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8027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包括一盒体、用于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盒体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向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墨的出墨口,储墨腔包括用于盛装墨水的第一墨水袋和用于墨水量检测的与第一墨水袋相连通的第二墨水袋,第一墨水袋由密封膜和墨盒壁组成,所述第一墨水袋内设置有弹性部件。可通过第一墨水袋内部的弹性部件的控制调节第一墨水袋和第二墨水袋内墨水用尽的顺序,保证不会出现盛装墨水的第一墨水袋首先干瘪而用于检测的第二墨水袋后干瘪的情况,解决了因此而导致的打印口墨水供给不足和打印头烧坏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
技术介绍
现有的喷墨打印技术中,有一类喷墨打印机采用非在轴式墨水供给设计,这种打 印机可替换的墨水盒位于打印头的下方,采用一个抽吸泵将墨水泵入打印头上方的不可替 换的墨水盒中,打印头上方的墨盒与喷嘴连通,并有负压机构来保持墨水。此类打印机的可 替换的墨盒只起到盛装墨水的作用。但这种可替换的墨盒是恒压结构,上部的导气孔在装 机后就打开了,空气与墨盒内部的墨水直接接触。这样一来,墨水盒内部的墨水容易挥发, 并且易与空气中的杂质反映(如图l所示)。 于是人们专利技术了一种带墨水袋的可替换的墨盒来配合此打印机使用。这样的墨盒 没有与空气导通的通道,所以不会与空气接触。但由于要配合打印机墨水量用尽时检测的 要求,此种墨盒将墨水袋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配合检测使用, 一部分用来盛装墨水,两者是 相通的。为了墨盒装机检测的需要,检测部分墨水袋采用硅胶膜密封。由于打印机内部程 序设定,在打印机检测部件提示墨尽后,还要打印2-3ml墨水,打印机才正式提示墨尽,并 停止打印。由于两部分墨水袋的密封材料不同,所以对抽吸力的反映较难控制,经常会出现 盛装墨水的墨水袋首先干瘪,检测墨水袋后干瘪的情况。此时检测部件检测到墨尽时,墨盒 内已不足2ml墨水。这样以来,会导致打印口墨水供给不足,打印头烧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以解决现有用于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因会出现盛装墨水的第一墨水袋首先干瘪而用于检测的第二墨水袋后干瘪的情况导致的打印口墨水供给不足和打印头烧坏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包括一盒体、用于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所述盒体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向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墨的出墨口,所述储墨腔包括用于盛装墨水的第一墨水袋和用于墨水量检测的与第一墨水袋相连通的第二墨水袋,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墨水袋内设置有弹性部件。 所述第一墨水袋由密封膜和墨盒壁组成。 所述第一墨水袋由密封膜组成。 所述第二墨水袋由密封部件和墨盒的后盖组成,所述第一墨水袋内部的弹性部件在完全形变后产生的弹力大于第二墨水袋密封部件形变所需的力。 所述弹性部件一端固定于墨盒壁,另一端抵接密封膜。 所述弹性部件一端固定于密封膜,另一端抵接墨盒壁。 所述弹性部件为不与墨水产生化学反映的材料制成的弹簧或弹片。 所述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包括与打印机上第一传感器匹配的第一检测部件和与打印机上第二传感器匹配的第二检测部件,所述盒体设置出墨口的前壁上设 置有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一端与盒体的前壁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弯曲可与打印机墨 盒容纳空间的壁抵接,所述复位部件上设置有支撑位;所述第二检测部件包括可活动杆件 和设置于盒体的固定轴,所述可活动杆件通过固定轴与盒体转轴连接,并被所述复位部件 上的支撑位支撑。 所述支撑位为设置于复位部件中部的支撑缝。 所述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墨水袋上的软体支撑 帽,所述复位部件在可活动杆件的重力作用下可与可活动杆件下边抵接,所述软体支撑帽 位于可活动杆件在重力作用下下垂的对应位置处以在可活动杆件位置调节件超过软体支 撑帽时抵接可活动杆件。 所述盒体设置出墨口的前壁上设置有一卡位,所述复位部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卡位 与所述盒体固定连接。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第一墨水袋由密封膜和墨盒壁组成,第一墨水袋 内设置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一端固定于墨盒壁上,另一端抵接密封膜。可通过第一墨水袋 内部的复位部件的控制调节第一墨水袋和第二墨水袋内墨水用尽的顺序,保证不会出现盛 装墨水的第一墨水袋首先干瘪而用于检测的第二墨水袋后干瘪的情况,解决了因此而导致 的打印口墨水供给不足和打印头烧坏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与本技术配合的墨盒仓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装机前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装机后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第二墨水袋抵接第二检测部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墨水量充足时的全剖视图。 图9为本技术墨水用尽时的全剖视图。 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其中1盒体,2盒盖,3出墨口 , 4软体支撑帽,5可活动杆件,6复位部件,7第一检 测部件,8固定轴,9卡位,10墨盒仓,101打印机进墨口 , 102第二传感器,103凸起,104第 一传感器,105墨盒仓盖,201第一墨水袋,202第二墨水袋,203弹性部件,204墨水通道口 , 205固定位,206墨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4所示,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包括盒体1、盒盖2、用于检测墨盒 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盒体1包括用于储存墨水206的储墨腔、向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墨 的出墨口 3、大气进口,储墨腔包括用于盛装墨水的第一墨水袋201和用于墨水量检测的与 第一墨水袋201间通过墨水通道口 204相连通的第二墨水袋202,第一墨水袋201由密封膜和墨盒壁组成,当然也可以只由密封膜组成,第一墨水袋201内设置有弹性部件203,弹性 部件203 —端通过固定位205固定于墨盒壁上,另一端抵接密封膜,第二墨水袋202由密封 部件和墨盒的后盖组成,第一墨水袋201内部的弹性部件203在完全形变后产生的弹力大 于第二墨水袋202密封部件形变所需的力,弹性部件203为不与墨水产生化学反映的材料 制成的弹簧或弹片;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包括与打印机上第一传感器104匹 配的第一检测部件7、与打印机上第二传感器102匹配的第二检测部件和设置于第二墨水 袋202上的软体支撑帽4,盒体1设置出墨口 3的前壁上设置有复位部件6,复位部件6 — 端与盒体l的前壁通过卡位9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弯曲可与打印机墨盒容纳空间的壁抵 接,复位部件6上设置有支撑位,支撑位为设置于复位部件6中部的支撑镂空部;第二检测 部件包括可活动杆件5和设置于盒体1的固定轴8,可活动杆件5通过固定轴8与盒体1转 轴连接,并被复位部件6上的支撑位支撑,复位部件6在可活动杆件5的重力作用下可与可 活动杆件5下边抵接,软体支撑帽4位于可活动杆件5在重力作用下下垂的对应位置处以 在可活动杆件5位置调节件超过软体支撑帽4时抵接可活动杆件5。 在墨盒装入打印机的过程中,打印机内的两传感器都处于接通状态。随墨盒装机 深入,光从第二传感器102发射部发出,经可活动杆件5遮挡部遮挡而无法回到第二传感 器102的接收部,此状态第二传感器102光路断开,而第一传感器104未接触第一检测部件 7属于接通状态。然后光从第二传感器102发射部发出,由于弹性部件203接触墨盒仓10 壁上的凸起103,弹性部件203发生位移,不再支撑检测部件,检测部件的遮挡部发生位移, 且在第二传感器102运动方向上的位移量大于第二传感器102,这时遮挡部已经划过第二 传感器102感应位置(如图5所示),光线射到第二传感器102的接收部,此状态第二传感 器102光路接通,而第一传感器104的发射部发出的光被第一检测部件7遮挡,第一传感器 104光路处于断开状态。随墨盒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包括一盒体、用于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所述盒体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向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墨的出墨口,所述储墨腔包括用于盛装墨水的第一墨水袋和用于墨水量检测的与第一墨水袋相连通的第二墨水袋,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墨水袋内设置有弹性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啸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