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加式双气缸执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6655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加式双气缸执行机构,包括主气缸(1)和辅助气缸(2),所述辅助气缸(2)安装在主气缸(1)上,在所述主气缸(1)的主气缸上盖(4)和主气缸下盖(5)上分别开有气口(4a、5a),在所述辅助气缸(2)的辅助气缸下盖(10)和辅助气缸上盖(12)上也分别开有气(10a、12a),所述辅助气缸(2)的辅助推杆(14)的下端与主气缸(1)的主推杆(7)上端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去掉传统调节阀的执行机构上的弹簧,增加了辅助气缸,不但避免了因活塞下压弹簧时引起振动而对阀门控制稳定性的影响而且对进气压力要求降低,同时使得执行机构的推力可增加50%以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动调节阀的执行机构,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叠加式双气缸执行机构
技术介绍
调节阀又称控制阀,它是过程控制系统中用动力操作去改变流体流量的装置。调节阀由执行机构和阀门部件两部分组成。目前,公知的气动调节阀执行机构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气缸体1、气缸上盖2、气缸下盖3、活塞4、推杆5、弹簧6等零部件组成,所述气缸体1、气缸上盖2和活塞4共同构成气室,并在气缸上盖2上开有气口 。当由气缸上盖2上的气口向气室内通入一定压力的气源时,活塞4受压沿气缸体1内壁下移,固定于活塞4上的推杆5向下移动,形成一定的行程,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压縮弹簧6 ;相反,当气室的气体从气缸上盖2上的气口放出时,被压縮的弹簧6复位,推动活塞4向上运动,固定于活塞4上的推杆5向上移动,形成一定的行程。气动调节阀执行机构通过推杆5的上下一定行程的移动来实现对调节阀阀门开闭的控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执行机构存在以下缺点1、当气室进气下压活塞,活塞带动推杆下移,由于弹簧刚性的原因,容易造成位移的不连续,而影响阀门控制的稳定性。2、如上所述,推杆向上运动时是靠压縮弹簧的复位来带动的,因此弹簧的精度必然对推杆的位移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阀门控制的精度。3、由于单气缸单活塞表面积的限制和弹簧的阻力,需要相当大的气压才能实现设计所需的输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控制稳定性好、精度高,而且阀门控制省力的一种叠加式双气缸执行机构。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主气缸,所述主气缸由主气缸体、主气缸上盖、主气缸下盖、主活塞和主推杆组成,所述主气缸体与主气缸上盖和主气缸下盖共同构成气室,并在所述主气缸上盖和主气缸下盖上分别开有出气口 ,所述主活塞将上述气室分为上气室和下气室两部分,且该主活塞中心穿有主推杆,该主推杆上端穿过所述主活塞并与之固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气缸上安装辅助气缸,所述辅助气缸包括辅助气缸下盖、辅助气缸体、辅助气缸上盖、辅助活塞和辅助推杆,在上述主气缸上盖上安装所述辅助气缸的辅助气缸下盖,在所述辅助气缸下盖的上方装有辅助气缸体,在该辅助气缸体的上端安装辅助气缸上盖,所述辅助气缸下盖、辅助气缸体和辅助气缸上盖形成辅助气室,在所述辅助气缸下盖的一侧开有气口 ,在所述辅助气缸上盖上也开有气口 ,所述辅助气缸体内有辅助活塞,该辅助活塞将所述辅助气室分为上辅助气室和下辅助气室两部分,在所述辅助活塞的中心穿有辅助推杆,该辅助推杆的下端穿过上述辅助气缸下盖和主气缸上盖与所述主推杆连接在一起,该辅助推杆的上端穿过辅助活塞经螺母固接。该叠加式双气缸执行机构工作时,如果压縮空气主气缸上盖上的气口和辅助气缸上盖上的气口分别进入主气缸上气室和辅助气缸上辅助气室时,压縮空气使两活塞向下移动,所述两活塞带动各自所固定的推杆向下移动,形成一定的行程,与此同时,主气缸下气室和辅助气缸下辅助气室的空气通过主气缸下盖上的气口和辅助气缸下盖的气口排出;相反,如果压縮空气从主气缸下盖上的气口和辅助气缸下盖上的气口分别进入主气缸下气室和辅助气缸下辅助气室时,压縮空气使两活塞向上移动,所述两活塞带动各自所固定的推杆向上移动,形成一定的行程,与此同时,主气缸上气室和辅助气缸上辅助气室的空气通过主气缸上盖上的气口和辅助气缸上盖上的气口排出。这样,通过主推杆和辅助推杆的上下一定行程的移动来实现对调节阀阀门开闭的控制。 所述辅助推杆下端与上述主推杆的上端通过螺套连接在一起。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连接牢固,拆装方便。 为了防止在工作过程中,主推杆与螺套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而导致二者连接松动,在所述螺套的侧面设有螺纹孔,螺钉装入该螺纹孔内将所述主推杆锁定。 有益效果本技术去掉传统调节阀的执行机构上的弹簧,增加了辅助气缸,不但避免了因活塞下压弹簧时引起振动而对阀门控制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因弹簧的精度对阀门控制精度影响,而且对进气压力要求降低,同时使得执行机构的推力可增加50%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气动调节阀的执行机构的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推杆与辅助推杆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图3所示,一种叠加式双气缸执行机构,由主气缸1和辅助气缸2组成,所述主气缸1包括主气缸体3、主气缸上盖4、主气缸下盖5、主活塞6和主推杆7,主气缸上盖4和主气缸下盖5通过螺栓分别与管状主气缸体3连接在一起,形成气室;主活塞6装配在气室内,在主活塞6与主气缸体3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将气室分为上气室8和下气室9两部分,在所述主气缸上盖4和主气缸下盖5上分别开设气口 4a、5a。主推杆7上端穿过主气缸下盖5和主活塞6,并与主活塞6通过连接螺母固定在一起。在主气缸上盖4上安装辅助气缸2,该辅助气缸2由辅助气缸下盖10、辅助气缸体11、辅助气缸上盖12、辅助活塞13和辅助推杆14组成,辅助气缸下盖10通过螺栓固接在主气缸上盖4上,并在辅助气缸下盖10上开有气口 10a,在辅助气缸下盖10上安装管状辅助气缸体ll,在辅助气缸体11上方通过螺栓安装辅助气缸上盖12,从而将辅助气缸2密封,在辅助气缸上盖12上开有气口12a。辅助气缸体11内装配辅助活塞13,并在二者之间设置密封圈密封,该辅助活塞13将辅助气室分为上辅助气室15和下辅助气室16两部分。在辅助活塞13中心穿有辅助推杆14,该辅助推杆14的上端穿过辅助活塞13并通过螺母与辅助活塞13固接在一起,该辅助推杆14的下端穿过辅助气缸下盖10和主气缸上盖4与上述主推杆7通过螺套17连接在一起,在所述主推杆7和辅助气缸下盖10之间设有密封圈,防止气体泄漏,所述螺套17的侧面加工螺纹孔,螺栓18穿过螺纹孔顶住主推杆7,从而加强了主推杆7与螺套17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该气动调节阀的执行机构工作时,当压縮空气从主气缸上盖4上的气口 4a和辅助气缸上盖12上的气口 12a分别进入主气缸1的上气室8和辅助气缸2的上辅助气室15时,压縮空气同时使主活塞6和辅助活塞13向下移动,所述两活塞分别带动主推杆7和辅助推杆14向下移动,形成一定的行程,与此同时,主气缸1的下气室9和辅助气缸2的下辅助气室16的空气通过主气缸下盖5上的气口 5a和辅助气缸下盖10上的气口 10a排出;相反,当压縮空气从主气缸下盖5上的气口 5a和辅助气缸下盖10上的气口 10a分别进入主气缸1的下气室9和辅助气缸2的下辅助气室16时,压縮空气同时使主活塞6和辅助活塞13向上移动,所述两活塞分别带动主推杆7和辅助推杆14向上移动,形成一定的行程,与此同时,主气缸1的上气室8和辅助气缸2的上辅助气室15的空气通过主气缸上盖4上的气口 4a和辅助气缸上盖12上的气口 12a排出。这样,通过主推杆7和辅助推杆14的上下一定行程的移动来实现对调节阀阀门开闭的控制。权利要求一种叠加式双气缸执行机构,包括主气缸(1),所述主气缸(1)由主气缸体(3)、主气缸上盖(4)、主气缸下盖(5)、主活塞(6)和主推杆(7)组成,所述主气缸体(3)与主气缸上盖(4)和主气缸下盖(5)共同构成气室,在所述主气缸上盖(4)和主气缸下盖(5)上分别开有出气口(4a、5a),主气缸(1)的主活塞(6)将气室分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加式双气缸执行机构,包括主气缸(1),所述主气缸(1)由主气缸体(3)、主气缸上盖(4)、主气缸下盖(5)、主活塞(6)和主推杆(7)组成,所述主气缸体(3)与主气缸上盖(4)和主气缸下盖(5)共同构成气室,在所述主气缸上盖(4)和主气缸下盖(5)上分别开有出气口(4a、5a),主气缸(1)的主活塞(6)将气室分为上气室(8)和下气室(9)两部分,且该主活塞(6)中心穿有主推杆(7),该主推杆(7)上端穿过所述主活塞(6)并与之固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气缸(1)上安装辅助气缸(2),所述辅助气缸(2)包括辅助气缸下盖(10)、辅助气缸体(11)、辅助气缸上盖(12)、辅助活塞(13)和辅助推杆(14),在上述主气缸上盖(4)上安装所述辅助气缸(2)的辅助气缸下盖(10),在该辅助气缸下盖(10)的上方装有辅助气缸体(11),在该辅助气缸体(11)的上端安装辅助气缸上盖(12),所述辅助气缸下盖(10)、辅助气缸体(11)和辅助气缸上盖(12)共同构成辅助气室,在所述辅助气缸下盖(10)一侧开有气口(10a),在所述辅助气缸上盖(12)上也开有气口(12a),所述辅助气缸体(11)内有辅助活塞(13),该辅助活塞(13)将所述辅助气室分为上辅助气室(15)和下辅助气室(16)两部分,在所述辅助活塞(13)的中心穿有辅助推杆(14),该辅助推杆(14)的下端穿过所述辅助气缸下盖(10)和主气缸上盖(4)与所述主推杆(7)连接在一起,该辅助推杆(14)的上端穿过所述辅助活塞(13)经螺母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正康庞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布莱迪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