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型压印装置和压印片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2944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容易地更换转印辊的辊型压印装置和压印片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使在表面形成有图案的转印辊转动而将上述图案转印到被转印片上的辊型压印装置,上述压印装置是不具有与上述转印辊的转动轴一致的、用于使上述转印辊转动的转动用轴的辊型压印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为详细地,涉及适于制造实施 了能够获得低反射率的表面处理的树脂片的。
技术介绍
将刻入有纳米尺寸(0. 001 1 μ m)的凹凸(下面,亦称为“纳米构造体”。)的模 具按在涂抹在基板上的树脂材料上来转印形状的技术、所谓的纳米压印技术近几年受到关 注,正在进行目标是应用于光学材料、IC的细微化、临床检查基板等的研究。该技术是在光 盘制作中广为人知的热压花技术的延伸,1995年由S. Y. Chue等人证明能够应用于到IOnm 水平为止。在以往利用光刻技术的纳米尺寸的细微加工中,为了消除由于隔着掩模曝光时产 生的衍射现象而导致的分辨率不足,会产生如下的问题曝光波长的短波长化,与之相伴而 产生的装置的复杂化,成本上升等。在纳米压印技术中,通过压花加工能够简单地得到纳米 尺寸的图案,因此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并且由于存在能以低成本大量制作需要纳米尺寸的 细微结构的光学构件的可能性从而受到关注。作为纳米压印技术的方式,已知热纳米压印技术、紫外线(UV)纳米压印技术等。 例如,UV纳米压印技术是在基板上涂抹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形成薄膜,在该薄膜上按压具有 纳米构造体的模具,之后照射紫外线,由此形成形成有纳米构造体的反转形状的薄膜(下 面,亦称为纳米压印片。)。在研究阶段利用这些方法时,一般使用平板状的模具,通过批处 理来制作纳米压印片。为了利用纳米压印技术来大量且便宜地制造纳米压印片,与批处理相比,辊到辊 处理的方法更适用。即,若采用辊到辊处理,只要能够在转印辊的外周面配置纳米构造体, 就能够连续地制造纳米压印片。下面简单叙述辊到辊处理。作为使用辊到辊处理的纳米压印技术,公开了如下方 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例如如图13所示,一边使小型转印辊191按照顺序在横方向 上滑动来拼接图案,一边将图案转印到涂抹在大型转印辊192上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上。 然而,在该方法中,由于是拼接小型转印辊191的图案来形成大型转印辊192上的树脂的 图案,因此基本上所形成的纳米构造体都具有图案的接缝,不适用于形成比小型转印辊191 的宽度大的纳米构造体。虽然与用于辊到辊处理的转印辊无关,但是在纳米压印技术以外的领域,公开了 在辊材上直接形成凹凸图案的辊的制作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然而,在将该方 法用于纳米压印技术的情况下,在形成有纳米构造体的转印辊上,必须具备用于连结转印 辊和纳米压印装置的轴承机构等,转印辊的高价格会成为量产上的问题。另外,公开了在辊上安装具有凹凸图案的圆筒状的构件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 文献4的图7。)。然而,根据这种方法,在转印辊的外周环绕一周接合纳米构造体,因此难 以消除图案的接缝。在此,阐述利用纳米构造体的光学材料的例子。光学材料中,已知作为纳米构造体 的一种的“蛾眼(蛾的眼睛)构造”。蛾眼构造是形成多个相对于可见光充分小的大小的锥 状突起。作为利用蛾眼构造的光学元件,可举出例如在透明基板的表面形成有蛾眼构造的 例子。当形成这样的蛾眼构造后,由于相对于可见光线的波长长度,突起大小的比率充分地 小,因此对于入射到透明基板表面的可见光线而言,看上去,折射率由于突起而从空气层到 透明基板发生连续变化,不会将透明基板的表面识别成折射率不连续的界面。其结果,能够 使在透明基板表面上所产生的反射光锐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 9。)。在具有这种纳米构造体的光学材料的制造
,已知将利用阳极氧化法在表 面形成有纳米尺寸的孔的铝基板用作模具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8。)。根据这 种方法,能够在表面形成微观上不规则(随机)的、宏观上大致均勻的纳米构造体。即若将 该方法应用于转印辊的制作,能够在圆柱状或圆筒状的转印辊的表面,形成在连续生产时 需要的没有接缝(无缝)的纳米构造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8的图19。)。然而,即使在转印辊的表面形成有纳米构造体,在进行辊到辊处理的纳米压印装 置中,转印辊不能永久地使用,需要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进行更换,因此强烈要求其价格低。对此,将转印辊的形状设为圆筒状,简化作为更换构件的转印辊的结构是有效的。 然而,使用圆筒状的转印辊时,存在如下问题。转印辊需要一边对被转印片的表面均勻加压一边进行纳米构造体的转印,因此要 求高精度地控制位置和方向来将其安装到纳米压印装置。在利用圆筒状的转印辊的情况 下,需要使其转动时作为轴的构件,因此考虑在圆筒状的转印辊的内周面侧,在转印辊中装 配具有与转印辊的转动轴一致的转动轴的转动用轴构件。然而,在更换转印辊时,使转动用 轴构件的转动轴与转印辊的转动轴一致,并且将转印辊高精度地安装在装置中,操作烦杂, 因此希望能够更简易地更换转印辊。另外,在转印前,在涂抹树脂前预先进行将片展开传送的处理(尝试处理),以使 在装置内传送的被转印片无阻地流动,使得成为制品的被转印片不产生褶、皱等。在该尝试 处理中,例如当被转印片与转印辊之间夹了异物等时,有时会损伤转印辊的表面,用于形成 纳米构造体的凹凸图案发生破损,或者涂抹在转印辊上的脱模剂有时会发生剥离。特别地, 利用上述阳极氧化法制作出的纳米尺寸的图案,由于基底的材质是铝的,因此容易被异物 的夹入等局部的强力破坏。由此,发生向被转印片的转印不良,成品率低,或者由于需要更 换转印辊而导致成本变高。特别地,在脱模剂发生剥离的情况下,用于形成纳米构造体的树 脂材料粘着在转印辊上,发生由此而导致的向被转印片的转印不良等,因此希望防止转印 辊的转印面的损伤。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0357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144698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5-161531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7-281099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表2003-531962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3-43203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2005-156695号公报专利文献8 国际公开第2006/059686号小册子5专利文献9 日本特开2001-2645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更换转印辊的辊 型压印装置和压印片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对利用圆筒状的转印辊的辊型压印装置进行种种研究后,着眼 于在更换转印辊时,使向装置的安装变得复杂的是与转印辊的转动轴一致的转动用轴,首 先发现压印装置采用不具有该转动用轴的结构,便可以容易地进行向装置的装卸,能够容 易地更换作为耗材(更换构件)的转印辊。另外,着眼于在转印辊的转印面发生损伤的原因 之一在于尝试处理,还发现在使转印辊与被转印片接触前预先对被转印片进行松紧调节, 由此能够降低转印辊的转印面的损伤。并且发现这种被转印膜的松紧调节适于利用至少 两个辊,并且发现通过在转印时至少利用3个辊,能够均勻加压使被转印片不产生褶、皱 等,能够不损伤转印辊的表面,而得到膜厚均勻的压印片,由此想到能够完美解决上述问题 的办法,有了本专利技术。S卩,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使在表面形成有图案的转印辊转动而将上述图案转印到被转印 片上的辊型压印装置,上述压印装置是不具有与上述转印辊的转动轴一致的、用于使上述 转印辊转动的转动用轴的辊型压印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是如下通过使在表面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型压印装置,通过使在表面形成有图案的转印辊转动而将该图案转印到被转印片上,其特征在于:该压印装置不具有与该转印辊的转动轴一致的、用于使该转印辊转动的转动用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晓义山田信明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