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旭利专利>正文

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579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结构改良的连接器,用于电脑、通讯、电子产品的座连接器及一与其结合的信号输出连接器,可形成多种接口输出功能的电连接器,主要利用连接器本体的有限空间内增设端子数量于一体,形成可备用的端子,供以各种功能接口连接导通选择使用。该连接器包括一座连接器和一信号输出连接器;所述座连接器与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相插合,所述座连接器的罩壳前端与舌片间形成的容槽,可供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前端插入定位,同时,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的绝缘壳前端形成的容槽,可供所述座连接器的座壳前端舌片插合定位。(*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尤其是指用于电脑、通讯、电子产品的座连接器及一与其结合的信号输出连接器。
技术介绍
早期各种电脑、通讯、电子商品不断的产生与多样化,是为了适应大众不同的需求,而形成了有手机、数码相机、PDA、 MP3......等各种单一功能的机型,供大众选购使用。 而今人们对电脑、通讯、电子产品的需求已非如早期的单一化,故,现在的科技已 将各项功能结构集结于一机体供以使用,例如将手机、数码相机、PDA、MP3...等各种功能集 结为一机体,如此可增进使用的方便性与机动性。 由于,机体多功能的集结,机体势必需设置有许多接口 (interface)功能的连接 器,供以选择传输使用,其功能性越多(音源、电源、影像或资料等传输)该连接器即设置越 多,如此,即占据更多机体空间徒增其体积,无法达到机体縮小轻量化易于携带的需求与目 的。 有鉴于此,上述缺失亟待改进,经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不断的思考,如何得以简化 一机体的连接器数量,以便于縮小机体体积,经多次的研究与实验,终求得一可供以将所有 连接器线路集结于单一连接器,形成多功能接口传输的连接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用于电脑、通讯、电 子产品的座连接器及一与其结合的信号输出连接器,可形成多种接口输出功能的电连接 器,主要利用连接器本体的有限空间内增设端子数量于一体,形成可备用的端子,供以各种 功能接口连接导通选择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包括 —座连接器,由一座壳其前端凸设有一舌片,并于座壳后方延伸至舌片开设有间 隔串列的A插槽与B插槽,可供A端子组与B端子组插入定位,再结合一罩壳,又,罩壳前端 与舌片间形成一容槽; —信号输出连接器,由一绝缘壳开设有间隔串列的C插槽与D插槽,可供C端子组 与D端子组插入定位,再结合一罩壳,即形成一信号输出连接器,其后部结合所需要的各种 接口信号线,又,绝缘壳的前端有一容槽; 所述座连接器与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相插合,所述座连接器的罩壳前端与舌片间 形成的容槽,可供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前端插入定位,同时,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的绝缘壳 前端形成的容槽,可供所述座连接器的座壳前端舌片插合定位。 本技术的连接器,可将所有传输连接 线路集结于单一连接器可形成多功能 接口传输可达降低成本与可縮小机体的体积轻量化易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改良的连接器的座连结器分解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结构改良的连接器的信号输出连接器分解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座连接器与信号输出连接器插合导通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座连接器与信号输出连接器插合导通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座连接器与信号输出连接器插合导通的俯视图。 图6为本技术的座连接器与信号输出连接器插合导通的A-A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座壳100,舌片101, A插槽100a, B插槽100b, A端子组102, B端子组103,罩壳 104,座连接器10,顶触端102a、 103a,焊脚102b、 103b,绝缘壳200, C插槽200a, D插槽200b, C端子组202, D端子组203,罩壳204,信号输出连接器20。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结构改良的连接器的座连结器分解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一 座壳100其前端凸设有一舌片IOI,并于座壳IOO后方延伸至舌片IOI开设有间隔串列的A 插槽100a与B插槽100b,可供A端子组102与B端子组103插入定位,再结合一罩壳104, 即形成一座连接器10 ;又,罩壳104前端与舌片101间形成一容槽(可参照图3)。 其中,A端子组102与B端子组103的前端,呈<形的顶触端102a、 103a,另,后端 为焊脚102b、103b。 图2为本技术结构改良的连接器的信号输出连接器分解组合示意图,如图所 示, 一绝缘壳200开设有间隔串列的C插槽200a与D插槽200b,可供以C端子组202与D 端子组203插入定位,再结合一罩壳204,即形成一信号输出连接器20,其后部结合所需要 的各种接口信号线(无图示),又,(可参考图4)绝缘壳200的前端有一容槽。 图3为本技术的座连接器与信号输出连接器插合导通示意图,(可另参照图 4至图6)如图所示以座连接器10与信号输出连接器20相插合,其中,座连接器10的罩壳 104前端与舌片101间形成的容槽,可供信号输出连接器20前端插入定位,同时,信号输出 连接器20的绝缘壳200前端形成的容槽,即可供座连接器10的座壳100前端舌片101插 合定位,该座连接器10的A端子组102与B端子组103前端的顶触端102a、 103a即与信号 输出连接器20的C端子组202与D端子组203前端相互顶触导通传输。 由此可知,本技术确可达预期的功效,且未见诸公开使用,符合专利实用性、 新颖性的要件,于是依法向钧局提出专利申请,恳请钧局速予惠审并准予本案专利权,实感 德便。 需陈明,以上所述乃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如依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 改变,其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一切应属本技术的 范围内,合予陈明。权利要求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连接器,由一座壳其前端凸设有一舌片,并于座壳后方延伸至舌片开设有间隔串列的两列插槽,可供两组端子组插入定位,再结合一罩壳,又,罩壳前端与舌片间形成一容槽;一信号输出连接器,由一绝缘壳开设有间隔串列的两列插槽,可供两组端子组插入定位,再结合一罩壳,即形成一信号输出连接器,其后部结合所需要的各种接口信号线,又,绝缘壳的前端有一容槽;所述座连接器与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相插合,所述座连接器的罩壳前端与舌片间形成的容槽,可供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前端插入定位,同时,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的绝缘壳前端形成的容槽,可供所述座连接器的座壳前端舌片插合定位。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端子组的前端是呈 "〈"形的顶触端,所述两组端子组的后端为焊脚。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连接器的两组端子组 前端的顶触端即与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的两组端子组前端相互顶触导通传输。专利摘要本技术为结构改良的连接器,用于电脑、通讯、电子产品的座连接器及一与其结合的信号输出连接器,可形成多种接口输出功能的电连接器,主要利用连接器本体的有限空间内增设端子数量于一体,形成可备用的端子,供以各种功能接口连接导通选择使用。该连接器包括一座连接器和一信号输出连接器;所述座连接器与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相插合,所述座连接器的罩壳前端与舌片间形成的容槽,可供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前端插入定位,同时,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的绝缘壳前端形成的容槽,可供所述座连接器的座壳前端舌片插合定位。文档编号H01R13/46GK201440474SQ20092014892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4日专利技术者颜旭利 申请人:颜旭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连接器,由一座壳其前端凸设有一舌片,并于座壳后方延伸至舌片开设有间隔串列的两列插槽,可供两组端子组插入定位,再结合一罩壳,又,罩壳前端与舌片间形成一容槽;    一信号输出连接器,由一绝缘壳开设有间隔串列的两列插槽,可供两组端子组插入定位,再结合一罩壳,即形成一信号输出连接器,其后部结合所需要的各种接口信号线,又,绝缘壳的前端有一容槽;    所述座连接器与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相插合,所述座连接器的罩壳前端与舌片间形成的容槽,可供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前端插入定位,同时,所述信号输出连接器的绝缘壳前端形成的容槽,可供所述座连接器的座壳前端舌片插合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旭利
申请(专利权)人:颜旭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