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用钢质冷却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0289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用钢质冷却柱,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柱包括一侧设有出水钢管(8)的柱体钢管(2)和进水钢管(4);所述柱体钢管(2)上设有柱体底套(5),其端部分别设有前端头钢板(1)及带开孔的尾端钢板(7);所述柱体底套(5)上连接有加强筋板(6);所述进水钢管(4)从尾端钢板(7)的开孔处插入;所述出水钢管(8)设在所述加强筋板(6)和所述尾端钢板(7)之间;所述进水钢管(4)上设有导流叶片(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制作、成本低廉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用冷却柱,尤其涉及一种高炉用钢质冷却柱
技术介绍
高炉一代炉役进入中后期就会发生冷却壁损坏问题,而高炉中修通常就是对炉缸 以上炉腹、炉身损坏冷却壁进行更换,通过重新砌筑内衬后恢复高炉生产。因此为了延长高 炉服役期、减少中修或小修的次数,人们首先专利技术了利用炉皮钻孔安装铜质冷却柱来替代 恢复炉内局部已经损坏冷却壁的冷却功能,后来人们又开发了较为经济的铜钢一体的高炉 用冷却柱,这种冷却柱伸入炉皮内工作端头为全部铜质材料,炉皮外连接进出水管部分为 钢材制成,但其结构却存在一是由于冷却柱柱身铜钢异质,加大焊接难度,虽然目前有成 熟的铜钢焊接技术,但难保在高温条件下不发生焊缝开裂问题;二是端头为全部铜质材料, 制造加工成本相对较高;三是该冷却柱出水道无任何形式的导流装置(对损坏冷却柱已进 行割锯解剖证实),出水紊流现象严重,影响了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制作、成本低廉的高炉用钢质冷 却柱。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炉用钢质冷却柱,其特征在于该冷却 柱包括一侧设有出水钢管的柱体钢管和进水钢管;所述柱体钢管上设有柱体底套,其端部 分别设有前端头钢板及带开孔的尾端钢板;所述柱体底套上连接有加强筋板;所述进水钢 管从尾端钢板的开孔处插入;所述出水钢管设在所述加强筋板和所述尾端钢板之间;所述 进水钢管上设有导流叶片。 所述导流叶片为直板型或螺旋型叶片。 所述进水钢管的出水管口与所述前端头钢板内面间距为所述进水钢管的直径尺 寸。 所述柱体底套位于靠近所述尾端钢板的1/3 1/4的柱体钢管处。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技术采用全钢材制作,降低了焊接难度,焊缝达到最少,因此冷却柱 整体性优良。 2、由于本技术根据柱体长短,对冷却柱的出水道设计了螺旋型和直板导流型 两种导流装置,因此有利于出水流顺畅,避免了紊流现象的发生。 3、由于本技术省略了周边均布的打泥腔、孔设计,使加工制作更加高效快捷, 同时由于本技术只需按容器焊接工艺进行控制和打压测试合格即可交付使用,因此非 常便于各钢铁厂自主制作完成。 4、将本技术安装在炉身中上部位,即高炉内固体料部位和初始软熔带部位, 其抵抗下降炉料摩擦和上升含尘煤气流冲刷性能均优于铜质冷却柱;即使安装在炉身下部直到炉腹部位,保证水温差在设定范围内,不但能形成稳定地渣皮层,还有利于防止水垢生 成。 5、制作成本低廉2008年3月31日酒钢6#高炉检修在炉身冷却壁7、8段位置安 装钢材制作冷却柱81支,其后4、5月检修中,又在4#、6#高炉炉身冷却壁6、7、8段位置分 别安装钢材制作冷却柱各80支,两座高炉共安装了 251支。目前6#高炉有l支被烧坏,而 引进铜钢一体冷却柱2008年1月在6#高炉7、8段位置安装有18支,截止5月底已有2支 被烧坏。自制钢质冷却柱内部价800元/支,而外购铜皮冷却柱5000元/支,替代采购节 约资金约105. 42万元。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中1-前端头钢板 2-柱体钢管 3-导流叶片 4-进水钢管 5-柱体底套 6-加强筋板7-尾端钢板8-出水钢管具体实施方式—种高炉用钢质冷却柱(参见图1),包括一侧设有出水钢管8的柱体钢管2和进 水钢管4。 柱体钢管2上设有柱体底套5,其端部分别设有前端头钢板1及带开孔的尾端钢板 7,其中柱体底套5位于靠近尾端钢板7的1/3 1/4的柱体钢管2处,且柱体底套5上连 接有加强筋板6。 进水钢管4从尾端钢板7的开孔处插入,其出水管口与前端头钢板1内面间距为 进水钢管4的直径尺寸,同时进水钢管4上设有螺旋型导流叶片3。 出水钢管8设在加强筋板6和尾端钢板7之间。 本技术还可将螺旋型导流叶片3改为直板型导流叶片(参见图2、图3)。权利要求一种高炉用钢质冷却柱,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柱包括一侧设有出水钢管(8)的柱体钢管(2)和进水钢管(4);所述柱体钢管(2)上设有柱体底套(5),其端部分别设有前端头钢板(1)及带开孔的尾端钢板(7);所述柱体底套(5)上连接有加强筋板(6);所述进水钢管(4)从尾端钢板(7)的开孔处插入;所述出水钢管(8)设在所述加强筋板(6)和所述尾端钢板(7)之间;所述进水钢管(4)上设有导流叶片(3)。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高炉用钢质冷却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3)为直板型或螺旋型叶片。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高炉用钢质冷却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钢管(4)的出水管口与所述前端头钢板(1)内面间距为所述进水钢管(4)的直径尺寸。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用钢质冷却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底套(5)位于靠近所述尾端钢板(7)的1/3 1/4的柱体钢管(2)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用钢质冷却柱,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柱包括一侧设有出水钢管(8)的柱体钢管(2)和进水钢管(4);所述柱体钢管(2)上设有柱体底套(5),其端部分别设有前端头钢板(1)及带开孔的尾端钢板(7);所述柱体底套(5)上连接有加强筋板(6);所述进水钢管(4)从尾端钢板(7)的开孔处插入;所述出水钢管(8)设在所述加强筋板(6)和所述尾端钢板(7)之间;所述进水钢管(4)上设有导流叶片(3)。本技术具有便于制作、成本低廉的特点。文档编号C21B7/10GK201485478SQ200920144139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于卫峰, 寇俊光, 张福生, 李继昌, 王庆学, 雷全成, 马永欣 申请人: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炉用钢质冷却柱,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柱包括一侧设有出水钢管(8)的柱体钢管(2)和进水钢管(4);所述柱体钢管(2)上设有柱体底套(5),其端部分别设有前端头钢板(1)及带开孔的尾端钢板(7);所述柱体底套(5)上连接有加强筋板(6);所述进水钢管(4)从尾端钢板(7)的开孔处插入;所述出水钢管(8)设在所述加强筋板(6)和所述尾端钢板(7)之间;所述进水钢管(4)上设有导流叶片(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昌于卫峰张福生马永欣寇俊光王庆学雷全成
申请(专利权)人: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