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44745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其中,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通过管道依次与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补碳流量控制装置及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相连接,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还与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相连接,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与弛放气输入装置相连接,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与原料补入生产系统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合理利用废弃的二氧化碳,节约大量能源消耗,提高甲醇生产的原料利用率,可利用装置的余热起到双重节能作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和改造均十分方便的优点,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可节省大量开支,有利于企业节能增效减排。(*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环保能源
,特别是一种二氧化碳余热利用装置, 尤其是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
技术介绍
燃料短缺是困扰全世界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利用有限能源是我们人类 的重大问题,循环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二氧化碳使用厂家为了便于二氧化碳储存都是以液态方式将其贮 存在容器内,使用时通过使用大量蒸汽将汽化塔中的水加热,再通过水使管 道中的液态二氧化碳升温汽化,因此必须使用大量的蒸汽,每年必须为此消 耗大量的能源,增加生产成本与此同时,此类生产厂家的大部分机械设备 产生的热量又要通过循环冷却水带走。目前尚无有利用该热量进行二氧化碳 汽化装置的可供使用,以至于企业一方面浪费能源,另一方面又消耗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合理利用废 弃的二氧化碳,节约大量能源消耗,提高甲醇生产的原料利用率,起到节能 减排效应的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液体二 氧化碳卸车设备通过管道依次与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补碳流量控制装置 及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相连接,所述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还与气体余压 动力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与弛放气输入装置相连接。所述补碳流量控制装置与集成电路相连接。所述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与原料补入生产系统相连接。3所述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与液体二氧化碳槽车相连接。所述补碳流量控制装置与所述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均由调节阀与仪表 构成。所述调节阀与所述仪表相连接。所述集成电路通过线路与所述补碳流量控制装置及所述液体二氧化碳气 化设备之间的线路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通 过管道依次与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补碳流量控制装置及液体二氧化碳气 化设备相连接,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还与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相连接, 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与弛放气输入装置相连接,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与 原料补入生产系统相连接。本技术能够合理利用废弃的二氧化碳,节约 大量能源消耗,提高甲醇生产的原料利用率,可利用装置的余热起到双重节 能作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和改造均十分方便的优点,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可节省大量开支,有利于企业节能增效减排。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结构框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 3调节阀5弛放气输入装置 7调节阀 9仪表2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 4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 6仪表8液体二氧化碳槽车 10原料补入生产系统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结构框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 置,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通过管道依次与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补碳流 量控制装置及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相连接,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还与气 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相连接,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与弛放气输入装置相连 接。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框图,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通过管道依 次与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补碳流量控制装置及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相 连接,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还与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相连接,气体余压 动力控制装置与弛放气输入装置相连接。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与液体二氧 化碳槽车相连接,补碳流量控制装置与集成电路相连接,集成电路通过线路 与补碳流量控制装置及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之间的线路相连接。液体二氧 化碳气化设备与原料补入生产系统相连接。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1通过管 道依次与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2、补碳流量控制装置及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 备4相连接,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2还与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相连接, 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与弛放气输入装置5相连接。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1 与液体二氧化碳槽车8相连接,补碳流量控制装置与集成电路相连接,集成 电路通过线路与补碳流量控制装置及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4之间的线路相 连接。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4与原料补入生产系统10相连接。补碳流量控 制装置由调节阀3与仪表9构成,调节阀3与仪表9相连接,气体余压动力 控制装置由调节阀7与仪表6构成,调节阀3与仪表9相连接。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 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通过管道依次与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补碳流量控制装置及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相连接,所述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还与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相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与弛放气输入装置相连接。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补碳流量控制装置与集成电路相连接。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与原料补入生产系统相连接。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与液体二氧化碳槽车相连接。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补碳流量控制装置与所述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均由调节阀与仪表构成。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调节阀与所述仪表相连接。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集成电路通过线路与所述补碳流量控制装置及所述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之 间的线路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其中,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通过管道依次与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补碳流量控制装置及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相连接,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还与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相连接,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与弛放气输入装置相连接,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与原料补入生产系统相连接。本技术能够合理利用废弃的二氧化碳,节约大量能源消耗,提高甲醇生产的原料利用率,可利用装置的余热起到双重节能作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和改造均十分方便的优点,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可节省大量开支,有利于企业节能增效减排。文档编号F17C13/02GK201386905SQ20092014878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张英伟, 王灵清 申请人:旭阳控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二氧化碳补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二氧化碳卸车设备通过管道依次与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补碳流量控制装置及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设备相连接,所述液体二氧化碳储存设备还与气体余压动力控制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伟王灵清
申请(专利权)人:旭阳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