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88217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线滤波器,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对应所述外壳两端位置并且前端面朝内的第一、第二陶瓷插针、穿设于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的第一、第二光纤、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之间的滤波组件,所述滤波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光纤之间的滤波膜。这样,当入射光经过所述第一光纤后,经过滤波膜滤除杂波,即从第二光纤输出,反之亦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光纤之间的光波传递,代替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多个准直器的做法,不仅成本降低,而且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滤波器(Optical Filter)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 种在线滤波器(Inline Filter)。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1,现有技术中在线滤波器包括第一、第二准直组件1' 、2',固定所述第一、第二准直组件r 、2'以使所述第一、第二准直组件r 、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的套筒3' (Holder)、套设于所述套筒3'上的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外壳4'、以及滤波膜 (Filter)5'。所述外壳4'的内壁通过玻璃胶6'与所述套筒3'的外壁固定。另外,在 所述在线滤波器两端还设有固定和保护光纤的橡胶管7'。所述第一、第二准直组件1'、 2'分别包括第一、第二陶瓷插针11' 、21'、通过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11' 、21'固定 的第一、第二透镜12' 、22' (Lens)、套设在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ll' 、21'外并与套 筒3'固定连接的玻璃管13' 、23'、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11' 、21'中心的第一、 第二光纤14' 、24'。所述滤波膜5'镀设在所述第一透镜12'或第二透镜22'的内端面 上。 工作时,当入射光经由第一光纤14'进入到在线滤波器内时,先后经过所述第一 准直组件l'的准直、所述滤波膜5'的过滤以及所述第二准直组件2'的准直后,从所述 第二光纤24'输出。当然,入射光也可从第二光纤24'输入,再从第一光纤14'输出。 采用上述结构的在线滤波器的缺陷在于,结构复杂、所用零部件较多。而且还需采 用两个成本较高的透镜,这些都使得其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线滤波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在线滤波器,包括外 壳、位于所述外壳内对应所述外壳两端位置并且前端面朝内的第一、第二陶瓷插针、穿设于 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的第一、第二光纤、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之间的滤 波组件,所述滤波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光纤之间的滤波膜。 这样,当入射光经过所述第一光纤后,经过滤波膜滤除杂波,即从第二光纤输出, 反之亦然。本技术利用光纤之间的光波传递,代替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多个准直器的做 法,不仅成本降低,而且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在线过滤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省略第三光纤和两个第三陶瓷插针时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参照图2,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在线滤波器包括外壳1、位于所述 外壳1内对应所述外壳1两端位置并且前端面朝内的第一、第二陶瓷插针2、3、穿设于所述 第一、第二陶瓷插针2、3的第一、第二光纤4、5、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2、3之 间的滤波组件6,所述滤波组件6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陶瓷插针61 、穿设于所述第三陶瓷插针 61的第三光纤62以及设在所述第三陶瓷插针61 —端的滤波膜63。这样,当入射光经过所 述第一光纤4后即进入到第三光纤62,经过滤波膜滤63除杂波,即从第二光纤5输出,反之 亦然。本实施例利用光纤之间的光波传递,代替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多个准直器的做法,不仅 成本降低,而且结构简单。 以下对上述各组成部分分别作详细介绍。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组件6包括两个沿所述外壳1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三陶瓷插 针61以及一陶瓷插针连接件64,所述第三光纤62同时穿设于所述两个第三陶瓷插针61。 所述两个第三陶瓷插针61的前端面分别朝向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2、3的前端面,所述 陶瓷插针连接件64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两个第三陶瓷插针61的后端以实现两个第三陶 瓷插针61的固定精确连接。所述滤波膜63可设在所述两个第三陶瓷插针61中任意一个 的前端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波膜63设在靠近所述第二陶瓷插针3的第三陶瓷插针61 的前端面上,所述第三光纤62的一端位于所述滤波膜63内侧并与所述第二光纤5对正,其 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纤4间隔0-3 ii m。即可与所述第一光纤4接触或者间隔3 y m以下的 空隙,都能保证第一、第二光纤4、5和第三光纤62之间光的顺利高效地传递。当然,也可将 所述滤波膜63设在靠近所述第一陶瓷插针3的第三陶瓷插针61的前端面上,使所述第三 光纤62的一端位于所述滤波膜63内侧并与所述第一光纤4对正,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光 纤5间隔0-3ym。由于陶瓷插针的前端的精度很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 2、3和两个第三陶瓷插针61之间都是通过前端面实现对接的。从而保证了整个在线滤波器 的精度和可靠性。所述陶瓷插针连接件64为一呈T字形且中空的金属件。所述第一、第二 陶瓷插针2、3与所述两个第三陶瓷插针61对接位置分别套设有定位套筒7。这样,通过两 个定位套筒7即将所述滤波组件6和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2、3以及第一、第二光纤4、5 联为一体。 生产装配时,可先将两个第三陶瓷插针61通过陶瓷插针连接件64固定连接,并在 其中穿设第三光纤62,再在其中一个第三陶瓷插针61的前端面上镀设滤波膜63,这样就完 成了滤波组件6的组装。随后,利用两个定位套筒7分别将带有第一、第二光纤4、5的第一、 第二陶瓷插针2、3固定在滤波组件6的两端,并使所述第一、第二光纤4、5和第三光纤62 的间隔保持在0-3 ii m。最后,将滤波组件6连同第一、第二陶瓷插针2、3和第一、第二光纤 4、5通过玻璃胶8封装在所述外壳1内,并在外壳1的两端加上端盖9。 另外,对于所述滤波组件6,所述也可采用一个两端均具有较高精度的陶瓷插针, 代替上述由两个第三陶瓷插针61以及陶瓷插针连接件64所组成的陶瓷插针组。 甚至,对于所述滤波组件6,还可以省略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光纤62、两个第三陶瓷 插针61,而只保留滤波膜63,并将所述滤波膜63设在所述第一或第二陶瓷插针的前端面 上。请参照图3,工作时,当入射光经过所述第一光纤4后,经过滤波膜63滤除杂波,即从第 二光纤5输出,反之亦然。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在线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对应所述外壳两端位置并且前端面朝内的第一、第二陶瓷插针、穿设于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的第一、第二光纤、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之间的滤波组件,所述滤波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光纤之间的滤波膜。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膜设在所述第一或第二陶 瓷插针的前端面上。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陶 瓷插针、穿设于所述第三陶瓷插针的第三光纤,所述滤波膜设在所述第三陶瓷插针一端。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线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组件包括两个沿所述外壳 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三陶瓷插针以及一陶瓷插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线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对应所述外壳两端位置并且前端面朝内的第一、第二陶瓷插针、穿设于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的第一、第二光纤、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陶瓷插针之间的滤波组件,所述滤波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光纤之间的滤波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仲明雷剑
申请(专利权)人:莱特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