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物处理机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3277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物处理机底座,包括底盖,外壳本体,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为透明材质,在外壳本体上设有至少一处发光装置。依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在该食物处理机工作过程中所述食物处理机底座中所设发光装置可使光线通过透明材质的外壳本体,致使其外壳通体发光或光线穿透透明外壳本体,利用电路的设置,可以通过光的色彩或强弱或闪烁的速度轻易使远距离的使用者了解机器工作状态,可及时准备或处理下一步骤的工作,提高了使用效率,并给人以视觉享受。(*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食物处理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物处理机的底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食物处理机机身小巧,可以完成对各种混合液体,如各种奶制品、饮料等的混合液体的搅拌,还可以完成对各种食物材料的加工处理,如对辣椒,肉类等的切碎 和搅拌等等,此外,还可以将各种果蔬打汁成浆,因此,食物处理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 者的青睐,也使得消费者对食物处理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技术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底座均为不透明材料构成,不具备光显功能,使 用者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不会在旁边守候,但远距离又无法观测到指示灯上显示的进度,尤 其是需要进行多个步骤操作的时候,不能很快了解机器运转情况以进入下一步骤的操作, 浪费了一定的时间,甚至会使食物的口感等发生变化,降低食物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物处理机底座,旨在解决使用者无法远距离了 解机器运转情况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食物处理机器底座,包括底盖,外壳本体,上盖,所 述外壳本体为透明材质,在外壳本体和底盖、或/和上盖间或外壳本体中设有至少一处发 光装置。优选地,所述发光装置为发光带。具体地,所述发光带设于底盖与外壳本体连接处,或设于上盖与外壳本体连接处。具体地,所述发光带设于外壳本体中,且外壳本体属于中空构造。具体地,所述发光带的发光面朝向外壳本体的横截面。具体地,所述外壳本体下端与底盖连接处设一可置放发光带的凹槽。具体地,所述外壳本体上端与上盖连接处设一可置放发光带的凹槽。具体地,所述外壳本体任一端或两端设有可置放发光带的凹槽。具体地,所述底盖上端设可容纳发光带的凹槽。具体地,所述上盖下端设可容纳发光带的凹槽。依借本技术结构设计,在该食物处理机工作过程中所述食物处理机底座中所 设发光装置可使光线通过透明材质的外壳本体内部,致使其外壳通体发光或光线直接透过 外壳本体,利用电路的设置,可以通过光的色彩及闪烁的速度轻易使远距离的使用者了解 机器工作状态,可及时准备或处理下一步骤的工作,提高了使用效率,增进了产品的美观 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食物处理机底座立体图一。图2是本技术食物处理机底座立体图二。图3是本技术食物处理机底座立体图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结构包括向上依次配合设置的底盖3,外壳本体1,上盖4,所述 外壳本体1采用透明材质,在外壳本体1上或外壳本体中设有发光装置。具体实施中,所述 发光装置为发光带,本实施例发光带设置有两条,分别为发光带2、5,所述外壳本体1的上、 下端分别设一可容纳发光带2、5的凹槽,可将发光带2、5置于该凹槽中再分别与上盖4和 底盖3相连接;或者 在上述底盖3的上端和上盖4的下端与外壳本体1连接处分别设一可 容纳发光带2、5的凹槽,将发光带2、5置于该凹槽中再分别与外壳本体1的下端和外壳本 体1的上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盖3上端与发光带2的背面相连接,发光带2的发光面朝向外壳 本体1的下端并与之连接,所述上盖4的下端与发光带5的背面相连接,发光带5的发光面 朝向外壳本体1的上端并与之连接,这样,光线便可通过透明材质的外壳本体1内部,致使 其外壳通体发光,便于使用者远距离了解机器工作状态,从而实现了本技术目的。实施例2 参见图2,本实施例结构包括底盖3,外壳本体1,(上盖省略未示出),所述外壳本 体1采用透明材质,在外壳本体1上设有发光装置。具体实施中,所述发光装置为发光带2, 所述底盖3上端与发光带2的背面相连接,发光带2的发光面朝向外壳本体1的下端并与 之连接,上述外壳本体1的下端设一可容纳发光带2的凹槽,将发光带2置于该凹槽中再与 底盖3相连接,或者在上述底盖3的上端设一可容纳发光带2的凹槽,将发光带2置于该凹 槽中再与外壳本体1的下端相连接。同样地,光线便可通过透明材质的外壳本体1内部,致 使其外壳通体发光。实施例3 参见图3,本实施例结构包括外壳本体1,上盖4,(底盖省略未示出),所述外壳本 体1为透明材质,在外壳本体1上设有发光装置。具体实施中,所述发光装置为发光带5,所 述上盖4的下端与发光带5的背面相连接,发光带5的发光面朝向外壳本体1的上端并与 之连接。上述外壳本体1上设有一可容纳发光带5的凹槽,将发光带5置于该凹槽中再与 上盖4相连接;或者在上述上盖4的下端设一可容纳发光带5的凹槽,将发光带5置于该凹 槽中再与外壳本体1的上端相连接。同样地,光线便可通过透明材质的外壳本体1内部,致 使其外壳通体发光。本技术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发光带设置于结构为中空的外壳本体之中,使发光 带从外壳本体的中空腔内发出光线,同样可实现本技术目的。根据本技术结构,在该食物处理机工作过程中所述食物处理机底座中所设发 光带2或/和发光带5,可使光线通过透明材质的外壳本体1内部,致使其外壳本体1通体发光,利用电路的设置,可以通过光的色彩及闪烁的速度轻易使远距离的使用者了解机器 工作状态,可及时准备或处理下一步骤的工作,提高了使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 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食物处理机底座,包括底盖,外壳本体,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为透明材质,在外壳本体和底盖、或和上盖间,或于外壳本体中设有至少一处发光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为发光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带设于底盖与外壳本 体连接处,或者设于上盖与外壳本体连接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带设于外壳本体中空 内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带的发光面朝向外壳 本体的横截面内。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下端与底盖连接 处设一可置放发光带的凹槽。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上端与上盖连接 处设一可置放发光带的凹槽。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任一端或两端设 有可置放发光带的凹槽。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端设一可置放发光 带的凹槽。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下端设一可置放发光 带的凹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食物处理机底座,包括底盖,外壳本体,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为透明材质,在外壳本体上设有至少一处发光装置。依借本技术结构设计,在该食物处理机工作过程中所述食物处理机底座中所设发光装置可使光线通过透明材质的外壳本体,致使其外壳通体发光或光线穿透透明外壳本体,利用电路的设置,可以通过光的色彩或强弱或闪烁的速度轻易使远距离的使用者了解机器工作状态,可及时准备或处理下一步骤的工作,提高了使用效率,并给人以视觉享受。文档编号A47J4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物处理机底座,包括底盖,外壳本体,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为透明材质,在外壳本体和底盖、或和上盖间,或于外壳本体中设有至少一处发光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安唐锋电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