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的钻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11827 阅读:4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形的钻地机器人,包括既为机器人身躯又为车身的驱体、可手动转动的机器人手及机器人脚,其特点是所述驱体和/或机器人手和/或机器人脚上设有螺纹钻头,所述螺纹钻头可相对其连接部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在所述驱体和/或机器人手和/或机器人脚上设置螺纹钻头,并令所述螺纹钻头可相对其连接部转动,从而使得所述螺纹钻头可在模拟钻地时转动,将螺纹钻头设置在机器人手的端部及驱体的下端部,其设计合理,造型独特,因此能吸引小孩子的眼光,趣味性强,可广泛应用于玩具行业。(*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玩具机器人,具体是一种可变形的钻地机器人。 现有的玩具机器人的形态大多是很相近似的,都是模拟电视中的动漫人物,如变 形金刚等,都是具有脸部构造的头部、庞大的身躯以及握拳或拿武器的双手,因此很难吸引 小孩子的眼光,而且这些玩具机器人大多采用电动控制,即控制其行走、发声和发光的,有 的则可控制其变形,但如此设计大大增加了该玩具的成本,而且很容易因小孩子用手去掰 动那些活动部位而使该部位损坏,以致整个玩具机器人失去机动性,同时失去趣味性而被 小孩子放弃。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巧妙、造型 独特、趣味性强的可变形的钻地机器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变形 的钻地机器人,包括既为机器人身躯又为车身的驱体、可手动转动的机器人手及机器人脚, 其特点是所述驱体和/或机器人手和/或机器人脚上设有螺纹钻头,所述螺纹钻头可相对 其连接部转动。 其中,上述机器人手的端部设有螺纹钻头,所述驱体的下端也设有螺纹钻头,所述 螺纹钻头相对所述机器人手或驱体可转动地连接。 本技术所述螺纹钻头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机器人手或驱体连接,如可通 过轴与轴孔连接,可通过齿轮与齿轮连接,可通过电动连接等。 为了使该玩具机器人可以变形成车的形状,增强该玩具的趣味性,上述小臂与上 臂或上臂与肩膀之间通过轴柱与轴孔或T形连接柱与连接孔可相对转动的连接;上述机 器人脚包括上下端均设有连接轴的大腿、上下端均设有轴孔的膝关节、与脚跟连为一体的 小腿以及脚板,所述大腿、膝关节、小腿和脚板可转动的连接成一体并与驱体可转动的相连 接,因此通过转动机器人手或机器人脚的各个部分可使得该钻地机器人便形成钻地车。 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所述驱体和/或机器人手和/或机器人脚上设置螺纹钻 头,并令所述螺纹钻头可相对其连接部转动,从而使得所述螺纹钻头可在模拟钻地时转动, 将螺纹钻头设置在机器人手的端部及驱体的下端部,其设计合理,造型独特,因此能吸引小 孩子的眼光;又由于所述机器人手和机器人脚均有若干可相互转动的部位组成,通过转动 各部位可将机器人手和机器人脚摆到一侧,从而使该钻地机器人变形成钻地车,进一步增 强了该玩具的趣味性,更能吸引小孩子的玩耍乐趣及喜爱。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可 变形的钻地机器人,其设计简单、巧妙,操作简单又具有趣味性,而且使用寿命长,极大地满 足了玩者玩乐的需要,可广泛应用于玩具行业。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技术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玩具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玩具机器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变形成玩具车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变形的钻地机器人,包括既为机器人身躯又为车身的驱 体1、可手动转动的机器人手2及机器人脚3,为了使该玩具更能吸引小孩子的眼光,该实用 新型在驱体1和/或机器人手2和/或机器人脚3上设置螺纹钻头4,并令螺纹钻头4可相 对其连接部转动,从而使得螺纹钻头4可在模拟钻地时转动,将螺纹钻头4设置在机器人手 2的端部及驱体1的下端部,其设计合理,造型独特,因此能吸引小孩子的眼光。 如图1或图2所示,该机器人手2的端部设有一个可相对机器人手2转动的螺纹 钻头4,该机器人手2还包括有小臂21、肩膀23及上臂22,如图3所示,其中螺纹钻头4与 小臂21相连接,在螺纹钻头4的上端部设有倒T型连接柱52,而小臂21的下端部开设有连 接孔51,通过将螺纹钻头4的T型连接柱52连接到小臂21下端的连接孔51中而使得该 螺纹钻头4可以绕小臂21转动;而机器人手2的肩膀23大体呈齿轮状,其一侧设计成齿牙 状,另一侧设计成柱孔55,而其前后端中间贯穿有通孔231,在其上端也设有轴孔232,该轴 孔232上连接有模仿供钻头转动的动力油泵的圆柱体24,该圆柱体24下方设有凸轴241与 该轴孔232相插接;该上臂22大体呈U型,在U型口处设有轴柱221,该轴柱221与肩膀23 上的通孔231相连接,故上臂22可绕其轴柱221左右摆动,在上臂22的下端设有截面为T 型的连接件222 ;小臂21大体呈圆筒状,上端开设有连接孔211,该连接孔211的孔径与上 臂T型连接件222的较小圆柱的直径相同,故小臂21连接到上臂22的T型连接件222上 后该小臂21可绕上臂22旋转;该机器人手2是通过一个转盘53与驱体1相连接的,该转 盘53为一个圆形盘状体,在圆形盘状体的两端面中间设有凸柱,而在驱体1对应的位置设 有轴孔,通过凸柱与轴孔相连接可使转盘53绕凸柱横向向后转动90° ,在转盘53的外端向 外设有圆柱54,该圆柱54恰好与肩膀23侧边的柱孔55相嵌接。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该钻地机器人的驱体1下端也设有螺纹钻头4,该螺纹钻 头4比机器人手2端部的螺纹钻头4大,但长度较短,且该螺纹钻头4为螺纹凹陷的钻头, 而机器人手2端部的螺纹钻头4的螺纹则为凸设在锥形柱上表面的。驱体下端的螺纹钻头 4也是通过上端部的T型连接柱52与驱体1下端中间的凹孔51相连接的,因此该螺纹钻 头4可以旋转;另外在驱体1的前端面开设有凹腔12,在该凹腔12上设有三个可开启的窗 盖,其中一个为与驱体1前端两侧轴连接的可向上掀起的倒三角形车盖7,另外两个为位于 车盖7下方分别可向左右打开的车门8,当三者均关闭时刚好可盖住驱体1的凹腔12,如图 3所示,该实施例的驱体1凹腔12中还设有一个车位座9和操控盘IO,故可放入小型的公 仔模拟坐在车位座9上,手抓操控盘10操作该钻地机器人,从而更能吸引小孩子的兴趣。 如图2所示,该机器人脚3包括有大腿31、膝关节32、小腿34及脚板35,其中大 腿31为前后两柱块,中间通过上下两连接轴311连接而成的,该驱体1下端向下延伸有一板块13,在板块13的前后端开设有轴孔131,将大腿31上边的连接轴311与驱体1的轴孔 131相连接,故大腿31可绕其连接轴311摆动;该膝关节32是由上方为齿轮柱321下方为 圆柱322组成的,其中齿轮柱321前后向设置,中间贯穿设有轴孔323,该轴孔323与大腿 31下边的连接轴311相连接,膝关节32下方的圆柱322左右向设置,中间同样贯穿设有轴 孔323 ;该小腿34为一个上端设有连接轴341的块状体,该块状体下方一体连设有脚跟33, 小腿34上端的连接轴341与膝关节32下端的轴孔323相连接,因此小腿34可绕膝关节32 前后摆动,而小腿34及膝关节32则可绕大腿31左右摆动,在块状体及脚跟33之间的前端 设有左右向轴柱57 ;而脚板35的后端对应小腿34的轴柱57设有轴孔56,且脚板35下方 设有空腔,故将脚板35连接到小腿34之后,脚板35可前后摆动,当摆向后面时,脚板35的 空腔刚好可供脚跟33套入,而向前摆时,脚板35的下方刚好与脚跟33的下方相平,因为该 钻地机器人可站得稳当。 如图1所示,该钻地机器人玩具的头部设为滚轮6,该滚轮6的中间开有左右相通 的通孔61,而驱体1的上端左右凸设有两轴架14,该两轴架14之间架设有轴柱ll,该滚轮 6的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形的钻地机器人,包括既为机器人身躯又为车身的驱体(1)、可手动转动的机器人手(2)及机器人脚(3),其特征在于所述驱体(1)和/或机器人手(2)和/或机器人脚(3)上设有螺纹钻头(4),所述螺纹钻头(4)可相对其连接部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东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奥迪动漫玩具有限公司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