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飞专利>正文

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512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蒸汽发生器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包括一壳体,外壳上设有冷水入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的壳体设有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两发热器中间用铝板隔开,铝板上设有用于连通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的隔板孔,两发热器之间设有硅胶密封圈,用螺栓和螺母紧固在一起,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分别连设一温控器,下层发热器侧部连接一具有冷水入口的冷水用铜接头,经过各种多条曲回路径跑到蒸汽发生器的另一侧后经过通汽孔后跑到上部蒸汽发生器,上层发热器固设有出汽铜接头。其有益效果是:蒸汽路径更长,双层锅二次加热,蒸汽汽化效果更好,不会出现蒸汽突然变小或短时间断汽的问题,蒸汽质量会更好些。(*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蒸汽发生器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蒸汽发生器都是单加热器单温控控制的。由于是单加热器单温控控制的,所以容易出现汽化不好以及蒸汽里面带水珠现象。另外由于温控器容易发生跳电现象,所以会出现蒸汽忽大忽小或短时间断汽的现象而严重影响机器的使用品质。基于普通蒸汽发生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包括一壳体,外壳上设有冷水入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的壳体设有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中间用一块铝板隔开,铝板上设有用于连通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的隔板孔,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之间设有用于起到密封作用的硅胶密封圈,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用螺栓和螺母紧固在一起,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分别连设一温控器,下层发热器侧部连接一具有冷水入口的冷水用铜接头,经过各种多条曲回路径跑到蒸汽发生器的另一侧后经过铝隔板的穿孔后跑到上部蒸汽发生器,上层发热器固设具有蒸汽出口的出汽铜接头。所述的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内部设有用于延长加热路径的挡阻部。所述的上层发热器先与上层温控器串联,再和与下层温控器相串联的下层发热器相并联,并联后与机器主电路的保险丝相连接。所述的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用两个螺栓和螺母紧固在一起。两个发热器中间用一块铝板隔开,上下组合时用硅胶密封圈密封,两组发热器用两个螺栓和螺母紧固在一起,每组发热器用单独的温孔器控制,两组发热器并联后通过保险丝保护后接入机器主电路。冷水用铜接头接入下层发热器,经过各种多条曲回路径跑到蒸汽发生器的另一侧后经过铝隔板的通汽孔后跑到上部蒸汽发生器上部,然后又经过各种高温加热的曲回路径到达出汽铜接头,由于经过这样长的加热路径,所以蒸汽质量会更好。本技术一种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集成在-一起,体积变得更小而蒸汽路径更长,蒸汽汽化效果更好,更不容易带水珠,而且体积小成本也会低些,对外壳体的要求也会低些。另外由于有两组发热器分别由两个温控器控制,当进水量变小时,也许会有其中一组发热器会断电,但始终保持有一组发热器在工作,而不会出现蒸汽突然变小的问题,蒸汽质量会更好些。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冷水变蒸汽过程图;图4是本技术的机器主电路电路图。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1、冷水入口12、蒸汽出口20、上层发热器21、上层温控器22、出汽铜接头30、下层发热器31、下层温控器32、冷水用铜接头40、铝板41、通汽孔50、硅胶密封圈51、硅胶密封圈60、螺栓61、螺母70、挡阻部80、保险丝90、保险丝套管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是这样实施的在图1至图4中, 一种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包括一壳体(10),外壳(10)上设有冷水入口 (11)和蒸汽出口 (12),壳体(10)设有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中间用一块铝板(40)隔开,铝板(40)上设有用于连通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的通汽孔(41),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之间设有用于起到密封作用的硅胶密封圈(50),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用螺栓(60)和螺母(61)紧固在一起,螺栓(60)与铝板(40)之间设有硅胶密封圈(51),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分别连设上层温控器(21)和下层温控器(31),下层发热器(30)侧部连接一具有冷水入口 (11)的冷水用铜接头(32),上层发热器(20)固设具有蒸汽出口 (12)的出汽铜接头(22)。在本实施例中,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内部设有用于延长加热路径的挡阻部(70)。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并联后与机器主电路的保险丝(80)相连接,保险丝(80)装在保险丝套管(90)内。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用两个螺栓(60)和螺母(61)紧固在一起。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及要求,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包括一壳体(10),外壳(10)上设有冷水入口(11)和蒸汽出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0)设有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中间用一块铝板(40)隔开,铝板(40)上设有用于连通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的通汽孔(41),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之间设有用于起到密封作用的硅胶密封圈(50),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用螺栓(60)和螺母(61)紧固在一起,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分别连设上层温控器(21)和下层温控器(31),下层发热器(30)侧部连接一具有冷水入口(11)的冷水用铜接头(32),上层发热器(20)固设具有蒸汽出口((12)的出汽铜接头(2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通过铝板(40)隔开后用螺栓(60)锁在一起,于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各自内部都设有用于延长加热路径的挡阻部(70)。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发热器(20)先与上层温控器(21)串联,再和与下层温控器(31)相串联的下层发热器(30)相并联,并联后与机器主电路的保险丝(80)相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用两个螺栓(60)和螺母(61)紧固在一起。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到蒸汽发生器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包括一壳体,外壳上设有冷水入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的壳体设有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两发热器中间用铝板隔开,铝板上设有用于连通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的隔板孔,两发热器之间设有硅胶密封圈,用螺栓和螺母紧固在一起,上层发热器和下层发热器分别连设一温控器,下层发热器侧部连接一具有冷水入口的冷水用铜接头,经过各种多条曲回路径跑到蒸汽发生器的另一侧后经过通汽孔后跑到上部蒸汽发生器,上层发热器固设有出汽铜接头。其有益效果是蒸汽路径更长,双层锅二次加热,蒸汽汽化效果更好,不会出现蒸汽突然变小或短时间断汽的问题,蒸汽质量会更好些。文档编号F22B1/00GK201355028SQ20092013003公开日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双加热器及双温控器控制的蒸汽发生器,包括一壳体(10),外壳(10)上设有冷水入口(11)和蒸汽出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0)设有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中间用一块铝板(40)隔开,铝板(40)上设有用于连通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的通汽孔(41),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之间设有用于起到密封作用的硅胶密封圈(50),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用螺栓(60)和螺母(61)紧固在一起,上层发热器(20)和下层发热器(30)分别连设上层温控器(21)和下层温控器(31),下层发热器(30)侧部连接一具有冷水入口(11)的冷水用铜接头(32),上层发热器(20)固设具有蒸汽出口((12)的出汽铜接头(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飞
申请(专利权)人:蒋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