有顶梁防 煤板;所述尾架包括有左架和右架,左架与右架为非对称结构、支护形式为支撑掩护式,左 架与右架均包括有尾架顶梁、尾架底座和掩护梁,尾架顶梁与尾架底座均为分段铰接结构, 掩护梁两侧连接有掩护梁防煤板,掩护梁尾部连接有护尾板。本技术在尾架的尾架顶梁和掩护梁两侧分别设计有两掩护梁防煤板,在掩护 梁的尾部又设置了左右护尾板,由千斤顶进行支撑,这种结构使尾架形成一个封闭的支护 结构,转载机的尾部同样完全由尾架支护,从而避免在顶板下暴露,为其维修提供了可靠的 保证,因此,本技术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右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支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尾架顶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固定架2、中间架3、尾架4、连接千斤顶5、支架底座6、调溜千斤顶7、底座顶 梁8、调架千斤顶9、顶梁防煤板11、左架12、右架13、尾架顶梁14、尾架底座15、掩护梁 16、掩护梁防煤板17、护尾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薄煤层对拉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端头支架,如图1至6所示,包括并排的两组 固定架1、中间架2和尾架3,固定架1和中间架2均为反四连杆支撑式结构,本支架还包括 支架底座5和底座顶梁7,中间架2与尾架3之间铰接有连接千斤顶4 ;支架底座5上连接 有调溜千斤顶6,调溜千斤顶6为双向安装方式,底座顶梁7上连接有调架千斤顶8,底座顶 梁7的左右两侧面连接有顶梁防煤板9 ;所述尾架3包括有左架11和右架12,左架11与右 架12为非对称结构、支护形式为支撑掩护式,左架11与右架12均包括有尾架顶梁13、尾架 底座14和掩护梁15,尾架顶梁13与尾架底座14均为分段铰接结构,掩护梁15两侧连接有 掩护梁防煤板16,掩护梁15尾部连接有护尾板17。本技术采用的是两架一组结构,整个支架由固定架、中间架、尾架(端头支 架)三大部分组成,其间由千斤顶连接,其中,固定架和中间架为反四连杆支撑式结构,与 掩护式液压支架配套使用,可实现顺槽用刮板转载机与刮板输送机的正确搭接。本实用新 型的设计重点关键在尾架上。在结构布置上,两架一组结构使整个顺槽的转载机安装在左 右两架中间,整个转载机完全在支架的支护下。由于对拉工作的运输机和工作面布置的特殊性,致使适用于普通巷道支架的尾架 不能应用于薄煤层对拉工作面,为此必须设计新型的尾架。本次设计中,对拉工作面前后两 个工作面的运输机布置间距为2. 5m,整个工作面的推移步距为600mm,为了满足对拉工作 面的需求,尾架左右架设计为非对称结构,在左右两尾架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减少尾架 和整架在工作面推进时的移动次数,并为前后两工作面的布置提供较大的错位空间,所以 尾架设计时为运输机提供了 2个步距的空间,设计后,整个尾架的长度在7m左右,为了减小 下井尺寸,以及适应顶板和底板的起伏变化,尾架的顶梁和底座均为分段铰接形式。由于整个工作面是对拉形式,前后两工作面错位开采,使中间顺槽尾部顶板压力 变化较大,顶板易破碎,同时为实现前后工作面运输机的搭接,顺槽转载机机尾需伸入前置 工作面的回填区。为此,尾架为支撑掩护式,主体材料采用Q460的δ40钢板制作,以保证 结构强度及对顶板的支护能力。为了实现支架的调整和转载机的校直功能,在支架的底座上面设置了调溜千斤 顶,在顶梁上设置了调架千斤顶。其中,调溜千斤顶为双向安装方式,不仅对内可以调整转 载机溜子的位置,还可以依据两侧煤壁对底座的位置进行调整。本技术可为工作面顺槽内转载机与两对拉工作面运输机的顺利搭接提供充 足的支护空间,并为工作的推进提供充分的预留空间。除支护功能外,本支架还具有自行前 移动、调直转载机及自身矫直等功能。本技术适用于1. 4 2. 6m的薄煤层对拉工作面端头维护,底座设置双向调溜 千斤顶,不仅能调整转载机的位置,还能以煤壁为支撑对支架进行姿态调整;尾架为两架一 组不完全对称结构型式,实现两工作面运输机的合理搭接,并保证工作面运输机的同步推 移;在尾架两侧的顶梁和掩护梁上设置双侧防煤板,形成封闭的支撑空间,减少露顶现象的 发生;护尾板设相应千斤顶,提供较大维护空间;结构件95%以上采用45公斤级高强度板。本技术为两架一组结构,整个支架由固定架、中间架、尾架(端头支架)三大 部分组成,其间由千斤顶连接,其中,固定架和中间架为反四连杆支撑式结构;在支架的底 座上面设置了调溜千斤顶,在顶梁上设置了调架千斤顶,其中,调溜千斤顶为双向安装方 式。在结构布置上,两架一组结构使整个顺槽的转载机安装在左右两架中间,整个转 载机完全在支架的支护下。在顶板支护方面,在所有顶梁的左右两侧面设防煤板结构,为行 人提供500mm的通行空间。尾架由左右左架、右架组成,为非对称结构,支护形式为支撑掩护式。基本结构由 顶梁、底座、连杆、掩护梁等组成。其中左右两尾架的顶梁和底座均为分段铰接结构。左右 架在其前部和后部分别提供了两个较大的支护空间,这是为对拉工作面前后两运输机准备 的,这两个空间可满足对拉工作面两运输机布置及推及要求。在尾架的顶梁和掩护梁侧分别设计两防煤板,在掩护梁的尾部又设置了左右护尾 板,这样将整个尾架的支护空间封闭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煤层对拉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端头支架,包括并排的两组固定架(1)、中间架(2)和尾架(3),固定架(1)和中间架(2)均为反四连杆支撑式结构,本支架还包括支架底座(5)和底座顶梁(7),其特征是:中间架(2)与尾架(3)之间铰接有连接千斤顶(4);支架底座(5)上连接有调溜千斤顶(6),调溜千斤顶(6)为双向安装方式,底座顶梁(7)上连接有调架千斤顶(8),底座顶梁(7)的左右两侧面连接有顶梁防煤板(9);所述尾架(3)包括有左架(11)和右架(12),左架(11)与右架(12)为非对称结构、支护形式为支撑掩护式,左架(11)与右架(12)均包括有尾架顶梁(13)、尾架底座(14)和掩护梁(15),尾架顶梁(13)与尾架底座(14)均为分段铰接结构,掩护梁(15)两侧连接有掩护梁防煤板(16),掩护梁(15)尾部连接有护尾板(17)。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薄煤层对拉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端头支架,包括并排的两组固定架(1)、中间架(2)和尾架(3),固定架(1)和中间架(2)均为反四连杆支撑式结构,本支架还包括支架底座(5)和底座顶梁(7),其特征是中间架(2)与尾架(3)之间铰接有连接千斤顶(4);支架底座(5)上连接有调溜千斤顶(6),调溜千斤顶(6)为双向安装方式,底座顶梁(7)上连接有调架千斤顶(8),底座顶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靖大鹏刘宪亮宋光华孙洪霞王永忠梁开东李洪军孙希霞李云海李玉刚田霜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