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复合型生态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323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复合型生态浮床,其包括浮床、固定装置,浮床内填充有植物种植基,其下挂有悬挂填料,浮床置于水体中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护岸上,浮床包括浮框、承托网,承托网为经裹塑处理的钢丝网,其制成筐形结构挂于浮框上,浮框可以为长方形结构密闭浮框,承托网对应为四边折起的长方体筐形。固定装置与浮框之间采用绳索连接,其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内套管设于外套管内,外套管开有端到端的滑槽,滑槽侧的内套管上设有连接浮框的固定卡,外套管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于护岸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方便,使用寿命长,净水功能强大,无二次污染,植物根系和人造悬浮填料结合使用,大大增强了浮床的微生物挂膜作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挂靠于垂直硬质护岸外侧的生态浮床,具体涉及一种河道, 以及河口污染水域水质净化的生态浮床。
技术介绍
水域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域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环境 问题。在加强排污监管和污染治理的同时,如何加强水域水体的各种生物活动,也成为治理 污染水域的一种重要途径。生态浮床能很好的促进水域水体的各种生物和微生物活动,从 如何为植被提供生长载体来看,现有的生态浮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孔穴式的;一类是 网式的。前者,如在泡沫板或类似材料上打孔制成,然后将植物插入该孔穴中,植物的根系 从浮床底部伸出。这类浮床虽然能满足植物不倒伏和浮在水面上生长的要求,但也有一些 不足(1)所挖孔穴空隙不能随植物生长而变化,往往会出现,栽种的初期要设法增加植株 的稳定性,在孔穴中加入海绵等来增加紧固性,到了栽种的后期,原来看似过大的孔穴又可 能成为植物继续生长的限制因素。(2)泡沫板等表面光滑,很难生物挂膜,对生态浮床净水 功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3)这类材料透气 性差,几乎完全隔绝了空气和水之间的氧传递, 损害了空气对水体的富氧作用。(4)泡沫板等容易损坏,损坏后将成为不可生物降解的白色 垃圾,引起二次污染。这类生态浮床也有用竹子制作的报道,但是竹子是一种稀缺资源,特 别是在中国北方,大量使用比较困难。另一种做法就是利用网线或者网状物承载植物生长。 例如李兆华专利技术的“网线植物水培浮床”和“全塑组合式植物水上栽培浮床”,等等。此外, 也有用塑料瓶打孔制作的植物水培养浮床,植物根系可以伸出原有空间,伸展到水体之中, 但几乎完全依靠植物,没有很好的发挥生物膜的净水功能。也有关于在浮床下部挂设填料 的专利技术,填料是聚烯烃、聚酰胺的合成物。例如操家顺等专利技术的“浮床植物及生物膜复合 技术原位净化受污染河水方法”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生态浮床,具有高效的净化能力,且其成 本低廉,加工方便,寿命长。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复合型生态浮床,其包括浮床、固定装置,浮床内填充有植物种植基,其下挂 有悬挂填料,浮床置于水体中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护岸上,浮床包括浮框、承托网,承托网 为经裹塑处理的钢丝网,其制成筐形结构挂于浮框上。进一步,所述浮框上设有若干第二塑料块,第二塑料块由两片大小不同的塑料片 粘贴而成,外层塑料块长于内层,在外层塑料块与浮框管壁之间形成挂网沟槽。所述浮框上还设有若干第一塑料块,第一塑料块由两片塑料片分别粘贴于浮框上 形成沟槽。所述浮框为长方形结构密闭浮框,承托网对应为四边折起的长方体筐形。所述固定装置与浮框之间采用绳索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内套管设于外套管内,外套管开有端到端的滑槽,滑槽侧的内套管上设有连接浮框的固定卡,外套管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于护岸上。所述内套管对应外套管滑槽位置的内壁加设肋片。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固定管卡、直角固定卡片、膨胀螺丝,固定管卡一端为半圆结 构对称包覆外套管,另一端连接固定于直角固定卡片上,直角固定卡片的另一端则与固定 于护岸上的膨胀螺丝连接固定。所述外套管设有固定管卡穿过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由三块弧形塑料块粘贴而成,两个较短的塑料块和一个较长塑料块, 较短塑料块粘贴于外套管上,中间间隔一定距离,较大塑料块粘贴于其上,外层塑料块与外 套管管壁之间形成可穿设的孔洞。整个浮床由五大部分组装而成①密封独立浮框②经过裹塑防锈处理的钢丝承托 网③填料种植基④高分子仿生悬挂填料⑤滑动套管固定杆。①密封独立浮框采用抗日光照射能力较强的PP-R管(三型聚丙烯管),四根外 径为IOcm的厚皮PP-R管和四个90°弯头经胶水粘结构成密闭浮框。浮框的内框尺寸为 1000 X 500mm2 (可根据需要改变浮框的形状和尺寸)。②经过裹塑防锈处理的钢丝承托网一毫米的新钢丝网,经四周折边处理后,浸泡 于融化的塑料中,然后捞起,冷却,即成为部件成品。③植物种植基种植基可使用海绵、陶粒、火山玄武岩等净水轻质填料,这些填料 具有表面多微孔,内部网纵横交错,不易结板,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浮 床种植基填料不仅便于种植植被,而且也为各种生物生存提供载体。④高分子仿生悬挂填料可以是聚烯烃和聚酰胺的合成物,或者三元乙丙和聚丙 烯的合成物,该部分没有太多的局限性,只要具有性质稳定,耐气候变化,耐紫外线等特点 的材料都可以成为浮床下部的挂设填料。滑动套管固定杆内外套管采用耐日照的PP-R管制作,保证浮床在平行于陡直河 岸的同一平面内上下移动。外套管被膨胀螺丝固定于陡直护岸,中部可位于常年水位波动 最低点和最高点的中间位置,内层套管通过固定卡和1小段编织绳与浮床相连,这段绳索 实现了浮床和套管固定杆的软连接。内套管可在底部填设一些有浮力的材料,抵消掉内套 管的重力,保证内套管随浮床移动灵活。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本技术充分利用塑料这种 具有原料充足、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的材料,配合使用经过裹塑防 锈处理的钢丝,使浮床的适应性更强,使用寿命更长。整个浮床各部分部件都可以重复多次 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部分组装部件,例如轻质净水填料和高分子人造悬浮填料等, 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承托网悬挂于浮框之上,拆解方便。另外,整个浮床采用滑 动套管连接,对水位波动较频繁的通航河道有很好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是浮床俯视图。图2是浮床承托网和悬挂填料图。图3是浮床横剖面。图4是浮床挂网装置横剖面图。图5是浮床挂网装置纵剖面图。图6是外套管图。图7是内套管图。图8是固定卡示意图。 图9是浮床整体效果图。图10是外套管固定装置水平剖面图。图11是外套管固定装置纵剖面图。其中有浮框1 ;承托网2 ;防滑塑料块3 ;悬浮填料固定绳4 ;人工悬挂填料5 ;重 叠挂网塑料块6 ;外套管7 ;滑槽8 ;内套管9 ;固定卡10 ;膨胀螺丝11 ;固定螺丝12 ;固定孔 13 ;直角固定卡片14 ;护岸15 ;塑料管皮16 ;打孔塑料管17 ;半圆形固定管卡1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浮床部分浮床的主体由浮框1和承托网2构成,浮框1采用抗日光照射能力较强 的PP-R管(三型聚丙烯管),四根外径为IOcm的厚皮PP-R管和四个90°弯头经胶水粘结 构成密闭浮框。浮框1的形状为长方形,内框长1000mm,宽500mm。承托网2由直径Imm的 新钢丝网四周折起构成筐形,四边都需经过折边处理(四边各折入一根与边等长的2. 5mm 粗的铁丝),为能牢固悬挂于浮框1,最后形成的水盆状承托网2经裹塑处理(即浸泡于融 化的塑料中,然后捞起,冷却)后制成浮床成品部件。承托网2的高度为100mm,承托网2内 可以设为方形网格,每个方孔的尺寸为20X20mm。承托网2内部填充有植物种植基,种植 基主要可使用海绵、陶粒、火山玄武岩等净水轻质填料,这些填料具有表面多微孔,内部网纵横交错,不易结板,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承托网2下部连接有悬浮填 料固定绳索4,绳索4上悬挂有高分子人工悬挂填料5,悬挂填料5可以是聚烯烃和聚酰胺, 也可以是三元乙丙和聚丙烯,或者丁腈和聚氯乙烯、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生态浮床,其包括浮床、固定装置,浮床内填充有植物种植基,其下挂有悬挂填料,浮床置于水体中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护岸上,其特征在于:浮床包括浮框、承托网,承托网为经裹塑处理的钢丝网,其制成筐形结构挂于浮框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翔峰徐竟成侯高健陆丽君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