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建丰专利>正文

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3456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照明装置,至少包含有:一灯座、控制器、若干反射板以及若干光源,该灯座用以承载装设控制器、若干反射板以及若干光源,各控制器与该控制器连接,其中,相邻二反射板具有不同弯折结构,令光源经由不同弯折结构的反射板的反射后,不仅可提高光线使用率,更可各自反射形成不同的反射光形,可同时兼顾聚光、提升照度以及照射范围较大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照明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可提高光线使用率,并同时兼顾聚光、提升照度以及照射范围较大等优点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按,习用的吸顶式日光灯座上并无任何可反射光源的相关装置设置,以致于日光灯管于安装在日光灯座后,由于灯管的光线照明方向呈辐射状,使得位于灯座下方的所需照射范围实际上仅能获得部分的照明亮度,其余的照明光线则因光线散射至其它方向而会被折射掉。 因此,就有另一种习用的吸顶式铝挤型日光灯座的产生,如图1所示,该灯座11于平行轴心方向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可供一日光灯管13其照明光线反射的反射片12,各该反射片12与该灯座11以铝挤型一体成型制造而成,此种灯座11可令该日光灯管13的照明光线集中照明,且使位于该灯座11下方的所需照射范围能获得更多的照明亮度,而改善原来灯管13的照明光线部份会因散射而被折射掉的问题。 然而,此种习用的吸顶式铝挤型日光灯座仍有其缺失存在,由于各该反射片12固定于该灯座11上,相对地,使得所形成的照明角度及亮度为固定形式也无法调整,实在有使用上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可提高光线使用率,并同时兼顾聚光、提升照度以及照射范围较大等优点的照明装置,并可依使用者所需任意搭配不同形式的反射板,以形成不同的反射光形的搭配,进而可形成不同的照明角度及亮度。 为达上揭目的,本技术的照明装置,至少包含有一灯座、控制器、若干反射板以及若干光源,该灯座用以承载装设控制器、若干反射板以及若干光源,各控制器与该控制器连接,其中,相邻二反射板具有不同弯折结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令光源经由不同弯折结构的反射板的反射后,不仅可提高光线使用率,更可各自反射形成不同的反射光形,可同时兼顾聚光、提升照度以及照射范围较大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习有日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照明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照明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中照明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中照明装置第三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中照明装置第应用于室内照明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 灯座11反射片12 日光灯管13照明装置2 灯座21控制器22 第一反射板23 凹穴231 底部232 倾斜部233 第二反射板24 底部241 倾斜部242 弯弧部243 光源25灯罩26 第三反射27底部271 弯弧部272 室内空间3 壁面31工作区域32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本技术照明装置的基本结构组成,如图2的第一实施例所示,该照明装置2至少包含有 一灯座21; 控制器22,该控制器22设于该灯座21上; 若干反射板,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设有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第二反射板23、24,各反射板23、24设于该灯座21上; 若干光源25,该光源25设于该反射板23、24中,且该光源25与该控制器22形成电性连接; 一灯罩26,该灯罩26封盖于灯座21上,以将各光源25封闭并加以保护。 其中,相邻二反射板23、24具有不同弯折结构,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该第一反射板23靠近中央位置形成有凹穴231,以供置放光源25,该凹穴231设有一底部232以及底部232二侧的倾斜部233,该底部232与倾斜部233夹角的外角为35度~40度,而该倾斜部233并向外延伸有弯弧部234,且该底部232二侧的倾斜部233及弯弧部234相互对称,该第二反射板24靠近中央位置形成有底部241,以供置放光源25,该底部241并向外延伸有倾斜部242,该底部241二侧的倾斜部242相互对称。 故当光源25所发出的部分光线,经由第一反射板23二侧的倾斜部233的反射作用,使该反射光线可朝光源25下方所需的照射范围射出,而部分光线则由二侧的弯弧部234进行反射,且加以聚光并提升照度,以增加光源的利用率及效率,并形成如图所示类似酪梨形的第一光形A1,而该光源25经由第二反射板24二侧的倾斜部242的反射作用,使该反射光线可朝靠近光源25二侧散射,并形成如图所示的第二光形A2,该第二光形A2为上宽下窄的外形,令第一、第二光形A1、A2相互搭配,不仅可提高光线使用率,更可同时兼顾聚光、提升照度以及照射范围较大等优点。 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一反射板23同样设有凹穴231、底部232、倾斜部233以及弯弧部234,该光源25的光线经由第一反射板23的反射作用形成酪梨形的第一光形A1,而该第二反射板24靠近中央位置形成有底部241,以供置放光源25,该底部241并向外延伸有弯弧部243,该底部241二侧的弯弧部243相互对称,该光源25的光线经由第二反射板24的反射作用第三光形A3,该第三光形A3为向上弯弧的外形。 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该照明装置设有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二、第三反射24、27,该第二反射板24靠近中央位置形成有底部241,以供置放光源25,该底部241并向外延伸有倾斜部242,该底部241二侧的倾斜部242相互对称,该光源25的光线经由第二反射板24的反射作用第二光形A2,而该第三反射板27靠近中央位置形成有底部271,以供置放光源25,该底部271并向外延伸有弯弧部272,该底部271二侧的弯弧部272相互对称,该光源25的光线经由第三反射板27的反射作用第三光形A3。 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照明装置应用于室内照明的结构示意图,该室内空间3由四个壁面31围绕而成,而该室内空间3内靠近中央位置处并设有若干工作区域32,靠近各壁面31所装设的照明装置2可以为形成第三光形(亦即向上弯弧的外形)的反射板形式,而靠近工作区域32装设的照明装置2则可选择第一、第二光形A1、A2相互搭配,使该区的光线形成聚光效果,并具有提升照度以及照射范围较大的光线效果,故使用者可以依所需使用本技术的照明装置,或者可搭配习有具有单一反射板形式的照明装置,来搭配配置而形成所需要的照射面积及角度。 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多灯管一较佳可行的照明装置,爰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士仍可能基于本技术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案技术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技术的替换及修饰,并为以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灯座;控制器,该控制器设于该灯座上;若干反射板,各反射板设于该灯座上,相邻二反射板具有不同弯折结构;若干光源,该光源设于该反射板中,且该光源与该控制器形成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设有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第二反射板,该第一反射板靠近中央位置形成有以供置放光源的凹穴,该凹穴设有一底部以及底部二侧的倾斜部,而该倾斜部并向外延伸有弯弧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板靠近中央位置形成有以供置放光源的底部,该底部并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一灯座; 控制器,该控制器设于该灯座上; 若干反射板,各反射板设于该灯座上,相邻二反射板具有不同弯折结构; 若干光源,该光源设于该反射板中,且该光源与该控制器形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丰
申请(专利权)人:林建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