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46652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其构成包括经螺栓和螺母与回转平台(1)连接的剖分组合轴承(2)和与剖分组合轴承(2)连接的电缆架(3);电缆架(3)两端设有互为反向的弯头,其中一个弯头与剖分组合轴承(2)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在大回转角度情况下回转平台上的主机的上电困难问题,上电电缆不易缠绕、扯断和发生刮蹭造成电缆损伤,可靠性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护方便,不影响料流通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
技术介绍
悬臂回转斗轮堆取料机是一种大型、连续、高效的散料装卸机械。该机械包括门座架和回转平台,回转平台上设有悬臂,悬臂可以左右回转以满足左右不同料场不同角度的堆取作业。回转平台以上部位包含了悬臂皮带驱动,斗轮驱动,钢结构俯仰,回转机构驱动等大部分用电机构,这部分部件和机构通常统称为主机,主机部分用电机构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下头固定在门座架电缆桥架上。主机与下方门座架之间的过渡段电缆通常放置在回转平台和门座架之间的腔体内。为了保证在回转时电缆束不被缠绕、扯断以及与钢结构发生刮蹭造成损伤,通常的做法是将电缆搭成"U"型垂挂在回转平台上,利用了电缆束可适度扭曲的特性完成电缆的上电问题。 传统的堆取料机中,由于回转角度一般在正负110°左右,采用将电缆搭成"U"型垂挂在回转平台上在上电方式可以勉强解决上电问题。但是这样的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对电缆的拉扯和扭曲作用很大往往造成电缆内伤影响使用寿命。而且,为了达到更好的利用料场以及全方位作业,对于取料机等设备,通常要求具备大于170°以上的回转角度,如此大的回转角度往往给主机上电带来很大的困难。再沿用原来简单的将电缆搭成"U"型垂挂在回转平台上的做法很难避免造成电缆束缠绕扯断和损伤的问题。 为了解决回转平台上的主机上电困难的问题,在有些大回转设备上采用了竖立布置的拖链式结构,但拖链式结构及其辅助导向轮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也受工作环境的空间局限性影响,使得这种装置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增加了维护成本。还有些设备采用中心料斗中心套管走电缆的方式,这种结构在解决了主机上电问题的同时,却大大影响了中心料斗的料流通过效果,而且维修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以解决在大回转角度情况下回转平台上的主机的上电困难问题,上电电缆不易缠绕、扯断和发生刮蹭造成电缆损伤,可靠性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护方便,不影响料流通过。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其构成包括与回转平台连接的剖分组合轴承和与剖分组合轴承连接的电缆架;电缆架两端设有互为反向的弯头,其中一个弯头与剖分组合轴承连接。 上述的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中,所述剖分组合轴承包括上端盘和下端盘;在上端盘和下端盘之间设有中间盘,在中间盘与上端盘之间和中间盘与下端盘之间设有支撑用滚子,滚子经滚子保持架保持固定间距,中间盘由卡环和定位销固定在一起。 前述的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中,所述上端盘、下端盘和中间盘上均设有滚道。 前述的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中,所述电缆架、上端盘、下端盘、中间盘、滚子保持架和卡环均由沿轴线剖分成两个对称的半边零件构成。 前述的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中,所述上端盘和下端盘的剖分面按交叉90度安装。 前述的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中,所述两个对称的半边电缆架上均设有连接耳片,两个对称的半边电缆架上的连接耳片经螺栓和螺母连接。 前述的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中,所述两个对称的半边中间盘经卡环、定位销、螺栓和螺母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是在回转平台上安装一个剖分组合轴承,剖分组合轴承中的上端盘和下端盘固定在回转平台上,上端盘和下端盘构成的内部腔体中设置中间盘和双排滚子组,使中间盘可以在上端盘和下端盘之间自由转动,并且具备很好的抗倾覆力矩。中间盘与电缆架连接,搭成u型的电缆束穿过电缆架和剖分组合轴承的中间盘为安装在回转平台上的主机用电机构提供电源和传输控制信号。电缆架和中间盘的转动,可以综合利用"U"型垂挂电缆拖拉补偿和自适应功能以及电缆束自身可以在一定长度内可适度扭转的特性。该上电装置的转动不完全同步于回转平台的转动,电缆架的转动角度远远小于回转平台回转角度。在回转平台从零位转到约90度左右位置阶段,该上电装置转动角度接近于零。该装置中间盘上方一定长度的电缆束将发生控制范围内的扭曲效应,完成电缆束在上电装置端与转台上固定端的过渡。当回转平台继续大幅度回转时,导料槽或者其他结构件将主动推动上电装置回转,此时上电装置电缆架下方的U型垂挂部分的电缆束将发生控制范围内的拉伸和扭曲。在整个过程中,回转平台转动角度接近180度,而上电装置转动不超过90度。回转角度差对电缆束的影响是由该装置上方出口处一定高度范围内的电缆束的适度扭转来"消化"和解决的。该装置通过巧妙利用不同段电缆的自重拖拉和扭转平衡以及剖分组合轴承的辅助转动,达到将臂架大回转角度转化为电缆架小回转角度的功能,继而实现将电缆束的扭转拉伸效应分散到不同的电缆段上。因此在回转过程中拉扯扭转作用对于单位长度上的电缆损伤可以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通过縮小电缆束的旋转角度,避免了缠绕效应。通过合理设定电缆架的长度,可以合理避开电缆束在回转过程中与结构件的刮蹭。为了便于电气布线和维护,将电缆架、上端盘、下端盘、中间盘、卡环和滚子保持架沿轴线剖分成对称的两部分,其特点是通过十字交叉组合安装在一起。布线或更换电缆时,可以打开半边,将电缆束布置在电缆架和剖分组合轴承中后再用卡环将两个半边零件重合固定。该装置使用工况和载荷都很小,剖分结构不影响使用效果。总的优点可以归纳为可靠性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护方便。不影响料流通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在堆取料机中上的安装位置图; 图5是上电装置为0。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6是上电装置为90。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7是上电装置为170。时的工作示意图。4 附图中的标记为1_回转平台,2-剖分组合轴承,3-电缆架,4-上端盘,5-下端盘,6_中间盘,7-滚子保持架,8-滚子,9-连接耳片,10-卡环,11-定位销,12_门座架,13-电缆束的U型垂挂,14-电缆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本技术的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如图4所示,它安装在回转平台1上,具体是将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中的剖分组合轴承2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回转平台1上。通过支架或电缆桥架将电缆束固定在门座架上,电缆束穿过本技术的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为回转平台l上的主机供电。本技术的构成如图l所示,它包括经螺栓和螺母与回转平台1连接的剖分组合轴承2和与剖分组合轴承2连接的电缆架3 ;电缆架3两端设有互为反向的弯头,其中一个弯头与剖分组合轴承2连接,其连接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如采用卡箍连接或螺栓螺母连接。其中剖分组合轴承2的构成如图2和图3所示,它包括上端盘4和下端盘5 ;在上端盘4和下端盘5之间设有中间盘6,在中间盘6与上端盘4之间和中间盘6与下端盘5之间分别设有一组滚子8,滚子8被滚子保持架7依次排开。上端盘4、下端盘5和中间盘6上均设有滚道,滚子8在滚滚道中滚动,滚子保持架7将滚子8分布在固定间距的位置上。为了使用安装、布线和维护,电缆架3、上端盘4、下端盘5、中间盘6、滚子保持架7和卡环10均由沿轴线剖分成两个对称的半边零件构成。在安装时,为了将所有半边零件组合成整体,上端盘4和下端盘5的按剖分面交叉成90度位置安装,上端盘4和下端盘5之间通过配合台阶圆柱面保证安装后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剖分组合轴承上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与回转平台(1)连接的剖分组合轴承(2)和与剖分组合轴承(2)连接的电缆架(3);电缆架(3)两端设有互为反向的弯头,其中一个弯头与剖分组合轴承(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曙光张起伟叶阜任改运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