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李杰专利>正文

接触器静触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828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接触器的静触头组件,包括铜接触板(1)、银触点(2)、铁质引弧角(3),其特征在于:在铜接触器板(1)上部分上焊银触点(2),铁质引弧角(3)嵌入铜接触器板(1)的上部分而固定在铜接触板(1)的下部分上,铜接触板(1)上部分的外沿与铁质引弧角(3)的岔口形状相吻合。它耐电磨损性能高,达到了节银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静触头系统,特别是指接触器静触头组件
技术介绍
由于接触器在其工作过程中,经常要在额定电压下接通和分断额定电流或者更大 的电流,而这种过程往往是伴随着电弧的产生和燃炽。产生电弧的强度和对触头的磨损程 度与触头系统的结构直接相关,而触头系统所用的材料、结构件的形状及其之间的关系是 主要的影响因素。触头系统由动触头和静触头组件构成,目前采用的桥式动触头比较理想, 但静触头组件的结构存在不足之处,如没有设置拉长电弧的材料,加大了银触点。对接触器 的专利技术创造很多,而对触头系统的新颖设计不多。对于银资源不足的我国,节银很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的静触头组件,静触头耐电磨损性能高, 节铜节银效果显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接触器的静触头组件,包括 铜接触板、银触点、铁质引弧角。在铜接触板上部分上焊银触点,铁质引弧角嵌入铜接触板 的上部分而固定在铜接触板的下部分上,铜接触板上部分的外沿与铁质引弧角的岔口形状 相吻合。 在本技术中,静触头外沿即铜接触板上部分的外沿与铁质引弧角岔口形状相 吻合,这样电弧弧根的运动轨道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可使得静触头上的弧根在电弧电流 自励磁场和铁质引弧角的作用下能够顺利地从静触头的边缘转移到铁质引弧角上,铁质引 弧角伸出端比较长,拉长了电弧,有利于快速熄灭,提高了触头的耐电磨损性能。从而最大 限度地利用静触头周围的铁质引弧角,达到了节约用银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俯视图; 图中1、铜接触板;2、银触点;3、铁质引弧角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再作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这样实现一种接触器的静触头组件,包括铜接触板(1)、银 触点(2)、铁质引弧角(3)。在铜接触板(1)上部分上焊银触点(2),铁质引弧角(3)嵌入铜 接触板(1)的上部分而固定在铜接触板(1)的下部分上,铜接触板(1)上部分的外沿与铁 质引弧角(3)的岔口形状相吻合。权利要求一种接触器的静触头组件,包括铜接触板(1)、银触点(2)、铁质引弧角(3),其特征在于在铜接触板(1)上部分上焊银触点(2),铁质引弧角(3)嵌入铜接触板(1)的上部分而固定在铜接触板(1)的下部分上,铜接触板(1)上部分的外沿与铁灭弧角(3)的岔口形状相吻合。专利摘要一种接触器的静触头组件,包括铜接触板(1)、银触点(2)、铁质引弧角(3),其特征在于在铜接触器板(1)上部分上焊银触点(2),铁质引弧角(3)嵌入铜接触器板(1)的上部分而固定在铜接触板(1)的下部分上,铜接触板(1)上部分的外沿与铁质引弧角(3)的岔口形状相吻合。它耐电磨损性能高,达到了节银的目的。文档编号H01H9/30GK201490105SQ200920149220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9日专利技术者林李杰 申请人:林李杰;张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器的静触头组件,包括铜接触板(1)、银触点(2)、铁质引弧角(3),其特征在于:在铜接触板(1)上部分上焊银触点(2),铁质引弧角(3)嵌入铜接触板(1)的上部分而固定在铜接触板(1)的下部分上,铜接触板(1)上部分的外沿与铁灭弧角(3)的岔口形状相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林李杰张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