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机螺旋叶片的边缘保护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7635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行业的离心机专业,一种离心机螺旋叶片的边缘保护瓦结构,包括连接板(2)和陶瓷保护瓦(3);连接板(2)的后背下半部挖去一片矩形凹口(2a),定位配置在螺旋叶片(1)边缘,连接板(2)与螺旋叶片(1)结合处以焊接方式相接合;陶瓷保护瓦(3)以胶水粘接方式与连接板(2)两直角面粘合;螺钉(3c)从陶瓷保护瓦(3)一侧穿入与连接板(2)相连接,连接板(2)上开设螺纹孔(2c),陶瓷保护瓦(3)上开设与螺钉头相匹配的螺钉沉孔(3b);沿L状连接板(2)的内直角边突起或凹入一矩形条(2b),在陶瓷保护瓦(3)的相应配合位置凹入或突起一矩形条(3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为连接板和陶瓷保护瓦两部分,各自发挥自身特点,装配连接方便,大大延长螺旋叶片和离心机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行业的离心机专业,具体系离心机主要工作部件一种螺旋叶 片耐磨性能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卧式螺旋离心机是依靠固液两相的密度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加快固相颗 粒的沉降速度来实现固液分离的分离机械。随着近代环境保护、三废治理发展的需要,对于 工业废水和污泥脱水处理的要求都逐渐提高。由于卧螺离心机独具连续操作、处理量大、适 应性强等特点因此发展非常迅速。在沉降式卧螺离心机中,污泥由污泥进料管送入转鼓后,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 力作用下,立即被转入转鼓腔内。污泥颗粒由于比重较大,离心力也大,因此被甩贴在转鼓 内壁上,形成固体层;水分由于密度较小,离心力小,因此只能在固环层内侧形成液体层,称 为液环层。固环层的污泥在螺旋输送器的缓慢推动下,被输送到转鼓小端法兰的出渣口连 续排出,液相层的液体通过大端法兰上的出液口排出。螺旋输送器是卧螺离心机中的核心部件,对物料的分离和沉渣的输送有着重要的 作用。而螺旋叶片是卧螺离心机中最易磨损的部位。为了减少和避免螺旋叶片的磨损,传统 的处理方法是对叶片推料面进行硬化处理,如采用喷涂高硬度的合金,或者在螺旋叶片的 边缘焊接合金块或采用粘结合金瓦片。在大多数场合,以上措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近年 来,随着卧螺离心机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如钢铁行业、微粉行业、石油行业,对螺旋叶片 的耐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办法已难以有效解决,亟需寻找一种更耐磨的保护方式。与此 同时,国内陶瓷行业迅猛发展,多种性能优异的耐磨陶瓷已在一些需要耐磨的场合得到应 用。且由于陶瓷的价格优势,受到了众多离心机厂家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陶瓷的热脆性及 不可焊接性,成为应用在螺旋叶片保护上的一道难题。有将陶瓷保护瓦由胶水粘结在螺旋 叶片上些报导,但是螺旋叶片在离心机中的受力情况是非常恶劣,承受的反作用强度很大, 对胶水的粘合要求和质量很高,当出现其中一块脱落的话,该缺口会成为“突破口”,后续保 护瓦的受力更加大,更容易脱落,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螺旋叶片出故障,排除故障、修复将是 代价很大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保护瓦与螺旋叶片的连接结构,使得既连接牢 固,又便于操作,成本低的结构。本技术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种离心机螺旋叶片的边缘保护瓦结构,所述保护瓦结构包括截面呈L状的金属 材质连接板和呈矩形体的陶瓷保护瓦;连接板的后背下半部挖去一片与螺旋叶片边缘相吻合的矩形凹口 ;连接板以后背矩形凹口定位配置在螺旋叶片边缘,连接板与螺旋叶片结合处以焊接方式相接合;陶瓷保护瓦以胶水粘接方式与L状连接板的两直角面粘合;螺钉从陶瓷保护瓦一侧穿入与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上开设螺纹孔,陶瓷保护瓦 上开设与螺钉头相匹配的螺钉沉孔;沿L状连接板的内直角边突起或凹入一矩形条,在陶瓷保护瓦的相应配合位置凹 入或突起一矩形条。本文中所称的“矩形体”其实并非绝对的矩形,由于螺旋叶片外围的母线是螺旋圆 线,因此,无论连接板还是陶瓷保护瓦部件与螺旋叶片外围母线平行的线并非直线,而是呈 一定弧度的圆弧线,文中为了易于理解,采用了矩形体的表述方式。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保护瓦结构分为截面呈L状的金属材质连接板和 呈矩形体的陶瓷保护瓦两部分,各部分分别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作用,陶瓷保护瓦为陶瓷 材质,耐磨力强,起旋转推磨作用。连接板后背下半部挖去的矩形凹口与螺旋叶片边缘相吻合,便于正确、准确、严格 定位。连接板与螺旋叶片均为金属材质,结合处可以焊接方式牢固、方便接合。陶瓷保护瓦以胶水粘接方式与L状连接板的两直角面粘合;螺钉从陶瓷保护瓦一 侧与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上开设螺纹孔,陶瓷保护瓦上开设与螺钉头相匹配的螺钉沉孔; 陶瓷保护瓦与L状连接板之间既由胶水相互粘接,又由螺钉将两者穿接在一起,使得陶瓷 保护瓦可以通过连接板牢固地固定在螺旋叶片上。由于两者之间仅用一枚螺钉连接,为了防止两者绕一个螺钉为支点相互旋转、错 位,因此本技术在两者之间,沿L状连接板的内直角边突起或凹入一矩形条,而在陶瓷 保护瓦的相应配合位置凹入或突起一矩形条,两者相互嵌入,则不可能产生任何错位,在胶 水和螺钉的作用下,确保绝不松动而完成本技术的目的。进一步,在所述陶瓷保护瓦的螺钉沉孔上配置陶瓷圆形塞盖。进一步,两条与螺旋叶片边缘相平行的连接板与螺旋叶片结合缝处,各以均勻的 三点位置以点焊方式接合。进一步,所述连接板后背下半部挖去一片矩形凹口的高度为后背总高度的50%, 上下公差为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①本技术分为连接板和陶瓷保护瓦两部分,各自 分别发挥自身材质的特点、作用;②陶瓷保护瓦为陶瓷材质,有极强的耐磨性,延长螺旋叶 片的使用寿命,也即延长了离心机的使用寿命;③螺旋叶片采用陶瓷材质,推磨能力提高, 也有利整个离心机的离心效果和效率的提高;④连接板和螺旋叶片由矩形凹口定位,便于 安装、焊接;⑤陶瓷保护瓦和连接板,通过胶水、螺钉以及矩形条的镶嵌,绝无错位、松动、脱 落之虞,工作安全可靠,避免了故障后的拆装维修成本且耽误工时;⑥延长部件寿命、避免 故障、减少修理、提高离心质量、效率均能由此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⑦所有采用的结构、手 段、材料均为现有常规技术,但是由此的设计和组合便产生了突出有优点和显著的进步,每 台离心机上需装置大量保护瓦,随着基本建设的大规模投入,离心机用量很大,因此本实用 新型的成功研制、推出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离心机螺旋叶片的边缘保护瓦结构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陶瓷保护瓦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螺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连接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局部螺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螺旋叶片平面相平行的视角方向观察;图7是离心机总配置的结构示意图,能显示本技术机构装配、使用的对象在 总装置中的位置;图8是图5的右视图;图9是图8从左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0是图9背面位置的立体图;图11是图3的右视图;图12是图11从左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背面位置的立体图。图中,1是螺旋叶片,2是连接板,2a是矩形凹口,2b是矩形条,2c是螺纹孔,3是陶 瓷保护瓦,3a矩形条,3b是螺钉沉孔,3c是螺钉,3d是圆形塞盖,k是焊接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种离心机螺旋叶片的边缘保护瓦结构,所述保护瓦结构包括截面呈L状的金属 材质连接板2和呈矩形体的陶瓷保护瓦3 ;连接板2的后背下半部挖去一片与螺旋叶片1 边缘相吻合的矩形凹口 2a ;连接板2以后背矩形凹口 2a定位配置在螺旋叶片1边缘,连接 板2与螺旋叶片1结合处以焊接方式相接合;陶瓷保护瓦3以胶水粘接方式与L状连接板 2的两直角面粘合;螺钉3c从陶瓷保护瓦3 —侧穿入与连接板2相连接,连接板2上开设 螺纹孔2c,陶瓷保护瓦3上开设与螺钉头相匹配的螺钉沉孔3b ;沿L状连接板2的内直角 边突起或凹入一矩形条2b,在陶瓷保护瓦3的相应配合位置凹入或突起一矩形条3a。在所述陶瓷保护瓦3的螺钉沉孔3b上配置陶瓷圆形塞盖3d。便于陶瓷圆形塞盖 3d对螺钉的保护。两条与螺旋叶片1边缘相平行的连接板2与螺旋叶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机螺旋叶片的边缘保护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瓦结构包括截面呈L状的金属材质连接板(2)和呈矩形体的陶瓷保护瓦(3);连接板(2)的后背下半部挖去一片与螺旋叶片(1)边缘相吻合的矩形凹口(2a);连接板(2)以后背矩形凹口(2a)定位配置在螺旋叶片(1)边缘,连接板(2)与螺旋叶片(1)结合处以焊接方式相接合;陶瓷保护瓦(3)以胶水粘接方式与L状连接板(2)的两直角面粘合;螺钉(3c)从陶瓷保护瓦(3)一侧穿入与连接板(2)相连接,连接板(2)上开设螺纹孔(2c),陶瓷保护瓦(3)上开设与螺钉头相匹配的螺钉沉孔(3b);沿L状连接板(2)的内直角边突起或凹入一矩形条(2b),在陶瓷保护瓦(3)的相应配合位置凹入或突起一矩形条(3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年凯曲世强卢彦俊郭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