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5954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绳装置,包括:基架;滑架,所述滑架沿基架的纵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架上;上导引辊,所述上导引辊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滑架上;和下导引辊,所述下导引辊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滑架上,其中所述下导引辊位于所述上导引辊下方且在垂直方向上与上导引辊间隔开预定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绳装置中,由于滑架沿基架可移动,因此能够减小上下导引辊对缆绳的磨损、延长缆绳使用寿命,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绳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绞车的导绳装置。
技术介绍
绞车是配装在工程车,越野车,SUV运动车上的随车设备,主要用于汽车救援、装卸或吊装货物等。为了导引绞车的缆绳,在绞车前通常设有导绳装置。图11是一种传统导绳装置100a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导绳装置100a 包括底座101a以及分别可旋转地支撑在底座101a上的上导辊102a和下导辊 103a。使用时,导绳装置100a通常设置在绞车前,且导绳装置100a的纵向(即 上导辊102a和下导辊103a的轴向)与绞车的巻筒的纵向大体一致,缆绳的自 由端从上导辊102a和下导辊103a之间的缝隙Ga穿出用于与被牵引物体相连。传统导绳装置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在巻绕或退绕缆绳时,缆绳会沿巻筒 的纵向(即巻筒的轴向)移动,因此缆绳也相对于上导辊102a和下导辊103a 沿轴向移动,从而上导辊102a和下导辊103a的长度必须适应缆绳的纵向移动 距离(即巻筒的轴向长度),因此导致上导辊102a和下导辊103a尺寸大,加 工困难,成本高;其次,由于巻绕和退绕期间缆绳会相对于上导辊102a和下导 辊103a沿纵向移动,因此在缆绳与上导辊102a和下导辊103a的表面之间会 发生纵向滑动摩擦,从而上导辊102a和下导辊103a和缆绳都会纟皮磨损,缩短 了缆绳及上导辊102a和下导辊103a的使用寿命;再次,如果缆绳的自由端未 施加负载,缆绳松弛,因此在收绳时缆绳无法整齐地巻绕和排列到巻筒上,导 致发生乱绳现象,这不但会损坏缆绳,降低缆绳的使用寿命,甚至会损坏绞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减小导引辊的长度和缆绳的磨损、延长缆绳使用寿命、成 本低的导绳装置。根据本技术的导绳装置包括基架;滑架,所述滑架沿基架的纵向可 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架上;上导引辊,所述上导引辊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滑架上;和下导引辊,所述下导引辊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滑架上,其中所述下导引根据本技术的导绳装置,由于上导引辊和下导引辊能够旋转且能够随 滑架与缆绳一起相对于基架沿纵向移动,因此缆绳与上导引辊和下导引辊之间 在上导引辊和下导引辊的周向上以及在纵向上不会发生滑动摩擦,降低了缆绳 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并且上导引辊和下导引辊的长度可以缩短,从而降 低了成本。根据本技术的导绳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上导引辊的轴线与所述下导引辊的轴线处在同一垂直平面内,且所述由此,根据本技术的导绳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所述下导引辊和/或上导引辊为导引轮的形式,且所述导引轮的外周面上 形成有用于容纳缆绳的周向凹槽。通过将缆绳容纳在周向凹槽内,能够进一步确保缆绳与上导引辊和下导引 辊之间在纵向上不会发生滑动摩擦且滑架能够与缆绳同步地沿纵向相对于基木移动'所述上导引辊和下导? 1辊分别通过第 一和第二销轴支撑在滑架内。 所述滑架通过滚珠在所述基架上移动。滑架通过滚动在基架上移动,能够进一步降低它们之间的磨损。 所述滑架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形成有容纳凹槽,其中所述滚珠容纳在所述 容纳凹槽内。根据本技术的导绳装置进一步包括排绳辊,所述排绳辊可旋转地安装 在滑架上并位于滑架的横向一侧,且所述排绳辊在张紧缆绳的张紧位置与松开 缆绳的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通过设置排绳辊,能够在缆绳自由端没有施加负载的空载状态下张紧缆绳,从而将缆绳整齐地巻绕到绞车的巻筒上,避免乱绳。根据本技术的导绳装置进一步包括分别可摆动地安装到滑架纵向两 侧的两个连接板,所述排绳辊安装在所述两个连接板上以便通过所述两个连接 板的摆动在张紧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公转。根据本技术的导绳装置进一步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滑架的顶面上用于将所述两个连接板保持在预定位置。通过定位组件,能够防止连接板意外转动,从而能够确保排绳辊处于所需 位置。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在形成于滑架顶面上的纵向 凹槽内;和定位销钉,所述定位销钉的上端与所述弹性件相连且下端分别推压 在对应的连接板的外周面上。通过弹性件,能够调节定位组件对连接板的保持力。 每个连接板的外周面上都形成有用于与定位销钉接合的定位槽。 通过设置定位槽,能够进一步增加保持连接板的可靠性。 根据本技术的导绳装置,每个连接板都为扇形且形成有弧形通孔;所述两个连接板和下导引辊通过第二销轴安装到所述滑架上;所述排绳辊通过第 三销轴安装在两个连接板上;及所述上导引辊通过第一销轴安装在所述滑架 上,且所述第 一销轴的两端分别从滑架的纵向两侧延伸出以分别可移动地配合 在两个连接板的弧形通孔内。由此,连接板的安装简单,减少了导绳装置的零件数量,而且连接板的摆 动更加平稳和顺畅。所述基架为中空的平行六面体,其中基架的纵向两侧面敞开且基架的横向 两侧面上分别形成有窗口 。由此,滑架安装到基架内,使滑架免于外界影响,移动更加顺畅。所述滑架具有大体T形纵截面且下部形成有横向贯通的贯通窗形孔,其 中所述上导引辊和下导引辊分别设置在所述贯通窗形孔内且上导引辊和下导 亏1辊的轴线与所述基架的纵向平行并且处于同 一垂直平面内。由此,本技术的导绳装置结构更加紧凑。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6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绳装置的拆分透视图2是图1所示导绳装置处于组装状态的局部剖视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绳装置的滑架的局部剖视横向平面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绳装置的滑架的局部剖视纵向平面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绳装置的连接板的平面示意图6是导引轮形式的下导引辊的剖视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绳装置设在绞车前的示意图8是图7的横向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绳装置处于图9是图7的横向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绳装置处于 负载状态,其中缆绳正巻绕到绞车的巻筒上且排绳辊处于释放位置;图10是图7的横向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绳装置处 于空载状态,其中缆绳正巻绕到绞车的巻筒上且排绳辊处于张紧位置;及图11是传统导绳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 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 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黄向"、"上方"、"下方"、"前"、"垂 直"、"水平"等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 述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例如,在下面的描述中, 附图1中的A方向定义为纵向,B方向定义为横向,附图2中的上下方向定7义为垂直方向。"负载状态,,是指在缆绳的自由端施加有负载的情况下缆绳巻绕到绞车的 巻筒上或从绞车的巻筒上退绕时,导绳装置所处的状态,如图8和图9所示。"空载状态,,是指在缆绳的自由端未施加负载的情况下缆绳被巻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 滑架,所述滑架沿基架的纵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架上; 上导引辊,所述上导引辊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滑架上;和 下导引辊,所述下导引辊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滑架上,其中所述下导引辊位于 所述上导引辊下方且在垂直方向上与上导引辊间隔开预定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惠忠卿兆波包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天铭机电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