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毅专利>正文

一种对流式电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8306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对流式电暖炉,包括发热铝管(2)、多个散热夹层(3)以及一控制面罩(1),其中,每个散热夹层(3)是一由两片长条形散热片(3a)拼合组成的中央向外侧鼓起、四周互相贴合的腔体,每个散热夹层(3)顶部、底部分别开有第一通气孔(31)、第二通气孔(32),发热铝管(2)横向贯穿在多个散热夹层(3)内,控制面罩(1)覆盖在发热铝管(2)的头部外侧,该控制面罩(1)内侧设置有与电源相连的控制线路板,该控制线路板与发热铝管(2)的头部相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对流式电暖炉,它利用冷热空气自然对流而达到取暖目的的,送风取暖效果好,无需额外的送风能耗,并且,由于具有结构简单、节能、使用安全、方便、易维护、制作成本较低、热效率较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暖用电暖炉,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发热铝管加热的对流式电暖炉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家用取暖器,主要包括电热油汀和PTC陶瓷暖风机,其中,电热油汀的优点是无明火、可移动,缺点是预热时间长、功耗大,取暖效果不明显。PTC暖风机的优点是不需预热、强制对流,缺点是风量小、功耗大,仅适用于15平方米一下的小空间。PTC暖风机是在装置中安装一个或多个PTC发热管而构成取暖部分,通过发热元件散发的热量达到取暖效果,一般为使发热元件散发的热量能快速加热周围的空气,许多暖风机内还装有鼓风机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从热风口中吹出来,以加热周围空气。由此可见,需要采用鼓风机吹风,会使发热元件达不到理想的发热温度,能耗也较高,并且鼓风机只能从一个面上将热风吹出,取暖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全新的对流式电暖炉,其送风取暖效果好、能耗低,并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对流式电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发热铝管、竖直设置且互为平行的多个散热夹层以及一控制面罩; 其中,每个散热夹层是一由两片长条形单元散热片构成的中央向外侧鼓起、四周贴合的腔体,每个散热夹层上开有与发热铝管的数量相对应的横向贯穿孔,并且,每个散热夹层的顶部、底部分别开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 所述发热铝管横向穿过每个散热夹层上对应的横向贯穿孔而贯穿在多个散热夹层内,该发热铝管的头部外露于多个散热夹层的侧面外; 所述控制面罩覆盖在所述发热铝管的头部外侧,该控制面罩内侧设置有与电源相连的控制线路板,该控制线路板与所述发热铝管的头部相电连接。 工作时,发热铝管得电而发热,使位于散热夹层所形成腔体之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利用热气流自然向上流动的规律,腔体内的热空气会自然从腔体顶部的第一通气孔输出,而冷空气又会源源不断地从腔体底部的第二通气孔补充进入,如此,第一通气孔为出气口,第二通气孔作为进气口,冷热空气在散热夹层所形成的腔体内形成周而复始的自然对流,并使空间内的空气升温,从而达到取暖目的。 优选地,所述散热夹层顶部上的第一通气孔具有多个、且呈长条孔,而底部上的第二通气孔具有多个、且呈圆形,这样,顶部的出风口较大而能保证出风量,而底部的进风口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异物进入散热夹层。 为了增加暖气输出通道,每个散热夹层在横向贯穿孔的边沿可以具有向外侧凸起的一圈凸边,相邻两个散热夹层的侧面之间通过对应的两个横向贯穿孔上凸边的贴合而相连,并且,每个散热夹层的两个侧面上都设有多个长条形出风口 ,通过在两侧增加多个出风口而增加暖气输出通道,并且,相邻两个散热夹层虽然互相紧贴,但因凸边的设置而使每个散热夹层的侧面分隔开来,不会堵塞住出风口,同时增加了发热铝管在长度方向的利用率,整个电暖炉长度较短。 其实,每个散热夹层的两个侧面上都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增设各种形状的出风口,以增加暖气输出通道。 电暖炉装置中的发热铝管个数越多,制热速度越快、效果越强,但结合装置大小以及成本,优选地,所述发热铝管以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为佳,如此,多个散热夹层中的横向贯穿孔为相应地上下设置两个,而所述长条形出风口设置有两组,并与两个横向贯穿孔交叉间隔设置。 为平衡相邻两个贴合的散热夹层,防止贴合力不均而导致翘动,所述散热夹层的上方位置可以开设有一横向圆孔,横向圆孔的边沿也可以设置向外侧凸出的一圈凸环,该凸环的高度与横向贯穿孔上凸边的高度一致。 为防止散热夹层上的温度传导至控制面罩而导致其损坏,所述散热夹层在靠近控制面罩的那个侧面上可以设置有一隔热板,该隔热板大小与单片散热片的大小相适应,从而使隔热板能将散热夹层与控制面罩以及设置在控制面罩内侧的线路板等部件隔离开来,而起到隔热作用。 为防止发热铝管直接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夹层,而使散热夹层本身温度过高,致使人员烫伤等情况发生,发热铝管与散热夹层的横向贯穿孔之间可以垫有隔热垫,但优选地,所述发热铝管悬空地设置在散热夹层内,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是所述散热夹层中的横向贯穿孔大于发热铝管的外沿尺寸,并且,每个发热铝管的头部设置有一支撑板,该支撑板就固定在所述隔热板的侧面上,这样,发热铝管相对散热夹层固定,且发热铝管与多个散热夹层之间存在间隙而不直接接触,既保证了电暖炉使用安全,又不影响发热铝管对空气制热而实现取暖。 为加大发热铝管的热交换面积,增强发热铝管对周围空气的制热效果,所述发热铝管截面可以呈X型,正中央为一圆管,通过增加向四侧伸展的铝制侧壁而加大制热面积,使得热能的利用率高,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为增加横向取暖部,所述控制面罩的内侧还可以增设有一PTC发热装置和一风机,并且,所述控制面罩上对应地开有一横向出风口 ,工作时,风机就将PTC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从控制面罩的横向出风口吹出。 由于电暖炉一般需要根据需要而移动位置,电暖炉上的电源线就容易缠绕,为解决这一问题,所述控制面罩的外侧面上可以增设有一绕线座,从而避免因电源线过长而妨碍使用。 为便于操控,所述控制面罩上可以设置有定时旋钮开关以及与其相连的定时器、发热铝管控制开关,所述定时器和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相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对流式电暖炉,它利用冷热空气自然对流而达到取暖目的的,送风取暖效果好,无需额外的送风能耗,并且,由于具有结构简单、节能、使用安全、方便、易维护、制作成本较低、热效率较高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发热铝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单个散热夹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夹层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 图5所示,该对流式电暖炉,包括一整体呈长条形的控制面罩1 、两个发热铝管2、竖直设置且互为平行的六个散热夹层3和一隔热板4 ; 其中,每个散热夹层3是一由两片长条形散热片3a拼合组成的中央向外侧鼓起、四周互相贴合的腔体,每个散热夹层3上开有上下两个横向贯穿孔33,每个散热夹层3的侧面(也即每片散热片3a)上设置有两组长条形出风口34,每组长条形出风口34具有多个并列的长条形出风口 34,该长条形出风口 34的长度方向与散热片3a的长度方向一致,并且,两组长条形出风口 34与两个横向贯穿孔33交叉间隔设置,散热夹层3在位于这两组长条形出风口 34与两个横向贯穿孔33上方还开设有一横向圆孔35,参见图4和图5 ; 每个散热夹层3在横向贯穿孔33的边沿具有向外侧凸起的一圈凸边33a,横向圆孔35的边沿也设置向外侧凸出的一圈凸环35a,该凸环35a的高度与横向贯穿孔33上凸边33a的高度一致,如此,相邻两个散热夹层3的侧面之间通过对应的凸边33a以及对应的凸环35a之间的贴合而相连; 每个散热夹层3的顶部、底部分别开有第一通气孔31、第二通气孔32,而使空气能从腔体内部流通而过,形成空气对流,该第一通气孔31具有多个、呈长条形,而该第二通气孔32也均布有多个、呈圆形,参见图4和图5 ; 所述隔热板4大小与单片散热片3a的大小相适应,其设置在控制面罩1的内侧与多个散热夹层3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流式电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发热铝管(2)、竖直设置且互为平行的多个散热夹层(3)以及一控制面罩(1);其中,每个散热夹层(3)是一由两片长条形散热片(3a)拼合组成的中央向外侧鼓起、四周互相贴合的腔体,每个散热夹层(3)上开有与发热铝管的数量相对应的横向贯穿孔(33),并且,每个散热夹层(3)的顶部、底部分别开有第一通气孔(31)、第二通气孔(32);所述发热铝管(2)横向穿过每个散热夹层(3)上对应的横向贯穿孔(33)而贯穿在多个散热夹层(3)内,该发热铝管(2)的头部外露于多个散热夹层(3)的侧面外;所述控制面罩(1)覆盖在所述发热铝管(2)的头部外侧,该控制面罩(1)内侧设置有与电源相连的控制线路板,该控制线路板与所述发热铝管(2)的头部相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毅
申请(专利权)人:陈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