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9124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电性连接电子卡与母板间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固持绝缘本体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绝缘本体具有插接电子卡的插槽、插槽一侧的前端面及相对的后端面以及安装面,该下排端子插接固定在绝缘本体相应的端子槽内,所述下排端子具有基体、自基体延伸的固持部、焊接部及接触部,该固持部具有第二固持部和第三固持部,第二固持部与第三固持部之间形成缺口;所述端子槽内设有第二固持部与第三固持部插置固定的第二固定槽和第三固定槽,所述缺口卡扣于下排端子槽的凸块,将下排端子稳固固定在绝缘本体中。(*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电性连接电子卡与母板间的卡缘连接 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中的卡缘连接器广泛应用在主板装置上,其用来实现电子卡与安装有卡 缘连接器的母板间电性连接,是属于一种高精密度电连接器。请参见图l所揭示的一种用 于电性连接电子卡与母板间的电连接器100,该电连接器100包括有绝缘本体10、安装固定 在绝缘本体10中的若干上排端子(未图标)及若干下排端子20,绝缘本体10包括在中央 纵长向插槽11、插槽11延伸端的前端面12、与前端面12相对端的后端面13以及安装面14, 下排端子20安装固在下排端子槽15中,下排端子槽15内连接安装面14设有固定块16,固 定块16设有固定槽161 ;若干下排端子20收容在下排端子槽15,其具有主体部21、自主体 部21上边缘延伸设有插置在固定槽161的固定部22、焊接部23以及自主体部21弯折延伸 的接触部24,该固定部22收容固定在固定槽161中,通过固定部22前端的倒剌221与固定 槽161内壁面相干涉达到固定,倒剌221相干涉力量无法均衡,下排端子20组设固定不牢, 端子出现浮动、歪针等不良现象,同时,在电子卡插入插槽11或从插槽11拔出时,其电子卡 必须以倾斜方式插入或拔出电连接器的插槽内,对下排端子有干涉力因素,导致下排端子 更加松动,影响电子卡与母板间的电性连接,因此,针对上述习知电连接器下排端子所存在 的缺陷,实有必要进行改良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加强端子固持效果的电连接 器。 本技术上述目的及解决问题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电连接器主要由绝缘 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若干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绝缘本体具有插接电子卡的插 槽、插槽一侧的前端面及相对的后端面以及安装面,该下排端子插接固定在绝缘本体相对 应的端子槽内,所述下排端子包括基体、自基体延伸的固持部、焊接部及接触部,该固持部 具有第二固持部和第三固持部,第三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之间形成有相固持的缺口。 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改良下排端子结构,在下排端子延设有第 三固持部并与第二固持部之间形成缺口,以增加下排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固持效果,防 止下排端子松动、浮针现象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结构电连接器 视图; 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分解图; 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沿图1所示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沿图1所示B-B方向的剖视图。 技术 70-电连接器,30-绝缘本体,31-主体,32-插槽,33-前端面,34-后端面,35-安装 面,36、37-端子槽,38-固定块,381-第二固定槽,382-第三固定槽,383-凸块,40-上排端 子,41、51-基体,42-第一固持部,421、521-倒剌,43-第一焊接部,44-第一接触部,441-第 一弹臂,442-第一触点,50-下排端子,52-第二固持部,53-第二焊接部,54-第二接触部, 540-斜臂,541-第二弹臂,542-曲线部,543-第三弹臂,544-第二触点,55-第三固持部, 56-缺口,60-扣臂 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本技术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兹举实施例并结合 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3所示,为本技术一电连接器具体实施例,该电连接器70由绝缘 本体30、若干上排端子40、若干后下排端子50组成。 绝缘本体30呈一纵长方体形,设有一主体31,该主体31二侧组设有固定电子卡的 扣臂60。主体31中央设有纵长的用以供电子卡插置的插槽32,该主体31具有插槽32 — 侧端的前端面33、相对前端面33的后端面34以及将该卡缘连接器安装固于在电路板的安 装面35。请参见第4图及第5图所示,插槽32的上下壁面向主体31安装面35分别贯穿设 有复数上排端子40和下排端子50的复数端子槽36、37,该端子槽36、37各自贯穿相应的前 端面33、后端面34。 如图4所示,若干上排端子40系由薄金属板材冲压而成,其由绝缘本体30前端面 33组装固持在主体31的端子槽36内,该上排端子40具有一立式基体41、自基体41凸伸 设有第一固持部42、第一焊接部43及第一接触部44。第一固持部42具有与端子槽36内 壁面相干涉的倒剌421,以将上排端子40固定主体31中。第一焊接部43侧由基体41底缘 向主体31前端面33外延伸,可焊接于电路板上以实现电性连接。第一接触部44侧由基体 41顶缘向上折弯向前延伸,形成有第一弹臂441,该第一弹臂441的尾端伸入插槽32内,其 向插槽32内凸露设有第一触点442,以实现与插入电子卡金属片体接触实现电性连接。 如图5所示,若干下排端子50同样由薄金属板材冲压形成,该下排端子50自绝缘 本体后端面34组装固持于主体31相应的端子槽37中,该端子槽37内连接安装面35设有 固定下排端子50的固定块38,该固定块38设有第二固定槽381和第三固定槽382,所述第 三固定槽382位于第二固定槽381下方且短于第二固定槽381,该第二固定槽381和第三固 定槽382之间向后端面34方向延设有凸块383 ;所述下排端子50具有基体51、自基体51 凸伸的第二固持部52、第三固持部55、第二焊接部53及第二接触部54。该第二固持部52 由基体51上边缘向第二固定槽381内延伸,第二固持部52具有与第二固定槽381壁面相 干涉的固持倒剌521,第三固持部55由基体51下边缘向第三固定槽382内延伸配合,第二 固持部52与第三固持部55之间形成有与凸块383相配合的缺口 56,基体51通过上下延伸 固定部加以固定平衡,中段通过形成缺口 56与凸块383紧密配合,使下排端子50能牢固固 定在绝缘本体30相应的端子槽37中,以防止出现松动、浮针等不良现象。 上所述下排端子50,其第二焊接部53由基体51底端向主体31后端面34延伸, 可焊接于电路板上进行电性连接。第二接触部54侧自基体51中端向上斜出折弯再向前延 伸,该第二接触部54包括有向后端面34斜向延伸出的斜臂540、与斜臂540相接的第二弹 臂541以及与第二弹臂541相连接的第三弹臂543,而第二弹臂541中段设有一段曲线部 542,该曲线部542以增强第二弹臂541的弹性作用,其第三弹臂543自第二弹臂541未端 向上折弯并向后端面34方向延伸,第二弹臂541与第三弹臂543形成具有双向弹性臂,在 受外力时以形成具有良好弹性恢复作用,使第二接触部54在受力后保持一定弹性但又不 易折断。在第三弹臂543顶端凸设有伸入插槽32的第二触点544。所述斜臂540向主体 31后端面34斜向延伸突出但并不超过主体31的后端面34,第二触点544向插槽32中裸 露凸伸出,与第一触点442分别与插置插槽32中电子卡上下金属片体接触,以实现电子卡、 该卡缘连接器及母板间的电性连接。 本技术的重点在于将电连接器70的下排端子50由基体51下边缘延伸设有 第三固持部,与原有第二固持部之间形成有固定的缺口,使端子受力时基体上下均可固定, 防止下排端子松动、浮针等不良现象。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是由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若干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绝缘本体具有插接电子卡的插槽、插槽一侧的前端面及相对的后端面以及安装面,该下排端子插接固定在绝缘本体相对应的端子槽内,所述下排端子包括基体、自基体延伸的固持部、焊接部及接触部,该固定部具有第二固持部,其特征在于:该固持部进一步包括有第三固持部,第三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之间形成有可固持的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玮蒋义辉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