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12043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其用于电性连接设有针脚的芯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的焊接部、自固定部沿竖直方向延伸出的一对第一臂、及自固定部弯折延伸出的第二臂,第一臂设有第一接触部,第二臂设有第二接触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既节约了材料,又使该导电端子具有三个接触部,增强了接触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尤其涉及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组至 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中央处理器等芯片模组与印刷电路板的电性导通 效果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在芯片模组的功能愈见强大,所需针脚数不断增加且体积 未能相对扩大的同时,如何设计适当的电连接器将芯片模组的高密度针脚连接到印刷电路 板上变得相当重要。尤其,电连接器在电性连接芯片模组时必须更加稳定可靠,并且接触 阻抗也要求尽量降低,这样才能减少芯片模组在高频传输中的能量损耗。中国专利公告第 2747729号公开有这类的现有技术,该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设有基部、自基部向下延伸形成 的焊接部及自基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对臂部。臂部的末端形成有与芯片模组的针脚电性连 接的接触部。该导电端子在成型时会浪费很多的材料,不利于节约成本。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 子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其导电端子设有三个接触 部并可有效地节约材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设 有针脚的芯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导电 端子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的焊接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的一对第一臂、及自固定部弯 折延伸出的第二臂,第一臂设有第一接触部,第二臂设有第二接触部。一种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用于电性连接设有针脚的芯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包 括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的焊接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的一对第一臂及自固定部延伸出的 第二臂,第一臂设有第一接触部,第二臂设有第二接触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至少存在以下优点本实用 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的一对第一臂以及自固定部弯折延伸 出的第二臂,既节约了材料,又使该导电端子具有三个接触部,增强了接触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导电端子与芯片模组的针脚连接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其中仅给出一个导电端子且导电端子 焊接有锡球。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设有针脚3的芯 片模组(未图示)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1及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导 电端子2。绝缘本体1大致呈长方体状结构,其设有用于承接芯片模组的上表面11及与上表 面11相对的下表面12。下表面12设有贯穿至绝缘本体1内部的收容槽121用于收容导电 端子2。收容槽121包括容纳槽1212及与容纳槽1212连通的固定槽1211。上表面11设 有供芯片模组的针脚3穿过的孔111,该孔111与收容槽121连通。导电端子2包括固定部21、自固定部21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的一对第一 臂22、自固定部21弯折延伸出的第二臂23及自固定部21的底端弯折延伸出的焊接部24。 固定部21设有倒刺211。第二臂23自一对第一臂22中间先弯折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然后沿 竖直方向延伸。第一臂22及第二臂23分别设有朝向彼此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221 与第二接触部232。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在制造时,其第二臂23是自板 材上直接撕裂然后弯折形成,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同时,第二臂23设有第二接触部232,使 该导电端子2形成有三个接触部与芯片模组的针脚3电性连接,有效地保证了接触的稳定 性。焊接部24为平板状结构,其与第二臂23位于固定部21的同侧。焊接部24上焊接有 锡球4,把该导电端子2焊接至印刷电路板。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组装时,把导电端子2从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2组装入 绝缘本体1内。第一臂22沿着固定槽1211组装直至固定部21的倒刺211与绝缘本体1 过盈配合,把导电端子2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焊接部24可收容于容纳槽1212内。本技术电连接器100使用时,芯片模组的针脚3穿过绝缘本体1的孔111与 收容在收容槽121内的导电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22及第二接触部232电性连接,以实现 芯片模组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应当指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 变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设有针脚的芯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的焊接部及自固定部沿竖直方向延伸出的一对第一臂,第一臂设有第一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固定部弯折延伸出的第二臂,第二臂设有第二接触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上表面及与上表面 相对的下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设有贯穿至绝缘本体内部 的收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容纳槽及与容纳槽连 通的固定槽。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设有与收容槽连通的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自一对第一臂中间先弯折 沿水平方向延伸然后沿竖直方向。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与第二臂位于固定部的同一侧。8.—种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用于电性连接设有针脚的芯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 括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的焊接部及自固定部沿竖直方向延伸出的一对第一臂,第一臂 设有第一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固定部延伸出的第二臂,第二臂设 有第二接触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自一对第一臂 中间先弯折沿水平方向延伸然后沿竖直方向延伸。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与第二臂位于 固定部的同一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其用于电性连接设有针脚的芯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的焊接部、自固定部沿竖直方向延伸出的一对第一臂、及自固定部弯折延伸出的第二臂,第一臂设有第一接触部,第二臂设有第二接触部,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既节约了材料,又使该导电端子具有三个接触部,增强了接触的稳定性。文档编号H01R13/11GK201699182SQ20102030034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9日专利技术者廖芳竹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设有针脚的芯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的焊接部及自固定部沿竖直方向延伸出的一对第一臂,第一臂设有第一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固定部弯折延伸出的第二臂,第二臂设有第二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芳竹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