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屏触控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3516 阅读:5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触控笔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容屏触控笔,所述触控笔包括笔本体、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所述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设置于笔本体内,所述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平行设置,所述触控笔还包括弹簧和压力检测电路,所述弹簧套装于笔尖电极上,所述弹簧与笔尖电极受力移动方向相同的一侧固定于笔本体内,笔尖电极受力时带动弹簧的另一侧一起移动,所述压力检测电路检测笔尖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并将所述电容转换为笔尖电极所受到的压力指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电容检测原理,实现触控操作时对电容屏触控笔所受到的压力进行检测,方案简单可靠,灵敏度高,用户体验真实。(*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屏触控笔
本技术涉及触控笔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屏触控笔。
技术介绍
随着触控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采用触控方式进行人机交互。目前移动终端所采用的触控屏主要有电容式触控屏和电阻式触控屏两种,其中电容式触控屏以其良好的清晰度、透光率和触感,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移动终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电容式触控屏除了可以用手指直接触控操作以外,还可以通过电容屏触控笔替代手指进行触控操作。电容屏触控笔若要达到比较好的用户体验,就必须和真正的笔一样,依据手写用力大小产生笔迹粗细的效果。由此,在电容屏触控笔的设计中就需要加入压力检测功能。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压力检测,例如通过光电检测、压电检测和压力电阻检测等。但上述方案均需要专门的传感器才能实现,成本较高,体积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容屏触控笔,采用电容检测原理,实现触控操作时对电容屏触控笔所受到的压力进行检测,方案简单可靠,灵敏度高,用户体验真实。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电容屏触控笔,所述触控笔包括笔本体、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所述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设置于笔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屏触控笔,所述触控笔包括笔本体、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所述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设置于笔本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平行设置,所述触控笔还包括弹簧和压力检测电路,所述弹簧套装于笔尖电极上,所述弹簧与笔尖电极受力移动方向相同的一侧固定于笔本体内,笔尖电极受力时带动弹簧的另一侧一起移动,所述压力检测电路检测笔尖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并将所述电容转换为笔尖电极所受到的压力指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屏触控笔,所述触控笔包括笔本体、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所述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设置于笔本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平行设置,所述触控笔还包括弹簧和压力检测电路,所述弹簧套装于笔尖电极上,所述弹簧与笔尖电极受力移动方向相同的一侧固定于笔本体内,笔尖电极受力时带动弹簧的另一侧一起移动,所述压力检测电路检测笔尖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并将所述电容转换为笔尖电极所受到的压力指标。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本体包括笔头和笔身,所述笔尖电极的一部分设置于笔头内,所述感应电极设置于笔身内,所述笔头和笔身之间设有一隔板,在所述隔板上开有一供笔尖电极移动穿过的笔尖电极通道,穿过所述笔尖电极通道的笔尖电极的另一部分位于笔身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与笔尖电极受力移动方向相同的一侧固定于隔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尖电极通道的形状与移动穿过所述笔尖电极通道的笔尖电极部分的截面形状类似。5.根据权利要求I 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平行交错设置,笔尖电极受力移动使笔尖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正对面积变大。6.根据权利要求I 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另一侧与笔尖电极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包括积分电路、采样电路、笔尖压力指标量化模块和压力数据输出模块,一激励信号与笔尖电极连接,所述笔尖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耦合,所述感应电极与积分电路、采样电路、笔尖压力指标量化模块和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锐卓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