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活体矿化组织粘结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0422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过在至少一个部分上再生矿化组织以诱导活体矿化组织各部分间粘结的组合物,特征在于其含有一种牙釉质前体物即所谓釉质基质作为活性组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使用这种组合物在矿化组织各部分间诱导粘结的方法。(*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活体矿化组织之一部份或亦可能在其他部份上形成新的矿化组织,用于诱导活体矿化组织各部份之间粘合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诱导这种粘结如用于治疗牙周炎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用于诱导矿化组织如骨组织各部份之间粘合的新方法。虽然本专利技术总地提供了这种粘结方法,但在本说明书中主要是结合着治疗松动牙齿,即所谓牙周炎来阐述的。但应注意的是,本说明书绝不是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了便于了解本专利技术,在更确切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之前,有必要对与牙齿及相关疾病有联系的生物学条件作一简要介绍。在正常情况下,牙齿是固定在颌骨中称为牙槽的特定的窝内的。在牙根和颌骨之间有牙周膜。牙根主要由牙本质外周复盖了一层厚度约0.01~1mm的牙骨质。在牙骨质中,发现主要有胶原纤维由牙骨质穿过牙周膜固定到颌骨中。因此,牙骨质对于使牙齿附着在颌牙上是极为重要的。外周膜厚度约0.2mm,由上述胶原纤维和位于纤维与属于这些组织之细胞间的血管及神经组成。颌骨并没有伸展到整个骨冠,而且没有被颌骨复盖的牙根部份,有纤维由根部牙骨质伸出进入周围的牙齿中。这些纤维有助于固定牙齿,因此也可稳定牙龈。牙龈及整个口腔是由一层上皮复盖的。这层上皮形成了环绕牙齿的致密环或套。相邻的牙齿在牙齿和上皮之间形成了一个浅沟。在使牙齿附着到颌骨里的组织中,炎症的发生率很高,全世界的大部份人口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类炎性疾病的侵害。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延迟病症的发作,尽可能地阻止牙齿松动。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以这种方式进行治疗、以使牙齿重新附着于颌骨上的临床上适用的方法。该领域中的一部份问题是某些病人存在牙齿固着方面的先天性缺陷。这类病人在未成年时便出现牙周炎症状,即所谓青少年牙周炎。治疗方法常常包括拨牙和花费很高费用用某种桥结构进行复位。牙齿表面上的细菌可在牙齿周围的牙龈中引起慢性炎症。炎性细胞分泌其分解酶用于对服细菌,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攻击使牙齿固着于牙龈和颌骨上的胶原纤维。牙根或牙骨质表面上的细胞受到破坏,而口腔粘膜的上皮细胞沿着牙齿向下生长并产生所谓龈缝。在这种龈缝中,细胞得以保护并能在这里生长。新的炎性细胞聚集在所谓的保护区域内,并破坏牙周膜。牙骨质细胞死亡并使牙槽骨受到破坏。病变一般都进行得缓慢,但有时也进展很快。过一定时间后,牙齿将完全失去与颌骨固着的能力。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去除寄存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当细菌被清除后,便可终止牙龈和牙周膜中的炎症并使分解过程不再继续下去。这种治疗也有助于防止在牙齿表面上形成细菌沉积物。因此,这一治疗方法的结果是破坏了牙齿在颌骨上的固着,但治疗没有形成新的牙周膜或牙骨质。在进行形成本专利技术之基础的研究过程中,已差不多令人惊疑地发现,牙骨质的形成是由一薄层釉质前体发动的,而釉质是在根的发育中沿着所有根表面部份形成的。这层釉质似乎对该区域的胶原纤维细胞有影响,从而使之发育成牙骨质生成细胞。在牙骨质继续发展中,牙釉质薄层大范围地消失,但在某些区域可能观察到残留部份。研究中发现,如果牙质与牙周膜细胞接触、如在牙根部表面磨一个洞,便能以骨样组织即没有使牙齿固着于周围组织上之纤维的骨组织形式愈合。但如果所产生的洞被釉质前体(下称釉质基质)复盖,则可产生正常牙骨质组织。在最初实验中使用了内生的釉质基质,但后来发现,如使用不同种动物的釉质基质亦可得到同样有利的结果。据此,在对猴子所作实验中发现,用不同种动物如猪的釉质基质复盖牙根表面上的洞,即可诱导牙骨质形成。据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在至少一个部份上重新形成矿化组织以诱导活体矿化组织各部份间粘结的新技术,这些技术的特征在于应用形成釉质的前体即釉质基质来诱导粘结。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有这种用途的组合物,且所说的组合物含有作为活性组分的釉质基质。如前面所指出的,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治疗牙萍不迹缪乐苎祝约把莱菀浦埠鸵馔馐鹿室鸬难莱荻狭言僖胧背鱿值难莱菟啥H欢痉⒚饕嗍视糜诖砣斯ぶ踩胛铮缪莱葜踩胛铩⒐趋捞娲锶缛斯殴亟诘闹踩胛铩1痉⒚骰箍捎糜谠谄谕峁┬碌碾旄阶诺愕墓趋捞娲锷嫌盏夹纬煽蠡橹T谟τ靡谰荼痉⒚鞯募际跏保玫挠灾驶士捎赡承┭莱菡τ诜⒂诘牟溉槎锏玫健S灾驶实囊桓鍪室死丛词潜辉咨钡亩锶缰砗托∨#耸倍镅莱萑源τ诜⒂校辉咨钡闹矶嘣诎胨曜笥摇U庑┎溉槎镒詈檬切∨;蛐≈恚嗫梢允瞧渌侄锶绮欢系爻ぱ赖拿嘌蚝湍龀荻铩R嗫墒褂门嘌南赴蛳妇ㄊ褂肈NA重组技术)作为这种物质的可替代的来源。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可以只由这种釉质基质构造,亦可与水混合,但该组合物还可包含与载体、稀释剂或为此目的可接受之粘合剂结合的釉质基质。用于牙科时,最好使用牙齿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为提高储存稳定性,组合物中可包含稳定剂或防腐剂。但单单将釉质基质与水混合时,可在低温下储存一定时间后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诱导牙根骨质和颌骨以及它们之间生理胶原纤维接合的形成,使牙齿重新固着以治疗牙周炎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除去牙根部可能存在的上皮,然后提供一层牙釉质前体物。在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治疗牙周炎时,最好使受损牙齿的部份开口以暴露根的表面,同时除去可能形成的上皮,然后在根部清洁的表面上涂以一层釉质基质或含这种釉质基质(作为活性组分)的组合物,其后再使胶原组织复位,必要时可进行缝合,以达到治疗目的。除了治疗牙周炎外,还可将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用于牙齿移植或再植。十三、四岁的孩子常常会遭受意外事故,造成一个或几个牙齿脱位。这种情况又大多发生在门牙。将已脱位的牙齿迅速放回,使之正常固着于颌骨上即可得以治愈。许多情况下,已脱位的牙齿并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些复原,而是牙齿必定在口腔外非适当介质如游离空气中保留了一段时间。这样,根部表面上的牙周膜细胞将被破坏,当把牙齿重新置回口腔时,便不会恢复生理性固着,而在一定时间后脱落。迄今为止还没有设计出一种能使牙齿重新固着的方法。然而,可按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用适当方法除去脱位牙齿上已死亡的牙周膜,然后将釉质基质的组合物涂敷于牙根的裸露表面上。再将牙齿放回牙槽内并轻轻固定几周。由于牙根表面上有新的釉质基质而产生了新的骨质层,进而使牙齿得以重新固着。对于牙齿移植(即将牙齿以一个人的口腔内移植到另一个人的口腔内)来说,已发现被移植牙齿的组织将受到受体之免疫防御功能的攻击,并在很短时间内遭到破坏。已作过在免疫学上适宜个体间进行牙齿移植的尝试。但这些尝试却不能令人满意。为保留一个或几个被移植的牙齿而使用可抑制排斥反应的医药制品,并不能认为是合理的长期治疗手段。因此,如今尚没有进行牙齿移植而又可获得好的长期效果的适宜方法。然而,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由供体身上除去将被移植的牙齿,去除牙髓、清洁髓腔并在髓腔内充入牙根充填剂来解决这一问题。用机械或化学方法除掉牙周膜并用含有釉质基质的组合物涂敷牙根。然后将牙齿置入受体口腔内其新的位置上。牙齿在固定的位置中保留一个短时间,由于涂有釉质基质,便可重新形成复盖被移植牙齿的内生性矿化组织,并将诱导被移植牙齿的固定。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选方面,釉质基质组合物内可以添加以纤维蛋白原,因子ⅩⅢ(为一种得自血浆的血凝因子)和凝血酶为基础的组织粘结剂。可将釉质基质与纤维蛋白原以及因子ⅩⅢ预混合来配制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并在应用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在活体矿化组织之至少一个部分上再生矿化组织,以诱导活体矿化组织各部分间粘结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作为活性组分的釉质前体物即釉质基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斯汉马斯特龙拉夫博罗洛夫史温连斯科格
申请(专利权)人:生物投资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E[瑞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