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冷车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8023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冷车刀;它包括刀体、刀片和压板,刀体内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一端连接有供液管;压板内开设有与通孔导通的导液孔,该导液孔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正对刀片的前刀面;工作工程中,刀片切削工件,并在前刀面一侧产生切屑,冷却液经供液管输送至刀体内,经由通孔和导液孔后,从出液口喷出,从出液口喷出的冷却液喷射在前刀面上,迅速为切屑降温,并冲走切屑,使刀片降温并润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效果好,加工质量高,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刀
,特别涉及一种内冷车刀。技术背景 在金属的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和工件间的摩擦,以及工件的塑性变形,会产 生大量的切削热,使工件和刀具的温度急剧上升,这使刀具处于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刀具 刃口易发生变形而影响切削效果。故而往往需要在切削工作区域喷射冷却液,以达到降温 和润滑作用。 传统的喷射冷却液的方法是在车床上设置冷却液喷管,并将该喷管正对切削区 域,在切削过程中喷射冷却液。这种方法由于无法精确控制冷却液的喷射方向,易造成冷却 液的浪费,且冷却效果不佳。 现在也有在刀体上设置喷射孔的车刀,即内冷车刀,现有的内冷车刀其结构一般 在刀体上开设供冷却液流通的通孔,该通孔一端连接冷却液的供液管,另一端为正对车刀 刀片刃口的喷射口 ;在切削工作过程中,通过所述通孔将冷却液由外界的供液管送至所述 喷射口,再喷射至切削区域,以达到冷却和润滑刀片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内冷车刀一般设 置一个喷射口 ,由该喷射口喷射冷却液至刀片上;然而事实上,在切削加工过程中,若切削 热不足,则无法顺利形成切屑,切屑形成后,若不迅速将切屑的热量带走,则切屑将形成延 展性好的条状切屑,从而巻曲堆积在刀片的前刀面,既使刀刃无法及时散热,又易嵌入刀刃 与工件表面间,形成对工件表面的刮伤,同时,若冷却液直接作用在刀片的刀刃上,也易使 刀刃急剧冷却而发生崩刃;故而,现有的内冷车刀其冲洗、冷却、润滑效果仍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冷却和润滑效果好,切削 质量高,且使用寿命长的内冷车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内冷车刀,它包括刀体,刀体前端设置有刀片,所述刀体靠近前端的顶部设置有压板,所述刀体内开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通孔,该通孔进液一端连接有供液管;所述压板内开设有与所述通孔导通的导液孔,该导液孔在压板正对所述刀片的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正对刀片的前刀面。 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包括 所述压板螺接在刀体顶部。 所述压板的导液孔与所述刀体的通孔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垫圈。 所述压板设置有出液口的一端端面为一顶部向后倾斜的斜面。 所述刀片螺接在刀体前端。 所述通孔与供液管之间通过一快速接头连接。0014] 本技术有益设果为本技术包括刀体,刀体前端设置有刀片,所述刀体靠近前端的顶部设置有压板,所述刀体内开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通孔,该通孔进液一端连接有供液管;所述压板内开设有与所述通孔导通的导液孔,该导液孔在压板正对所述刀片的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正对刀片的前刀面;工作工程中,刀片切削工件,并在前刀面一侧产生切屑,冷却液经供液管输送至刀体内的通孔后,经通孔进入压板的导液孔,并从出液口和喷出,从出液口喷出的冷却液喷射在前刀面上,迅速为所产生的切屑降温,并冲走切屑,使刀片降温,同时起到润滑作用;本技术对刀片和切屑的冷却效果突出,有利于提高切削加工质量,并延长刀片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1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附图1、2、3所示,这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 —种内冷车刀,它包括刀体l,刀体1前端设置有刀片2,所述刀体1靠近前端的顶部设置有压板3,所述刀体1内开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通孔ll,该通孔11进液一端连接有供液管4 ;所述压板3内开设有与所述通孔11导通的导液孔31,该导液孔31在压板3正对所述刀片2的一端设置有出液口 32,所述出液口 32正对刀片2的前刀面21。 本技术安装在车床上,所述供液管4与高压冷却液产生及储存装置连接,高压冷却液经所述供液管4进入所述刀体1的通孔11内,再由所述通孔11进入压板3的导液孔31,最后经所述出液口 32喷射至切削区域,达到冷却、润滑和冲刷切屑的目的。 本技术在工作时,所述刀片2接触金属工件,并切削工件,产生大量的切削热,从而产生切屑,所述切屑聚集在所述刀片2的前刀面21 ;此时,从所述出液口 32喷出的高压冷却液喷射在所述切屑上,迅速降低切屑的温度,使切屑硬化变脆而及时断裂,避免切屑巻曲堆积在前刀面21,这提高了切削的加工质量;同时,从所述出液口 32喷出的冷却液冲刷切屑,将切屑从所述前刀面21移除,避免切屑堆积而堵塞切削区域;且喷出所述出液口 32的冷却液降低刀片2温度,避免刀片2温度过高而过快磨损,另一部分则喷射在切削后的工件表面,降低工件表面温度,且起到润滑工件表面的作用;上述冷却液喷射方式,既实现了冷却液的精确喷射,提高了冷却液的使用效率,节约了冷却液用量,又起到了保护刀刃23,提高刀刃23使用寿命的作用。本技术由于冷却液喷出后未直接喷射在所述刀片2的刀刃23上,故而避免了刀片2急剧冷却而发生崩刃,这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刀片2的使用寿命。 见附图1所示,所述压板3螺接在刀体1顶部。这有利于更换清理所述压板3,一旦有切屑等杂物堵塞所述导液孔31,则可以将所述压板3拆下并清理,这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其中,所述压板3的导液孔31与所述刀体1的通孔11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冷却液溢出。 见附图2所示,所述压板3设置有出液口 32的一端端面34为一顶部向后倾斜的斜面。这样既有利于冷却液顺利喷出至切屑区域,又能降低切屑堵塞导液孔31的几率,提高了本技术的工作可靠性。 见附图1或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刀片2螺接在刀体1前端。在车刀各部件中,刀片2是使用寿命最短的部件,本技术刀片2采用螺接的方式固定在刀体1前端,则刀片2磨损后,只需更换刀片2即可,这样提高了刀体1的使用率,降低了成本。 见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通孔11与供液管4之间通过一快速接头5连接。当加工不同工件,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刀具时,可以通过所述快速接头5实现刀体1与供液管4的快速连接或拆卸,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所述快速接头5是广泛应用于管道连接的现有技术,这里不赘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内冷车刀,它包括刀体(1),刀体(1)前端设置有刀片(2),所述刀体(1)靠近前端的顶部设置有压板(3),所述刀体(1)内开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通孔(11),该通孔(11)进液一端连接有供液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内开设有与所述通孔(11)导通的导液孔(31),该导液孔(31)在压板(3)正对所述刀片(2)的一端设置有出液口(32),所述出液口(32)正对刀片(2)的前刀面(2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内冷车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螺接在刀体(1)顶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冷车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的导液孔(31)与所述刀体(1)的通孔(11)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垫圈。4. 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内冷车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设置有出液口 (32)的一端端面(34)为一顶部向后倾斜的斜面。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冷车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2)螺接在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冷车刀,它包括刀体(1),刀体(1)前端设置有刀片(2),所述刀体(1)靠近前端的顶部设置有压板(3),所述刀体(1)内开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通孔(11),该通孔(11)进液一端连接有供液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内开设有与所述通孔(11)导通的导液孔(31),该导液孔(31)在压板(3)正对所述刀片(2)的一端设置有出液口(32),所述出液口(32)正对刀片(2)的前刀面(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伟强熊伟东龚宇兰阙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安默琳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