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雨伞结构,包括一雨伞;还包括:一手动按压的发电装置,是设于雨伞的握把的上方位置;数个发光元件,其分别套置于管体,将管体缝固于雨伞的伞布的边缘,伞布顶端所设的透明柱,是以导线沿伞布及伞骨架连接于发电装置;借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发光雨伞,以于使用时借由发电装置的供电,以点亮该等发光元件,使雨伞的周缘及伞布顶端的透明柱产生恒亮或闪烁的光源,从而于雨天黑夜使用雨伞时,得以达到安全显示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伞,尤其涉及一种可在黑夜时,于伞布周缘点亮光源,以达到安全显示作用的发光雨伞结构。
技术介绍
—般于雨黑夜中行走时,通常手撑雨伞以遮蔽雨水,由于现有的雨伞并未设有反光或光源的显示装置,因此,当人们撑伞行走于路上时,来往的车辆实无法清楚查觉前方的行人,故而常因雨天的视线不良,造成车祸的憾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发光雨伞结构,使雨伞于夜间使用时,得以于伞布周缘点亮光源,以达到安全显示作用,提醒来往车辆,防止车祸的发生。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发光雨伞结构,包括一雨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手动按压的发电装置,是设于雨伞的握把的上方位置;数个发光元件,其分别套置于管体,将管体缝固于雨伞的伞布的边缘,伞布顶端所设的透明柱,是以导线沿伞布及伞骨架连接于发电装置;借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发光雨伞,以于使用时借由发电装置的供电,以点亮该等发光元件,使雨伞的周缘及伞布顶端的透明柱产生恒亮或闪烁的光源,从而于雨天黑夜使用雨伞时,得以达到安全显示的目的。 前述的发光雨伞结构,其中发电装置设有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突露于壳体外的压柄,压柄设有一弧状的齿条,使齿条啮接于一齿轮,且使齿轮啮接于一设于棘轮内缘的制动片,该棘轮设有磁铁,使磁铁包覆连接于电路的线圈,借由压柄的下压,使齿条带动齿轮、制动片、棘轮及磁铁沿线圈旋转,以感应线圈产生电能,经由电路的储存后,供应发光元件的电压。 前述的发光雨伞结构,其中数个发光元件所套置的管体,设有具透孔的突耳,供缝线穿设该突耳后,缝固于伞布边缘。 前述的发光雨伞结构,其中数个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或灯泡。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雨伞于夜间使用时,得以于伞布周缘点亮光源,以达到安全显示作用,提醒来往车辆,防止车祸的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1A是本技术发光元件与管体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发电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发电装置的动作实施例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实施例图。图中标号说明1.发电装置11.壳体 12.压柄121.齿条13.齿轮 14.棘轮15.制动片16.磁铁 17.电路18.线圈2.发光元件21.导线3.雨伞31.握把 32.透明柱4.管体41.透孔 42.突耳5.缝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主要设有一手动按压的发电装置l,一连接于该发电装置1的数个发光元件2,其中,该发电装置1是设于雨伞3的握把31的上方位置; 该等发光元件2为发光二极管或灯泡,其分别套置于管体4,于管体4设有具透孔41的突耳42,供缝线5穿设该突耳42后,如图1A所示,将管体4缝固于雨伞3的伞布的边缘,以及固定于伞布顶端所设的透明柱32,且使该等发光元件2以导线21沿伞布及伞骨架连接于发电装置l ; 借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发光雨伞,于使用时借由发电装置1的供电,以点亮该等发光元件2,使雨伞3的周缘以及伞布顶端的透明柱32产生恒亮或闪烁的光源,从而于雨天黑夜使用雨伞3时,得以达到安全显示的目的。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并配合图2,本技术的发电装置l,设有一壳体11,于该壳体11内设有一突露于壳体11外的压柄12,于压柄12设有一弧状的齿条121,使齿条121啮接于一齿轮13,且使齿轮啮接于一设于棘轮14内缘的制动片15,并于该棘轮14设有磁铁16,使磁铁16包覆连接于电路17的线圈18。借由压柄12的下压,使齿条121带动齿轮13,再借由齿轮13带动制动片15,使棘轮14及磁铁16沿线圈18旋转,以感应线圈18产生电能,经由电路17的储存后,以供应发光元件2的电压。 请参阅图5,并配合图4,本技术于使用时,借由压柄12的下压,使齿条121带动齿轮13、制动片15,使棘轮14及磁铁16沿线圈18旋转,以感应线圈18产生电能,经由电路17的储存后,以供应发光元件2的电压,以于开关开启时,得以点亮该等发光元件2,使雨伞3的周缘以及伞布顶端的透明柱32产生恒亮或闪烁的光源,从而于雨天暗夜使用雨伞3时,得以达到安全显示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技术以发电装置及设于伞布周缘的发光元件,构成发光雨伞结构,使雨伞于黑夜使用时,得以于伞布周缘点亮光源,以达到安全显示作用,提醒来往车辆,防止车祸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技术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权利要求一种发光雨伞结构,包括一雨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手动按压的发电装置,是设于雨伞的握把的上方位置;数个发光元件,其分别套置于管体,将管体缝固于雨伞的伞布的边缘,伞布顶端所设的透明柱,是以导线沿伞布及伞骨架连接于发电装置;借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发光雨伞,以于使用时借由发电装置的供电,以点亮该等发光元件,使雨伞的周缘及伞布顶端的透明柱产生恒亮或闪烁的光源,从而于雨天黑夜使用雨伞时,得以达到安全显示的目的。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光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设有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突露于壳体外的压柄,压柄设有一弧状的齿条,使齿条啮接于一齿轮,且使齿轮啮接于一设于棘轮内缘的制动片,该棘轮设有磁铁,使磁铁包覆连接于电路的线圈,借由压柄的下压,使齿条带动齿轮、制动片、棘轮及磁铁沿线圈旋转,以感应线圈产生电能,经由电路的储存后,供应发光元件的电压。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发光元件所套置的管体,设有具透孔的突耳,供缝线穿设该突耳后,缝固于伞布边缘。4. 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发光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或灯泡。专利摘要一种发光雨伞结构,包括一雨伞;还包括一手动按压的发电装置,是设于雨伞的握把的上方位置;数个发光元件,其分别套置于管体,将管体缝固于雨伞的伞布的边缘,伞布顶端所设的透明柱,是以导线沿伞布及伞骨架连接于发电装置;借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发光雨伞,以于使用时借由发电装置的供电,以点亮该等发光元件,使雨伞的周缘及伞布顶端的透明柱产生恒亮或闪烁的光源,从而于雨天黑夜使用雨伞时,得以达到安全显示的目的。文档编号H02K35/00GK201468218SQ200920144750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7日专利技术者万诚, 潘子娟, 王登福, 翁承旭, 许瑜庭, 赵林松, 邱愉玲, 陈春梅, 黄奋清 申请人:王登福;赵林松;许瑜庭;万诚;潘子娟;邱愉玲;翁承旭;黄奋清;陈春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雨伞结构,包括一雨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手动按压的发电装置,是设于雨伞的握把的上方位置;数个发光元件,其分别套置于管体,将管体缝固于雨伞的伞布的边缘,伞布顶端所设的透明柱,是以导线沿伞布及伞骨架连接于发电装置;借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发光雨伞,以于使用时借由发电装置的供电,以点亮该等发光元件,使雨伞的周缘及伞布顶端的透明柱产生恒亮或闪烁的光源,从而于雨天黑夜使用雨伞时,得以达到安全显示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登福,赵林松,许瑜庭,万诚,潘子娟,邱愉玲,翁承旭,黄奋清,陈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王登福,赵林松,许瑜庭,万诚,潘子娟,邱愉玲,翁承旭,黄奋清,陈春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