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钻井专用稳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02756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天然气及地质钻井的气体钻井专用稳定器。它能有效解决或大幅缓解稳定器入口端的岩屑粒子反射及出口端螺旋棱“关键点”处的沉降问题。其技术方案是:螺旋棱与稳定器本体下、上两端用具有平滑过渡斜面或圆面的入口导流坡面和出口导流坡面连接;流道槽的的横截面形状为燕尾形,燕尾形结构起于入口导流坡面端面止于出口导流坡面端面,具有宽出口的结构,流道槽出口口径大于中部窄通道口径。入口导流坡面和出口导流坡面端面厚度为零,无凸台,两坡面均采用三角形或圆弧形表面轮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解决或缓解稳定器入出口端的岩屑粒子反射及沉降,结构简单、适用性强,用于气体或流体为循环介质的钻井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天然气及地质钻井的井下工具,特别是适用于石油钻 井中利用气体为循环介质钻井时的气体钻井专用稳定器,该稳定器也适用于流体为循环介 质钻井中。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为提高勘探开发速度、保护储层,气 体钻井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气体钻井实施过程中,避免或大幅缓解 稳定器入出口端的岩屑粒子发生反射、沉降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若使用常规稳定器,岩屑 粒子在稳定器入出口端发生明显反射、沉降(关键点效应)。因此,目前在气体钻井过程中, 为降低井下卡钻风险,常常不加稳定器,这又将会给气体钻井井身质量控制带来很大难度。稳定器是石油钻井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在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的钻井中,当 气体携带着岩屑在环空中返至稳定器顶部时,从能量观点看,由于环空面积突然扩大及气 体具有较强的可压缩性,在该处有一个较大的能量损失,气体压力、密度都有一个突降,在 此点(关键点)附近将出现对岩屑粒子的最小举升力,以至岩屑在下井壁滞留、堆积。一旦 出现上述状况,将不仅造成井眼不通畅,且极有可能导致钻柱卡钻,甚至钻进无法继续。现有技术中此类用于气体钻井稳定器已有专利文献予以批露中国专利 CN1644870A(2005年7月27日公布)描述了一种气体钻水平井用的稳定器,该稳定器对螺 旋流道做了创新。但经流体数值模拟仿真发现,该稳定器的出口处岩屑粒子发生明显沉降 甚至出现漩涡,为了降低气体钻井发生井下事故风险,此类稳定器难以应用于水平井等复 杂结构井施工过程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或大幅缓解稳定器入口端的岩屑粒子反射以及稳 定器出口端螺旋棱“关键点”处岩屑粒子的沉降问题,特提供一种气体钻井专用稳定器。该 稳定器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优化出的燕尾槽形的流道入出口和零端面厚 度的螺旋棱复合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或缓解稳定器入出口端的岩屑粒子反射和沉降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此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钻井专用 稳定器,主要由稳定器本体、螺旋棱、流道槽组成,其特征在于螺旋棱与稳定器本体下、上 两端用具有平滑过渡斜面或圆面的入口导流坡面和出口导流坡面连接;流道槽的横截面形 状为燕尾形,燕尾形结构起于入口导流坡面端面止于出口导流坡面端面,具有宽出口的结 构,流道槽出口 口径大于中部窄通道口径。该稳定器入口导流坡面和出口导流坡面的端面 厚度均为零,无凸台。入口导流坡面和出口导流坡面均采用三角形或圆弧形表面轮廓。该 结构促使气体、岩屑粒子近乎于无阻碍的进入入口导流坡面并经中部窄通道加速产生高速 螺旋状流动,冲刷稳定器出口处其它静止岩屑粒子,最后无明显沉降的流出出口导流坡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可使岩屑粒子近乎于无阻碍的进入及无明显沉降的流出稳定器;2)燕尾形流道槽不仅使流体产生螺旋状流动,而且增大了的过 流面积,使流体更加顺畅地通过稳定器;3)中部窄通道可对气体、岩屑粒子进行加速,速度 峰值提高2 3倍;4)同时,降低岩屑粒子在环空下井壁的体积分数,使岩屑粒子均勻分布 于环空中。本专利技术是涉及利用气体为循环介质钻井时的专用稳定器,也适应于流体为循环 介质钻井中。本专利技术是在保证常规稳定器工具性能的基础上,可以有效解决或大幅缓解稳定器 入口端的岩屑粒子反射以及稳定器出口端螺旋棱“关键点”处岩屑粒子的沉降问题的气体 钻井专用稳定器,且结构简单,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气体钻井专用稳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常规稳定器的流道槽示意图;图3是CN1644870A披露的稳定器的流道槽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稳定器的流道槽示意图;图5是垂直于传统稳定器螺旋流道槽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垂直于本专利技术螺旋流道槽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稳定器工作时岩屑粒子的运移轨迹示意流图。图中,1稳定器本体,2螺旋棱,3流道槽,4入口导流坡面,5出口导流坡面,6硬质口巫ο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图1对其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气体钻井专用稳定器主要 由稳定器本体1、螺旋棱2、流道槽3组成,稳定器本体1为一管状构件,两端分别用公扣、母 扣与钻具螺纹联接。螺旋棱2与稳定器本体1下、上两端用具有平滑过渡斜面或圆面的入 口导流坡面4和出口导流坡面5连接,入口导流坡面4和出口导流坡面5的端面厚度为零, 无凸台。流道槽3的横截面形状为燕尾形,该燕尾形结构贯穿整个流道槽,流道口径由宽变 窄,再由窄变宽,流道出口 口径大于中部窄通道口径,螺旋棱2表面镶有硬质合金6。对比图2、图3、图4,本专利技术流道槽3的横截面为燕尾形结构,增大了稳定器的过流 面积,降低了流体流出稳定器前后环空面积变化的急剧程度,经过中部窄通道加速后的流 体,速度峰值提高2 3倍,具有高动能的螺旋状流体流出稳定器时,由于流道出口 口径大 于中部窄通道口径,会冲刷稳定器出口处沉降的岩屑,从而减小岩屑粒子在螺旋棱2 “关键 点”处发生沉降的体积分数。对比图5、图6,本专利技术的燕尾形流道槽结构起于入口导流坡面4端面止于出口导 流坡面5端面,增大了稳定器的过流面积,降低了岩屑粒子流经稳定器前后的动能损耗。参看图7,经两相流数值模拟仿真发现,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或大幅缓解稳定 器入口端的岩屑粒子反射以及稳定器出口端螺旋棱2“关键点”处岩屑粒子的沉降问题。常 规稳定器螺旋棱入口处岩屑粒子反射程度大,在螺旋棱出口“关键点”处漩涡明显。本文披 露的稳定器螺旋棱入口处岩屑粒子反射程度有所减缓,但在螺旋棱2“关键点”处仍有漩涡。起下钻时,具有平滑过渡斜面或圆面表面特征的入口导流坡面4和出口导流坡面5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可以减少遇阻、卡钻等风险。螺旋棱2上镶有的硬质合金6具有耐 磨和重复破碎岩屑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钻井专用稳定器,由稳定器本体(1)、螺旋棱(2)、流道槽(3)组成,其特征在于:螺旋棱(2)与稳定器本体(1)下、上两端用具有平滑过渡斜面或圆面的入口导流坡面(4)和出口导流坡面(5)连接;流道槽(3)的横截面形状为燕尾形,燕尾形结构起于入口导流坡面(4)端面止于出口导流坡面(5)端面,具有宽出口的结构,流道槽(3)出口口径大于中部窄通道口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钻井专用稳定器,由稳定器本体(1)、螺旋棱(2)、流道槽(3)组成,其特征 在于螺旋棱(2)与稳定器本体(1)下、上两端用具有平滑过渡斜面或圆面的入口导流坡面 (4)和出口导流坡面(5)连接;流道槽(3)的横截面形状为燕尾形,燕尾形结构起于入口导 流坡面(4)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效华孙超刘少胡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