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的电容式触摸屏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9676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触摸传感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抗干扰的电容式触摸屏及电子设备,所述电容式触摸屏包括显示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之上的透明触摸面板、与所述透明触摸面板连接的触摸面板控制电路;其中所述透明触摸面板包括由透明导电介质制成的触摸感应电路层和屏蔽电路层,所述屏蔽电路层的四周设置有连接至所述触摸面板控制电路的参考接地点的低阻抗接地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把用ITO材料制作的触摸面板或触摸屏的屏蔽电路层由单点接地的方式改为多点接地或面接地的方式,提高了触摸面板抗显示设备干扰的能力,而且不用为降低方块电阻刻意去加厚ITO屏蔽层,也有助于保证整体的透光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触摸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抗干扰的电容式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当今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提供了触摸操作界面,各种触摸界面中,包括有触摸按 键、触摸滑条或触摸滑轮、以及触摸面板或触摸屏。在触摸面板的方案中,显示设备处于触 摸面板的正下方,显示设备对触摸面板的干扰信号会引起触摸面板的定位不准、定位点的 坐标抖动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触摸面板的电气性能。 为了解决显示设备对触摸面板的干扰问题,大多采用在触摸面板和显示设备之 间,即在触摸面板的正下方和显示设备的正上方用IT0(氧化铟锡)材料设计屏蔽层的方案。 附图1所示为现有的IT0屏蔽层方案,外框1表示整个IT0屏蔽层,内框2表示ITO屏蔽层的可视区,两个框中间的部分是ITO屏蔽层的非可视区。由于ITO是一种透明的导电材料,存在一定的方块电阻,造成屏蔽层上各点的面电阻差异很大,靠近接地点3的地方的面电阻小,可以通过接地点3泄放掉显示设备对触摸面板产生的干扰信号;而远离接地点3的地方的面电阻大,此时接地点3不能泄放掉显示设备对触摸面板产生的干扰信号,对整个触摸面板而言出现显示设备对触摸面板产生的干扰无法滤除的情况。 为了降低屏蔽层的方块电阻,使屏蔽层上各点的面电阻趋于一致,达到屏蔽显示设备对触摸面板干扰的目的,工艺上常用加厚的IT0屏蔽层或提高铟锡氧化物中锡所占的比例的办法来降低方块电阻。但因为增加ITO(氧化铟锡)屏蔽层的厚度或增大铟锡氧化物中锡所占的比例又对触摸面板的透光性有很大影响,所以此方法不能成为最优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的电容式触摸屏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抗干扰的电容式触摸屏无法兼顾高透光率和对显示设备的强抗干扰性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显示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之上的透明触摸面板、与所述透明触摸面板连接的触摸面板控制电路;其中所述透明触摸面板包括由透明导电介质制成的触摸感应电路层和屏蔽电路层,所述屏蔽电路层的四周设置有连接至所述触摸面板控制电路的参考接地点的低阻抗接地区。 进一步地,所述低阻抗接地区为一由覆盖在所述屏蔽电路层非可视区之上的低阻 抗导电材料制成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低阻抗导电材料为银浆或铝箔。 进一步地,所述低阻抗接地区包括设置在所述屏蔽电路层非可视区的多个接地 端,所述多个接地端均连接到所述触摸面板控制电路的参考接地点。3 进一步地,所述低阻抗接地区为压接在所述屏蔽电路层非可视区之上的金属框, 所述金属框连接到所述触摸面板控制电路的参考接地点。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抗干扰的电容式 触摸屏。 本技术通过把用ITO材料制作的触摸面板或触摸屏的屏蔽电路层由单点接 地的方式改为多点接地或面接地的方式,提高了触摸面板抗显示设备干扰的能力,而且不 用为降低方块电阻刻意去加厚IT0层,也有助于保证整体的透光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触摸面板中IT0屏蔽层的设计原理图; 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电路层的设计原理图; 图3是图2所示触摸面板的接地区与触摸面板控制电路的参考接地点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电路层的设计原理图; 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电路层的设计原理图; 图6是触摸面板的屏蔽层没有采用上述低阻抗接地区时干扰源的电场分析图; 图7是触摸面板的屏蔽层采用上述低阻抗接地区时干扰源的电场分析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本技术实施例中,在ITO屏蔽层的四周(即非可视区内)设置低阻抗接地区, 该低阻抗接地区连接至触摸面板控制电路的参考接地点。其中该低阻抗接地区可以为一 覆盖在ITO屏蔽层非可视区之上的低阻抗导电材料,也可以为设置在非可视区的多个接地 端,还可以为压接在非可视区之上的金属框,分述如下。 图2是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电路层的设计原理,为了便于描 述,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2,外框1表示整个IT0屏蔽层,内框2表示ITO屏蔽层的可视区,两个框中间的部分是IT0屏蔽层的非可视区,非可视区具有一接地端3。非可视区四周覆盖低阻抗导电材料4,低阻抗导电材料4的线路在下方接地区与触摸面板控制电路的参考接地点相连,如图3所示,实现降低ITO屏蔽层远端阻抗,滤除显示设备对触摸面板的干扰。 进一步地,上述低阻抗导电材料4可以为银桨,也可以为铝箔。 图4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电路层的设计原理,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低阻抗接地区包括设置在屏蔽电路层非可视区的多个接地端3,所述多个接地端3均连接到触摸面板控制电路的参考接地点,实现降低ITO屏蔽层远端阻抗,滤除显示设备对触摸面板的干扰。 图5示出了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电路层的设计原理,与上述第一、 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低阻抗接地区为压接在屏蔽电路层非可视区的ITO上的金属框5,金属框5也连接到触摸面板控制电路的参考接地点,实现降低IT0屏蔽层远端阻抗,滤除 显示设备对触摸面板的干扰。 图6、图7分别是屏蔽层没有采用上述低阻抗接地区时和采用上述低阻抗接地区时干扰源的电场分析对比。由图6可以看出干扰源距离零电势点较远时,没有快速到零电势的通路,导致该区域保持较高电势(其中区域A到区域J的电势递减),与触摸面板检测通道形成耦合干扰强,影响电容检测的稳定性。而对于图7,干扰源的电势则降低很快(其中区域E到区域A的电势递减),干扰源影响区域很小,静电感应形成的电势的干扰衰减也会很快,与触摸面板检测通道形成耦合干扰微弱,不会影响电容检测的稳定性。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干扰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显示单元、位于显示单元之上的透明触摸面板、与透明触摸面板连接的触摸面板控制电路,其中透明触摸面板又包括由透明导电介质制成的触摸感应电路层、和其下方的屏蔽电路层,该屏蔽电路层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设计。 上述抗干扰的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应用中任何具有触摸屏功能的电子设备中,如各 种自助式智能终端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显示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之上的透明触摸面板、与所述透明触摸面板连接的触摸面板控制电路;其中所述透明触摸面板包括由透明导电介质制成的触摸感应电路层和屏蔽电路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路层的四周设置有连接至所述触摸面板控制电路的参考接地点的低阻抗接地区。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抗接地区为一由覆盖在 所述屏蔽电路层非可视区之上的低阻抗导电材料制成的区域。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抗导电材料为银浆。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抗导电材料为铝箔。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显示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之上的透明触摸面板、与所述透明触摸面板连接的触摸面板控制电路;其中所述透明触摸面板包括由透明导电介质制成的触摸感应电路层和屏蔽电路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路层的四周设置有连接至所述触摸面板控制电路的参考接地点的低阻抗接地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学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