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源转换电路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049678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直流电源转换电路及方法。所述直流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直流输入端,用于接收直流电输入;直流输出端,用于提供一预定直流电输出;开关模块,其连接在直流输入端和直流输出端之间,用于提供一直通供电通路;直流-直流降压转换模块,其连接在直流输入端和直流输出端之间,用于提供一降压供电通路;及控制模块,其与开关模块和直流-直流降压转换模块相连,用于对直流电输入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直通供电通路和降压供电通路中的一个以提供该预定直流电输出于该直流输出端。把直流电源转换电路用在多媒体播放器或者电视盒等电子设备的电源电路中,可使设备的输入电源兼容5V、9V和12V等电源适配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兼容5V、9V和12V 电源适配器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及直流电源转换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使用直流电压工作的电子设备中,通常需要一个电源适配器为其提供直流电 源,并且电源适配器的规格需要与设备工作电压相匹配。例如,在设备工作电压为5V的情 况下,超过5V的直流电源输入可能烧坏电子设备中的元器件,因此,只能配合输出电压为 5V的电源适配器使用。市面上的电源适配器一般有5V、9V和12V等多种规格。在使用场合,如果不小心 将9V或12V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插入工作电压为5V的设备的电源输入插座中,将可能烧 坏设备中的元器件。因此,需要一种解决方案使得设备能够使用多种规格的电源适配器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一个设备只能配合一种规格 的电源适配器来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兼容多种规格电源适配器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此外,针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直流电源转换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直流电源转换电路,用于 产生直流电压,包括直流输入端,用于从交流_直流电源适配器接收直流电输入;直流输出端,用于提供一预定直流电输出;开关模块,其连接在所述直流输入端和直流输出端之间,用于提供一直通供电通 路;直流-直流降压转换模块,其连接在所述直流输入端和直流输出端之间,用于提 供一降压供电通路;及控制模块,其与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直流_直流降压转换模块相连,用于对一直 流电输入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所述直通供电通路和降压供电通路中的一个 以提供所述预定直流电输出于所述直流输出端。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所述直通供电通路 和降压供电通路中的一个包括当直流电输入电压大于预定工作电压范围的上限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断并使 能所述直流_直流降压转换模块工作,以选择所述降压供电通路;当直流电输入电压在预定工作电压范围内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接通并停止所述 直流_直流降压转换模块工作,以选择所述直通供电通路。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开关模块为场效应管或集成开关。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直流-直流降压转换模块为电平使能 /停止的直流_直流降压转换集成电路。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检测包括对直流电输入电压进行采 样、比较,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采样电路,其连接于直流输入端,用于获得所述直流电输入电压的采样信号;比较电路,其连接于所述采样电路,用于接收所述采样信号并将所述采样信号与 基准电压相比较,以产生一比较结果;及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其连接于所述比较电路,用于基于所述比较结果产生控制所 述开关模块接通/关断同时控制直流_直流降压转换模块停止/使能的控制信号。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采样电路包含两个串联连接的电阻用 于分压来获得直流电输入电压的采样信号,所述比较电路包含一晶体管以接收比较所述采 样信号并比较所述采样信号与晶体管的门限电压即所述基准电压,以产生所述比较结果。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采样电路包含两个串联电阻用于分压 来获得直流电输入电压的采样信号,所述基准电压由一稳压二极管来提供,所述比较电路 包含一差分放大器,所述采样电压和基准电压从所述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脚输入,经差 分放大器比较后产生所述比较结果。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包含一第一控制信 号产生电路和一第二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电路产生的所述比较结果来分 别获得一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接通/关断同时控制直流-直 流降压转换模块停止/使能的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开关模块接通时,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停止所述直流_直流降压转换模块工作;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 开关模块关断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使能所述直流_直流降压转换模块工作。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包含一个晶体 管或者场效应管,连接于所述比较电路和开关模块之间,用以根据所述比较结果,产生所述 第一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包含一个晶体 管,或者包含一个晶体管和一个耦接于所述晶体管的场效应管,用以根据所述比较结果,产 生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直流_直流降压转换模块的电源供电或者使能电平。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开关模块为场效应管Q29 ;所述直流_直流降压转换模块为电平使能/停止的直流_直流降压转换集成电路 芯片(132);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由第一电阻R352和第二电阻R354构成的第一采样电路、以及 由第三电阻R356和第四电阻R357构成的第二采样电路;所述比较电路包括由第五电阻353、第一 NPN型晶体管Q32构成的第一比较电路、 以及由PNP型晶体管Q2构成的第二比较电路;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包括由第六电阻R355、第七电阻R351、第一电容C25和第 二 NPN型晶体管Q33构成的第一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以及由所述PNP型晶体管Q2和第八电阻R358构成的第二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其中所述场效应管Q29的源极连接于所述直流输入端、漏极通过电感L126连接于所述 直流输出端;所述直流-直流降压转换集成电路芯片(132)的直流输入端脚连接于所述直流输 入端、直流输出端脚连接于所述直流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R352和第二电阻R354串连在所述直流输入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三电阻R356和第四电阻R357串连在所述直流输入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一 NPN型晶体管Q32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R352和第二电阻R354之 间的节点、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353连接于所述直流输入端、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NPN晶体管Q33的基极通过第七电阻R351连接于所述第一NPN型晶体管 Q32的集电极并通过所述第一电容C25接地、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于所述场效应管Q29 的栅极并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355连接于所述直流输入端;所述PNP型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R356和第四电阻R357之间的 节点、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直流输出端、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八电阻R358连接于所述直流_直 流降压转换集成电路芯片(132)的使能/停止控制信号输入端脚。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直流输入端连接有一个保险管,用于 对所述直流电源转换电路进行过电流保护。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直流输入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 C26。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中,所述直流电输入电压为12V、9V或5V,所述 预定直流电输出的电压为5V。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直流电源转换方法, 用于提供一预定直流电输出,包括接入直流电输入;检测直流电输入电压;比较所述直流电输入电压与一预定工作电压范围;当所述直流电输入电压大于所述预定工作电压范围的上限时,将所述直流电输入 经由直流-直流降压转换至所述预定直流电输出的电压后输出;及当所述直流输入电压在所述预定工作电压范围内,由所述直流电输入直接输出。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流电源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电源转换电路,用于产生直流电压,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输入端,用于从交流-直流电源适配器接收直流电输入;直流输出端,用于提供一预定直流电输出;开关模块,其连接在所述直流输入端和直流输出端之间,用于提供一直通供电通路;直流-直流降压转换模块,其连接在所述直流输入端和直流输出端之间,用于提供一降压供电通路;及控制模块,其与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直流-直流降压转换模块相连,用于对一直流电输入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所述直通供电通路和降压供电通路中的一个以提供所述预定直流电输出于所述直流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敬钱泽洪
申请(专利权)人: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